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19闵宇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

闵宇锋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433)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机械制造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分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然而,当前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也给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满足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产教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产教融合是指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资源融合在一起[3],通过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产教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需求[4]。因此,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

1 现存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缺乏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使得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往往难以满足当前机械制造行业的复杂需求,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等新兴领域,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更加难以适应。此外,机械制造行业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而传统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跟不上技术变革的步伐,这也导致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足。

1.2 教学方法单一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限制了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效果。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缺乏与行业的深度对接。

1.3 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机械制造专业教育过程中,很多课程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难以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课程结束后集中安排实践环节的方式,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实践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更新快速,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对最新技术的了解。

1.4 师资力量不足

机械制造专业需要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但当前机械制造专业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机械制造领域是一个高技术、高素质的行业,需要教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由于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很多机械制造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优化策略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进行的合作,旨在将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共同研究和项目开发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图1)。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为了让教育更贴近市场需求[5],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推动产业升级。产教融合具有紧密结合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学效果、推动产业升级、资源共享等应用特点。

图1 产教融合概念图

在产教融合中,企业可以提供实际工作环境和项目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提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产教融合,企业可以获得更多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成果,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实践机会,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6-7]。

2.1 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设置是实现产教融合下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机械制造专业需要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8],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实用性和适应性。同时,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使课程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机械制造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机械加工、装配、调试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可以加强课程的跨学科性,将机械制造专业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将机械制造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结合,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2.2 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制造领域的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基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产教融合。

在建立实践基地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作方法,增强对实践环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实践基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实习和招聘渠道,实现产教融合的良好效果。

除了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设备建立实践基地。学校可以增加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完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师资建设

1)引进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他们能够带给学生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应用。

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教师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应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教师参加线上培训和教学交流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开展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教学团队建设和协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加强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学术成长。

2.4 开展产学研合作

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产教融合下优化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合作形式可以包括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合作、科研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能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产学研合作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资源,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

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和技术,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和指导,使教学更加实用和有效。而企业则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培养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平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可以参与联合培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教学验证与分析

3.1 教学方案设计

产教融合视角下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如表1所示,该教学方案结合了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表1 教学方案设计

3.2 教学效果

为验证产教融合视角下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可以进行如下教学效果验证措施:

1)学生实践能力考核。通过开设机械制造实验课程,并设置实践考核内容和标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与此同时,可以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考核,提高考核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学生就业情况跟踪。对于已毕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其就业情况和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并能胜任工作岗位,说明教学方案设计的有效性。

3)与企业合作项目评估。针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项目,可以评估项目的实际效果和成果,包括项目进展情况、技术水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如果项目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果,说明产教融合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4)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评估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教学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教学质量得到学生和专家的认可,说明教学方案设计的有效性。

4 结论与展望

产教融合是优化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实践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机械制造专业应积极推行产教融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机械制造行业也将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产教融合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必要探索人工智能与机械制造专业的融合,为未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培养更为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专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