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2023-09-19陈雯倩阚先学

文教资料 2023年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

陈雯倩 阚先学

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推动学生达成人格整合、促进心理扩建、接受真实自我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应当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价值体系。在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中,重视生命教育是基础,构建课程体系是路径,加强体验式教学是关键,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高校要从这些方面出发对生命教育的过程进行完善,真正使积極心理学发挥提升生命教育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生命教育 价值 积极心理品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各院校在教学中应充分落实这一理念,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命教育,通过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开始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困境,在新时代下有待进一步对生命教育开展探索,构建能够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帮助学生从内心深处正确认识生命珍贵性的教育体系。20世纪末期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视角,认为要对人类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和挖掘,并使之成为生命教育的源泉,这将生命教育从原有的“问题”取向逐步向“发展性”取向转变,也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命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促成人格整合

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来自多个领域的复杂信息,其中负面信息会对人们的大脑形成冲击,并使其出现心理焦虑。大学生也一样,在长期负面信息的作用下会产生心理疾病,甚至出现严重的负面心理倾向。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认识各种信息,并将其整合到一个完整的人格整体中,达到自我认知的完整,从而提升人格的独立性。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过程,激发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从而树立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直接讲解或者课程体系的系统建构,循序渐进地为学生灌输生命教育内容,当学生将这些“正能量”的生命教育观念内化于心,便会整合知情意行的潜能,主动追求自我价值。随着学生内心的不断扩展、对生命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也会冷静接受现实遭遇,学会体验幸福,从而进一步促进人格整合,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促进心理扩建

心理积极学家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积极的心理情绪能够促进人们扩大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使人们在特定情形下突破限制,从而产生更多思想,甚至会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而消极情绪则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弗雷德里克森针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发现积极情绪对人们行为扩建表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在每一次取得积极体验之后,个体的思想或行为都会上升一个层次,这使个体对自我行为提出更新的要求,并主动努力达到该要求,在满足新要求之后又会取得新的积极体验。可见,积极的心理体验可以促进个体心理扩建,而在长期心理扩建中又可以强化其对自我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实现自我成长,并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将这一逻辑引入高校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借助多种多样的生命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拓宽心理视野,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三)接受真实自我

积极心理学重视从积极的心理品质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中,引导大学生从自我优点开始,逐步接受自己的缺点,并用心感悟和体会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能帮助其接受自我,消除“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从本质来看,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教育强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学会“放大”自己的闪光点,深入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这种“优点轰炸”方式融入生命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寻找优点和分析优点的同时挖掘生命的意义,并认识生命的全部。

二、国内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审视

生命教育影响着人们生命的进步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国人民逐渐开始关注生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多次强调国家要始终关心学生的生命安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各大高校也要将大学生生命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指导和鼓励作用,帮助大学生完成人生梦想。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加强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但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教育方法、重视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还不理想。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纵观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总体生命教育的形式有两种,即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必修课或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但深入审视不难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将生命教育放在了学科教学之后,开设独立生命教育必修课的学校安排的课时不仅少,而且常被其他课所挤占。整体上,生命教育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生命教育的育人性功能缺失。生命教育课程中教师重视生命教育知识的传授,轻视生命教育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理论性讲述单调乏味,实践性体验少之又少。第二,生命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缺乏。由于受到升学压力、技能培养等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与其他学科分离已成为常态,生命教育的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压,学生难以系统地学习生命知识。第三,生命教育实施的实效性低下。生命教育属于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但它离不开实践体验和感悟,只有学生真正体会,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才能从内心深处焕发出对生命的敬畏感。这就需要学校通过与相关机构、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生命体验的场景,并做好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然而,很多学校却缺乏这样的合作,且生命教育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生命教育表面化、形式化和低效化。生命教育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其研究内容不能囿于问题本身,而要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复杂思维进行全面分析与思考。这要求人们在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然和社会时运用不确定性、整体性等思维方式看待生命现象与问题。[1]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生命教育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可能路径。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生命教育的矫正策略

(一)打好思想基础:重视生命教育

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能盲目、随意,而是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基于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对积极心理学知识进行运用。一方面,教育部门需要在重新审视現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再次对生命教育的地位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各学校需要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在特质,在综合分析学校育人性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生命教育的地位,使之成为学校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教育部门重新定位生命教育,将其纳入学校育人的必修课,并从制度规范上对生命教育进行界定,使各学校能够更深入地认识生命教育,主动将其放在核心地位中,并引导教师加强学习积极心理学

知识。

第二,高校要重视生命教育,构建生命教育新生态。高校是育人的主体,应当主动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生命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学会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例如,高校可定期对学校内部教师开展培训和宣传,系统讲解生命教育的内在价值,使教师担负起育人的职责,真正成为指引学生成才、成长的良师。高校也可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座谈会、调研会等,通过相互之间分享经验、观点和做法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在全面努力和贡献的基础上构建生命教育的新生态。

(二)建设根本路径:构建课程体系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离不开系统规范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应当在充分分析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如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特色化办学要求构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真正使积极心理学发挥出指导生命健康的作用,还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目教学中,在学校内部形成新的生命教育生态系统。[2]高校应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资源整合等进行专业性管理,从人、财、物等角度确保生命教育的实施有力度、有深度,使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更为科学合理,最终促进生命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外,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持续性、长久性的教育学科,单靠校本课程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科目教师的有力参与,通过在不同科目中融入生命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指导时刻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生命教育持续焕发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因此,各学校应当构建课程生命教育的新体系,为各科目教师培训生命教育知识,使之能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讲解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循序渐进中对学生形成启示。

(三)运用课堂渠道:加强体验式教学

有学者指出,在学校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应重视理念的分享,而非知识的灌输。在课程教学中不能只偏重认知内容,而是要重视观念学习的三个阶段,即经验、觉察和了解,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从本质来看,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深化认知,使其在真实的经历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学会正确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单靠理论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体验式教学,使大学生真正获得情感和思维上的启发,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关注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知识普及与生命危机观察技巧。[3]

1. 参观体验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医院、疗护机构、敬老院等,使学生充分认识人道援助的意义。通过这些多样的参观体验活动,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我生活和自我认知,树立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之情。

2. 观影探讨活动

观看视频是传递情感、激发灵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4]在学校生命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或者短视频,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电影的内涵、生命的启示等进行探讨,加深体验的同时引发共鸣,进一步加深对生命教育的认知。

3. 开展生命照顾活动

学校可以设立动物救助工作小组或者动物关爱协会,吸收学生为协会成员,组织学生开展生命照顾活动。例如,每周协会成员自发筹集资金并组织学生喂养流浪狗、流浪猫等。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设置流浪动物“居住”区域,视情况搭建流浪动物休息区,使学生在照顾动物的同时体会生命的价值,培养热爱生命的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可局限主题,可以选择积极生命事件主题的内容,如引导学生探讨何为成功、如何救助流浪动物等;也可以选择消极的生命事件主题内容,如引导学生感悟停电体验、对濒死者提供生命关怀。积极的事件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积极的情感力量,并获取积极的心理体验;而消极的事件则可以改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消除对生命的怨恨和焦虑。长此以往,无论面对何种生命事件,大学生都可能使自己包含积极应对的力量。

(四)构建基础保障: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为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在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既是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指引者,所以高校要强化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高校要适当引进专业化生命教育人才,使之成为自身生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引领生命教育向专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第二,高校要加强对现有生命教育者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的专业能力,例如安排生命教育教师参与专题课题培训,或者邀请生命教育专家以讲座的方式为教师传授生命教育知识,并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分享体验、互动交流等,实现教师的成长。第三,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多学习积极心理学知识,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的深层次认知,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使之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另一方面,教师在生命教学中要侧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珍爱生命。

四、结语

新时代下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高校教师要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使之成为生命教育的良药,始终确保生命教育不偏离主题。积极的生命教育是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全员参与式教育的系统综合,采用积极的方法、内容和手段,通过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人格,最终引导学生走向幸福的未来。在生命教育中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丹妮.当前我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基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40-43.

[2] 郝永贞,崔景贵.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职校生生命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19):49-51.

[3] 任家熠.我国生命教育二十年发展的现状与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0):12-15.

[4] 高艳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药学研究生生命教育机制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7):46-47.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