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为主线的活动教学模式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2023-09-19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姚艺清

新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创设化学情境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 姚艺清

初三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初期阶段,对学生日后化学学习的进步、提升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基于此,初三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初三化学教学方式,在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情境为主线的活动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初中化学实施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影响与联系,基于此,为了能够提升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情景教学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促进知识的生活化、具体化,利于初中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使初中生能够对学科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明白化学知识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生活中不断渗透化学知识,通过对化学学科的整体性、时代性加以关注、重视。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以及各项能力,有效结合教学与日常实际生活,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自主操作、探究思维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参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综合能力。

二、初三化学以“情境”为主线的活动教学模式设计

1.明确目标任务

本文通过将“金属化学性质”作为活动教学设计内容,同时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初三化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学生学情,分析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理论与操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新课标需求,明确可行的发展目标。本单元重点内容为“金属化学性质”,基于此,学生学习目标是充分掌握金属化学的性质,同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明确,详细判断一些金属反应,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等。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以教学目标任务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学习需求,创设问题情境。①教材目标浏览,详细分析上册教材内容,将上、下两册的物质存在的不同之处进行明确。②金属作为一类物质,需要对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究与思考,说出不同金属化学性质是否相同。③通过开展实验,包括金属、稀盐酸等反应,对不同金属、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是否一致,对于不同金属,哪些与酸存在反应,哪些不存在反应等。通过设立问题情境,问题情境①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上下册教材了解从单一物质的学习内容转变为一类物质的学习内容。问题情境②是为了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对金属化学性质进行深究,提升初中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问题情境③是通过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中形成宏观——微观——符号的化学学习角度。

(2)教师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鸟巢是北京奥运会主场,该体育馆能够容纳数万人,其外观好像是树枝编织的鸟巢,大家知道‘北京鸟巢’真正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建筑物“鸟巢”作为分析与考虑的出发点,通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走进化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及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材料信息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①锤子、镰刀等为什么不用铅制,而是由铁制?②与铜相比,银的导电性更优,为什么主要以铜作电线?③灯泡的灯丝为什么不用锡制,而是用钨制?④为什么水龙头等部分铁制品要镀铬?镀金会如何?

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资料查询等方式获取以下结论: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但是物质的性质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需要对物质的实际用途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对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应用便利性等各个因素、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思考。除此以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等,教师可通过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方式,将火箭升空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合金。将“神州十二号”飞船送入太空,宇宙火箭必须具备一定的推力,同时满足火箭飞行速度每秒8公里的条件。通过大气、火箭外壳之间的大力摩擦,促进温度直线上升,从而出现高温上千度。同时,在火箭发动机发动时会喷射高温气流,温度也在几千度左右,火箭尾部高温约为4000度以上。基于此,教师可根据该种情况提问学生:“什么金属材料才能够使火箭尾部耐住如此高的温度?”教师需要在此引入合金的概念,通过利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合金,促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合金的发展历史。

三、初三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策略

1.设置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与实验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初三化学教师需要尽可能将书上的实验完成,针对具有一定条件的学校,可将书上没有但是与所学知识有一定联系的实验进行操作,尽可能多提供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通过实验操作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意识。

例如,在“二氧化碳性质”这一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因此出现浑浊,在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消失,在此基础上进行加热后继续出现浑浊。”学生通过实验并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相应的现象后进行思考[1]。此时,教师提问“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展示?”学生在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明白实验中所体现的化学原理。在将实验原理展示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部分实验现象,让学生的思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2]。在完成实验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例如视频、图片等,将我国的山川大河、自然界的各种奇景展示给学生,好比石笋、钟乳石等,让人不禁对大自然感叹。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景色的形成进行思考。此时,学生受到前期学习、掌握知识的启发,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结合相关知识联系到空气中包括二氧化碳、水,碳酸钙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通过接触反应后,逐渐将石灰岩形成碳酸氢钙,通过分解后生成碳酸钙沉淀物不断沉积,长期如此形成了多样百态的石柱、石笋以及钟乳石等。通过化学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验情境的辅助下,激发化学思维与主动思考、探究能力。在各种引导下,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疑问,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问,顺利解决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借助讲故事来设计教学情境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故事开展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减轻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积极促进学生能够有更好的体验感,对身边的情境有更多的了解,最终达成知识的掌握效果。初三化学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合理的故事,以此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化学反应”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设计该内容的情境时,可选择常见的谍战类故事。我党人员在抗战时期潜伏到敌人内部获取情报,但是如何传递所获取的情报,则成为学生关注、好奇的问题。情报不能够单纯依靠简单的书写进行,这样易被敌人察觉,甚至会对潜伏员的自身安全带来危险[3]。因此,大部分潜伏人员为了能够保留情报,会通过特殊的手段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战友才能够明白什么意思,其他人不会了解这其中之意。通常,主要通过笔蘸着米汤的书写方式进行简单的记录,当字迹完全干了以后则不会体现出来,在送出去时就不会被人所发觉。接收者在收到纸张后只要将碘酒滴落在上面,纸上的字迹就会显露出来,完成情报发送。通过传输情报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中国抗战时期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也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够充分学习、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情报所运用的米汤主要包含淀粉成分,一旦碘酒与其触碰则会出现变色,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对字体进行有效的辨别,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种方式进行相应的实验,同时,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三化学教师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获取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中融入化学,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增添更多的亲近感与熟悉感。通过化学与生活相结合能够促进师生在教学、学习这一过程中融洽地相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主要是因为生活中有化学。也正因如此,师生之间可以对化学知识展开相应的讨论。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活跃、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散。现阶段,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实践操作,欠缺该方面的能力,即便学生能够了解方程式,可以做到表达、默写,但是难以通过生活现象解释这些原理。通过将生活情境、化学进行有效的对接,不断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以“酸和碱”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该课程的知识与生活有效衔接,将生活小窍门融入其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的食堂,并引导学生通过清洁剂对油污、碗筷厨具进行清洁、清洗。在通过生活体验后,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对油渍是什么物质有充分的了解。对此,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氢氧化钠。由此可见,学生能够通过推断了解清洁剂中有氢氧化钠成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欠缺,因此,教师需要在化学学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思考,利于享受生活。学生除了亲自体验的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生活情境有一定的感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知识获取方式,利于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感。例如,在“氯化钠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介绍生活中盐的妙用,例如,视频播放人们在洗头时,通常会将少量的食盐加入温水中。在该种现象下,学生会对其中的原理进行一定的了解,也会想到类似的现象。例如,部分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盐水能够对伤口有良好的处理作用,避免伤口出现感染、发炎的情况。由此能够发现,教师所为学生创设的生活情境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美好和化学的美妙有更好的了解。基于此,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眼光不断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积极调动学生的化学积极性和学生主观能动性。

4.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堂教学模式的展望

通过相关实验研究能够发现,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其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共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值得深入探究。例如,对从教学情境、生态化教学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创设等。在初三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设计并落实。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师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即便能够对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与意识,但是仍然难以将常态化教学和与化学有效结合,难以促进两者之间关系的完善融合。又例如,如何对情境教学模式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中也存在不同之处。基于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仍然具有灵活性、多边性的特点,如何对其中的价值以及有效性进行判断,这也是引入、推广情境教学模式的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在初三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融入情境创设,能够积极促进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与质量。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多方面出发,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水平等,通过为学生设立教学目标,创设不同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将情境模式贯穿其中,不断拓宽初中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创设化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