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2023-09-17刘链根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2期
关键词:账户服务中心成员

刘链根

(中免(海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000)

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在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将分散在多个地点的分散的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制度、流程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对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统一管控、统一调配,最终提升企业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1]。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特征

(一)业务流程标准化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财务工作和资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效率,企业集团需要对资金管理流程进行标准化设计,以降低资金管理的风险和提高效率。因此,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和控制。

同时,企业集团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例如资金预算和计划、付款申请和审批、账户开立等事项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集成处理,提升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水平。

(二)资金管理集中化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资金管理集中化的基本特征是:将分散在多个地点的财务资源整合到集团总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各成员单位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各成员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相关信息,随时掌握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资金管理集中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在企业集团内实现资金在集团总部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统一管理与调配;二是集团总部对各成员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与分析;三是通过集团总部与各金融机构总部直接对接谈判相关合作协议,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分散在多个地点的财务资源整合到集团总部,实现了企业集团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调配,有利于降低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的融资成本。

(三)风险控制集中化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集团对内部资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实现集中化,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集中管控主要表现为企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由总部统一安排,各子公司在资金使用上需向总部申请、报备,总部可以根据子公司经营情况,及时对其资金使用进行合理调配。

此外,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企业集团可以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这一过程的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集团资金使用的风险问题发生,保障企业集团资金安全。

(四)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由于实施了集中管控,集团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分散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集中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了防止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被占用和挪用,可以对所有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

另外,为保证资金管理的规范和统一,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并将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岗位上的财务人员集中起来,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2]。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一)资金归集与下拨

资金归集是指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在各银行账户中的可归集资金,全部统一归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使用。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组织机构,是集团企业资金归集和下拨的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资金归集工作。下属单位应当服从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统一领导,将所有账户上的可归集资金全部纳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下拨。

集团成员单位在各银行开户并按规定办理开通资金归集手续后,将账户上所有资金全部划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成员单位账户上归集的资金,只能用于与成员单位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约定范围内的用途。未经批准,成员单位不得自行从成员单位银行账户上划出资金,成员单位应按月向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报送开户银行、账户余额及使用情况报告,成员单位应对所报送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每月10日前,将各成员单位上一个月内各项收支明细表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审核汇总后向集团提交。在提交集团的同时,还应将上一个月各成员单位发生的全部收支情况一并提交给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3]。

(二)资金计划管理

资金计划是指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对所属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计划编制遵循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同时,考虑到资金计划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现金收支的数量和期限,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集团公司需根据各企业上报的资金计划进行审核汇总,提出年度资金计划建议草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形成年度资金计划草案。

具体来说,年度资金计划草案包括以下内容:各企业上报的预算总额、预算额度(年度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各企业上报的现金收支项目及计划执行情况;各企业上报的预计借入、借出资金数额及用途;各企业预计结算收入额及其比例、结算方式;各企业预计贷款数额及其比例、贷款利率及期限;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类往来款项及其数额。集团公司需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草案,编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后下达给各成员企业执行。

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集团及成员企业在各预算年度内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分析;集团及成员企业在预算年度内预计发生的其他重大事项。

若因经营情况发生变化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原编制的预算不能满足经营需求,确需对资金计划进行调整的,应按照集团相关制度完成审批手续。

(三)内部银行管理

内部银行账户是指企业集团在银行设立的资金清算账户,负责集团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往来的清算和管理。

内部银行须设置在企业集团所在地,在设立条件上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专门人员负责资金结算业务;具有稳定、健全、完善的结算系统和安全高效的清算网络。企业集团应当充分发挥内部银行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作用,确保集团与各成员单位之间资金清算渠道畅通,不得设置和变相设置资金往来账户,不得为成员单位提供现金存放和透支服务。集团企业应当将内部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的审批权限交由集团财务公司负责,由集团财务公司按规定进行备案。同时,内部银行不得为成员单位办理除现金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不得开立现金存款账户。不得通过内部银行为成员单位提供融资服务,不得开展除代收代付以外的其他结算业务[4]。

(四)结算中心管理

结算中心作为集团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成员企业在结算中心的所有资金业务,包括成员企业与结算中心之间的资金划拨、收支记账、对账等工作。成员企业需在结算中心开设账户,在该账户内存入集团企业资金。

结算中心可根据各成员企业提交的资金支付申请,按照批准的支付申请金额与支付指令进行划拨;集团企业对成员企业的所有资金结算业务及有关账户的开立、撤销、变更等事项,应由集团企业或集团财务公司出具书面证明文件,并经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办理;结算中心应将成员企业银行账户与本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核对,并根据开户单位要求将其用于缴纳税款、工资发放、对外借款等的账户作为结算账户,防止发生资金沉淀;集团企业对成员企业所有的资金结算业务,均应在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登记并定期向集团财务公司报送;成员企业与结算中心之间的资金往来款项均应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转账办理,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划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集团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成员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可以使成员公司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资金使用渠道。成员公司需要通过与银行签订银企互联协议,在财务共享中心开通企业网银或企业APP等电子渠道,并完成与银行签订网上银行协议,在整个过程中,成员公司与集团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金往来。

(五)融资管理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对下属公司的资金进行统一归集和调度,对资金进行统筹使用,便于下属公司在需要资金时及时获取,从而降低财务风险。融资管理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指根据下属公司的资金需求和财务状况,制定融资计划和融资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下属公司提供融资服务。下属公司在进行融资时需要按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统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集团企业提交融资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财务报告。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审批后,向下属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实现对下属公司的融资管理。

集团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开展对外融资业务。首先,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信贷合作。集团企业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以此为基础向银行提供授信额度和借款额度;其次,可以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债券发行业务。集团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最后,可以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集团企业可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内部理财产品、投资产品等多种形式为下属公司提供资金支持[5]。

(六)监督与检查

集团企业应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并接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资金或侵占利益。同时需强化资金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对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整改结果向集团企业报告。

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建设路径

(一)打造群智共享的财务生态

共享财务生态是指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充分沟通和交流,形成共识,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生态。在这种生态中,企业各部门既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客户,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者和提供者。在共享财务生态中,每个个体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个体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与到财务生态中来。共享财务生态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员工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讨论后形成一致的共识。

(二)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后,要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制度适应企业集团的发展,并建立起一套适合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财务制度体系。集团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明确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对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资金核算、绩效考评等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企业集团应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以确保资金集中管理系统能够准确、高效的运行。集团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和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三)统一设置基础科目

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建立在现有财务管理模式上,而会计科目设置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核心内容,对资金集中管理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科目,可以规范各个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也能为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清晰、明确、标准的信息。

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基础科目,为资金集中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银行账户,明确各个账户的用途和功能。为了满足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设置会计报表模块,让集团企业的管理者随时了解资金的情况。

(四)做好相关的配套保障工作

集团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资金集中管理的专职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全面掌握企业的资金分布情况,对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集团企业的资金安全。另外,集团企业可以将相关的人员纳入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中,实现对资金业务的全流程监控。通过这一系列配套措施,从而使集团企业实现高效、安全、合理地使用资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在财务管理领域内,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以及运营模式,整合企业的财务、人力、技术等资源,实现企业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为集团企业提供财务服务的同时,也为其提供资金集中管理服务,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营成本。文章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管理办法和建设路径,旨在为集团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猜你喜欢

账户服务中心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父亲的股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