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16郭晓缓

求知导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对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科学调整教学,让学生在游戏化学习活动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素养与能力。文章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至二年级教材内容,说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思路与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法;素养导向

作者简介:郭晓缓(1989—),女,安徽省灵璧县实验小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将游戏化教学法引入数学学科教学中,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游戏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在具体环节,教师应当兼顾学生情况与课程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也要落实数学知识教授,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思路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游戏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更有趣、更开放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是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需要等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和游戏元素,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可以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同时,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与探索机会为目的,促使学生可以不断尝试与探索,通过游戏活动发散思维,内化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的第一课 “生活中的数”时,考虑到小学生比较喜欢玩“过家家”类的游戏,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场景,组织学生开展模仿售货员和顾客的游戏,让学生结合教具进行“数一数”“说一说”[1],使其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以多样化为要求构思游戏化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游戏的环节、游戏要求进行构思,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发散思维,引入新颖的游戏题材和规则,使游戏化活动具备趣味性和新颖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对数学进行探索。

以“生活中的数”这节课为例,教师可认真构思游戏化活动,引入时下较为流行的“探险者”游戏,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发现、乐于探险的特点,进行“小小探险者”游戏活动构思:(1)学生自行组成探险者小队;(2)在规定范围内寻宝,宝物的种类大约4—5种,每种20个左右;(3)学生们一边寻宝,一边数已经找到的宝藏的类型和数量。这样的构思最终形成趣味性、探索性十足的课堂游戏化数学学习活动,学生们在“寻宝”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进行“数数”,从而掌握“数数”的方法。

(三)以素养与能力培养为方向开展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方向。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调整课程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小学生以更加轻松的状态认识数学现象,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对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归纳数学知识点,而是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游戏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索,支持学生根据数学游戏进行思考,经历丰富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核心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

(四)以数学思维为目标适当引导

一些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片面地采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忽视了课堂目标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虽然充满兴趣但是缺乏自主学习行为,未能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数学性强的游戏关卡、游戏参与条件,促使学生在产生兴趣之后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与思考,产生思维活动、数学学习行为,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数学游戏化教学法的教育价值[2]。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2—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猜谜闯关小游戏(谜底是2—5的乘法口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将乘法口诀转化为谜语,让学生可以通过猜谜掌握乘法口诀;二是设计“反向操作”环节,让学生可以利用已知的乘法口诀得到谜语的答案,完成闯关。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在游戏化活动中获得课程知识,根据谜语直接理解乘法口诀,也可以利用已经得到的口诀进一步参与游戏化活动,内化知识点,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与数学运用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按照上述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的实施思路,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主体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构思游戏框架,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知识点、搭建知识点运用环节。这样的设计与实施能够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法的特色。但是,要想真正发挥这一教学法的价值,寓教于乐,教师还需要关注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实施的实际过程。为了进一步确保游戏化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一)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游戏,丰富数学教学过程

在运用游戏化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如何设计游戏化活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效的游戏设计,能够满足班级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体现课程教学的知识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游戏化活动的设计。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先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历,把握课程知识点的突出特征,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之后再设计游戏化活动,选择合适的游戏化活动时间节点、素材类型、游戏类型,确定游戲化活动的目标与指导方法等,最终形成完整的游戏化活动,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有趣的图形”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不同的图形概念,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掌握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3]。在设计游戏化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交流、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班级学生的图形认识情况,了解班级学生在生活中是否可以发现图形元素,从而评估学生在学习平面图形方面的水平,以此为依据确定游戏化活动的参与难度。同时,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属于平面图形,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需要在游戏中突出图形特征。综合分析这些实际情况,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游戏化活动目标:(1)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2)可以清晰分辨三角形、四边形与多边形的不同;(3)能够通過游戏活动掌握利用图形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教师设计本节课的游戏化活动环节为导入环节,即在课堂导入阶段直接开展“请找碴”的游戏活动。教师利用大屏幕给学生播放多幅由不同图形元素组合形成的美丽图画,图画中的天空、森林等景色都是基本平面图形组合形成的。游戏参与方法如下 :大家观看屏幕,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领取一幅图画,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找到图画中“与众不同的事物(与其他事物基本图形形状不同的元素)”。

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将游戏化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保证游戏化活动符合学情与教学情况,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组织闯关游戏,增强学生探索内驱力

闯关游戏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游戏活动,教师在运用这一游戏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与学生的情况,设计多个游戏关卡,设置各个关卡的闯关条件。这一游戏化活动的本质就是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作为闯关游戏的总体依据,通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成一个个不同难度的关卡,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闯关游戏,逐步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4]。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多少块糖”主题,设计以复杂的乘法问题为依据的闯关游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连续相加单位的过程,感受加法、乘法的联系,感受这种运算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教师可将加法运算、乘法运算、复杂问题均纳入闯关游戏中。设计闯关流程如下:(1)搜集不同类型的动物特征,说出每种动物特征的数量;(2)计算“有尾巴”“立耳朵”“四条腿”等不同特征的动物的数量;(3)已知“四条腿”动物有15只,每只动物有2只耳朵,如何快速得到所有“四条腿”动物的耳朵的数量?这样的闯关游戏,能够驱动学生自主发现游戏中的数量关系,发现数学问题,并且顺应关卡逐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自主理解加法、乘法的关系,了解乘法的作用。

(三)引入游戏化竞赛机制,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竞赛机制是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组织竞赛比拼式的教学,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索中,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竞争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如有奖竞猜、快速问答、知识竞赛、你比画我猜等,形成竞争局面,让数学课堂生机盎然[5]。

仍以 “有趣的图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竞争比拼模式游戏运用到“图形分辨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5—6组,各组学生轮流参与竞答,每组学生每轮有15秒的观察与抢答时间,时间一过就轮到下一组,持续5轮,最终找到图片中“与众不同的图形”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由胜利的小组负责给大家讲解如何分辨不同图形的方法。

这样的竞争比拼游戏活动,既可以充分调动各小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全神贯注地观察与思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专注度,同时锻炼学生的图形辨别能力,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游戏中更直接地感受不同图形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图形特征,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法有助于丰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形式,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有趣的学习环节。教师要重视整合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学资源,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化活动,渗透数学知识与思想,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游戏活动,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灵活构思不同形式的活动,强调游戏活动中的素养导向与能力导向,全方位构建开放的游戏化学习空间,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石怡荃.融入游戏激活数学课堂: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浅论[J].小学生(中旬刊),2023(1):34-36.

[2]郑为平.游戏教学 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2(36):143-145.

[3]高亚妮.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4):44-46.

[4]肖英英.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游戏教学模式[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878-880.

[5]陆雯.在游戏中学数学 在快乐中长智慧: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1):70-7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