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023-09-14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家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素养音乐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解放路第二小学 方 炜

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重要方式,适当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通过音乐更好地感受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美育和德育渗透。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跟唱,学习某首歌的唱法,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理解不深入,对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掌握不到位,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不一致。生活化教育重视将生活元素引入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对音乐进行学习和思考。基于此,本文对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活教育理念应用策略,以期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立德树人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立德要求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即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教育重心。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可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发挥小学音乐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音乐是一种利用声音展示情感、表达思想意识的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带给受众情绪价值,对于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生活是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五千年历史中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优秀音乐作品,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滋养和熏陶。由此可见,生活和音乐之间密不可分,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感触和了解,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使其通过音乐感受音乐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特别是对民族类、爱国类歌曲,生活化教育法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意识,感受辉煌辽阔的音乐场面,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有着积极影响。生活化教育重视融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学习理论知识,降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

(一)忽视情感渗透

在以往音乐教学中教师普遍忽略了情感元素的渗透,更加重视提高学生演唱方式的规范性,强化音乐演唱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该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形成模式化思维,无法认识到音乐所传递的价值,对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带来了不利影响。个别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足,认为音乐课堂只是让学生放松的一种方式,以轻松简单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即可。除去音乐情感本身的渗透外,教师也没有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对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认知不到位。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积极性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在早期阶段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浓厚,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通常在课上教师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曲调之后,利用一句一句跟唱的方式进行教学。该种模式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氛围变得枯燥,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育本应是多元化的,单一化的跟唱教学模式不利于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缺少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能力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音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式,对于学生个人音乐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目前多数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较弱,在评价音乐时只能简单说出好听或者不好听,喜欢或者不喜欢,该种评价方式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但是学生无法对音乐内容进行深一步的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欣赏课通常是让学生聆听音乐,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但是后续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难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不同素养,学生应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兼具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不适用,教师需要重视改变教学理念。生活化教育理念重视生活以及教学活动进行融合,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优秀文化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也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内在意蕴的同时形成文化自信,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在生活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水平。在生活中每当传统节日到来人们都会举办一定仪式,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向学生渗透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加深对节日内涵和文化意蕴的认知和了解。小学生一般喜欢热闹的氛围,传统节日的融入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传统音乐课堂的沉闷氛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例如,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代表着辞旧迎新,而在新年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并穿上新衣服,因此新年也是每个小学生最为期盼的节日。教师可以结合新年的欢庆氛围组织一场新年音乐会,学生自行配对参与音乐会,可以表演音乐情景剧、合唱、独唱等节目。在新年音乐会结束后,教师先向学生们讲述新年的来源,使学生对新年有新的认知和了解。最后教师对本场音乐会进行总结,评选出最佳表演者,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没有获奖的同学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二)组织音乐生活实践活动

以往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音乐教学也存在这一问题,教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会选择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和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难度大,理论知识掌握度不足。理论化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抑制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重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创作中,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其在体验中形成独特的感受,发挥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以及美育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音乐体验。

例如,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乐器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乐器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的音符、音调变化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乐器表演比赛,学生选择自己所熟悉的乐器参与比赛,例如鼓、电子琴、吉他、口琴等,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乐器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在完成乐器表演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优秀表演家,利用该种激励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构建生活化教育情境

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拥有一定的代入感,从而提高学习内容的具象性,特别是将生活情境融入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对音乐内容进行感悟,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情境中可以使学生拥有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常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构建生活情境时应当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同时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创建生动的生活教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生活化教育情境有利于教师向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某些哲理故事,引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让音乐课堂做到回味无穷。

例如,在《我们的田野》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在课堂开始之前提出今天将和同学们共同开启一段田野之旅,让学生说出在田间可能会看到的事物,如鲜花、树木、小草、农作物,之后顺势引导出本节课的音乐曲目,带领学生看一看在音乐的田野中有哪些可爱的事物。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制作微课视频,以《我们的田野》作为配乐,将音乐中的各项要素融入视频中,如荷花、湖泊、森林、群山、雄鹰、稻田、鲤鱼、工人等,通过观看视频说出每一项事物的特点。教师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利用舒缓优美的语气讲述田野生活,让学生可以进入到音乐情境中。

(四)挖掘生活素材

生活教育理念中提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拥有较多的教育素材,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可以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小学生缺乏良好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倾向于感性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结合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对音乐旋律、音调以及音符这一类知识进行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生活素材的融入可以为教材教学内容提供适当的补充,改变以往过于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奠定和谐的课堂教学基调。教师在挖掘生活素材时应当重视素材的理解难易度,如果生活素材理解难度过大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在生活中听到过哪些声音,利用模仿的方式展示自己所听到过的声音,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如炒菜的声音、汽车鸣笛声、动物叫声等,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各种声音的特点。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所听到的声音抢答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通过该种模式可以让声音变得更加具象,使学生形成直观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觉能力,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

(五)结合生活经验鉴赏音乐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学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让学生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鉴赏,可以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音乐所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念。学生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往往较为简单,接触的音乐类型也存在单一化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着不利影响。教师应当从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分析,可以对音乐作品作出适当的评价,在强化其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对音乐中的各类元素有更加深刻和清晰的了解。

例如,《一个师傅仨徒弟》是欣赏课,该首音乐曲目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每个小学生都知道《西游记》这一动画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评价。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歌里的师傅和三个徒弟分别是谁,并结合以往观看动画片的经验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之后教师先带学生熟悉歌词,说出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妖魔鬼怪,美女画皮代表的是哪个环节,在熟悉歌词后让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音乐曲调的变化。最后教师播放其他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说出不同主题曲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可以初步形成音乐鉴赏意识,拓展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知。

(六)设计生活化游戏活动

游戏教育法是近年来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下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游戏活动,提升音乐学习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在游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游戏活动改变了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解决了音乐教学空洞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从而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意识,对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有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牧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歌曲接龙游戏,将学生设定为田间牧童的角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句一句接唱歌词,接唱游戏完成最好的小组为当天的优胜小组。肢体动作和歌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表演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将歌曲中的内容表现出来,展示牧童在放牧时悠闲、快乐的情绪。小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其更加认真地对待游戏活动。

四、结语

音乐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有着积极作用,使学生感受艺术所传递的情感意蕴,陶冶情操。但是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情感渗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生缺少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优秀文化,组织音乐生活实践活动,构建生活化教育情境,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欣赏音乐,创新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音乐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生活化素养音乐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