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信念

2023-09-13刘琴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张桂梅叶嘉莹钻机

刘琴

主题阐释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信仰和思想观念。

一个人的信念一旦形成,是比较稳定的。而理想因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可以调整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

形象地说,理想是果,信念是树。只有根深蒂固,才会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如果说理想是一盏指路明灯,它能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那么,信念就是你前进的发动机。

正如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万步炎:“海牛”深垦,向海图强

2003年夏天,中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海试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并取回矿石样本。那一天,属于中国的海底钻机在海底钻到了第一个孔。

2021年4月7日,中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世界纪录。从1990年所在团队开始正式接触海洋采矿系统研究任务起,万步炎用了30多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地质钻探技术的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因为国家需要,陆地勘探相关专业出身的万步炎,毫不犹豫投身海洋勘探,立誓“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面对外国科研机构优厚薪酬、优越条件的招揽,他毅然归国,开启了一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科研事业。他主导海底钻机自主研发,关键技术从零开始。他始终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也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也有可能先一步做出来。

面对多变的海底环境、变幻的海上风浪和一个个科研难题,万步炎带领团队咬紧牙关持续攻坚。从0.7米到231米,从推开深海一条门缝到打开深海一扇大门,他们一次次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克服重重困难,在深海勘探领域冲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路。

2023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万步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解读

以万步炎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把青春与智慧献给祖国,为中国的崛起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这是至真至纯的理想,更是九死不悔的信念。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宏大理想,需要一大批像万步炎这样的坚定信仰者。新时代青年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伟大的中国梦!

叶嘉莹: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

叶嘉莹一生与诗为伴。她生于民国,历经磨难,少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女,虽身世坎坷,却从未被磨难击垮。20世纪70年代,当时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她,甘愿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这么多年来,叶嘉莹一直致力于中国古诗词的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而言,她是更贴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不仅如此,叶嘉莹还将自己的全部财产共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我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始终把教师这一称号排在众多头衔之前。她用一生传承中国古诗词,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

●解读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这是“感动中国”给叶嘉莹的颁奖词。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家庭遭遇多大变故,无论世人如何不理解自己,叶嘉莹先生始终以研究诗词的极致美为理想、为使命。即使屡遭厄难,也能永葆初心。不为外物所惊,不被潮流裹挟。这种对学术的执着与坚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叶嘉莹对古典诗词恒久的痴迷。这正是信念支撑下的理想追求。

王耀萱:为航空强国建设注入青春能量

2023年5月17日,搭载着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后首颗备份卫星的火箭发射成功。在这次任务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燃料加注分队的“90后”指挥员王耀萱完成了自己的第90次火箭燃料加注任务。工作7年来,王耀萱和他所在的团队圆满完成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每一次火箭燃料加注任务,守护着一颗颗中国卫星飞向太空。

燃料加注是火箭发射前至关重要的一道程序,工作难度极大。加注时,队员们不仅要保证燃料的高洁净度,还要确保燃料输送的安全性和精准度。“真功夫都是苦练来的,硬功夫都是苦磨来的”,王耀萱和队员们日复一日地练习,反复磨炼本领,把每一个动作练成肌肉记忆,确保了一次次任务的安全无误。

长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队员们的身体和精神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他们却没有一句怨言。“能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为航天事业作贡献,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这是王耀萱的选择,也是加注队员们的心声。

●解读

“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青年航天人立足本职岗位,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不断前行的动力。他们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以过硬的实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成为托举火箭腾飞的金牌团队,充分展现了青年担当。

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只要坚定信念、不懈奋斗、向着理想奔跑,青春就能发光发热,青年就能成长成才。

张桂梅:燃烧自己,点亮梦想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設。1996年,她来到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教书。在山区家访时张桂梅发现,很多贫困家庭的女孩早早辍学,这让她产生了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2008年,华坪女高建成。学校创办15年来,张桂梅帮助了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她坚持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为孩子们埋下信仰的种子,让孩子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我是共产党员,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张桂梅坚定地说出了她一生的梦想。

●解读

常言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张桂梅就是最典型、最杰出的“人师”——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她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和智慧改变贫困山区女孩们的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张桂梅像一盏明灯,燃烧自己,照亮了孩子们的人生道路;耗尽青春韶华,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坚定的理想与信念。

猜你喜欢

张桂梅叶嘉莹钻机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国内地勘行业首台5000米多功能变频电动钻机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