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研制现状及趋势

2023-09-13王旭新林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王旭新 林刚

摘  要  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剖析现有省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依据智慧校园建设框架、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等的基本理念,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的研制应该着眼于构建新型教育生态系统,遵循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编制原则,并基于学校和区域需求关注标配和选配问题。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1-0004-06

0  引言

2000—2018年是教育信息化1.0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如今我国已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相继颁布,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全民智能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为深入贯彻教育新基建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基于此,笔者通过知网高级检索“教育装备标准”,发现共有136篇论文,其中,近五年涉及“配备标准”的论文仅有5篇。可见,结合目前新理念新政策新模式,国内学者对于教育装备标准中编制内容、原则等的对比研究较少,为了弥补国内教育装备配备标准省市间对比方面的空白,笔者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对所收集的配备标准进行了定性分析,试图在了解配备标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对所选择省市进行较系统科学的解读分析,为编制山东省初中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从而使得新建校、改扩(建)校在参考配备标准时有据可循。

1  教育技術装备概述

关于教育装备的概述,本文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分三个部分进行细述,分别为:装备、教育装备以及智能教育装备。本文所提到的教育装备更多是指教育大装备的概念,除学校外围建筑建设外,学科教室、特色实验室、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甚至包括生活住宿、后勤卫生等方方面面在配备标准文件中都有涉及。

1.1  装备

笔者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百科性大型词典,总结装备的概念为:军队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的各种器械、器材等军事装备的统称。其中,装备又可细分为动词和名词,动词主要指:配备武器、军装、器材、技术力量等,如这些武器可以装备一个营;而名词是指:武器、军装、器材、技术力量等,如现代化技术力量,从中可以看出“装备”作为名词所描述的事物具有明显的物化特点。

1.2  教育技术装备

根据文献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发现,“教育装备”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一种简化表达,这两个名词本质上没有明显差别,概念界定上也没有突出变化,在本研究中采取的是“教育技术装备”这一表达。

在国外研究领域中,教育技术装备统称为Edu-cation Equipment,至于教育装备,一些国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阿根廷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专家Beatriz Fainholc教授认为,教育技术装备是技术联合效应的结果和教育机构使用媒体语言表达的教学过程;美国教育学家Letogden Burleys总结教育装备是资源和工具,以帮助需要的人终身学习;德国科学协会主席Ott H. Gies认为,教育装备就是指所有帮助儿童和成人更好地理解世界的产品;英国教育顾问迈克尔·克拉克总结,教育装备是一种工具,让你学习,让学习发生[1]。

国内教育装备理论专业性期刊主要有《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与仪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现代教育技术》等。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相关学者并没有对内涵进行一个统一的界定。因此,笔者通过搜寻教育技术装备相关概念,筛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四种定义。

马如宇[2]提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指以实现教育教学为目的,在特定环境下的构建、配备、管理、使用和研究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和手段。

胡又农等[3]认为教育装备是指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完成教育任务所需要的物品构成。该定义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名词,它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二是动词,主要指装备东西的行为。

冷竹松等[4]认为教育技术装备是指一种物质设备和使用工具,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满足所需要的相关教学用品、设施设备、网站、场地及其配置过程等方面。它包括各学科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图书音频等设备,以及音体美、信息通用技术等学科方面的设施。

施建国等[5]将其概括为是教育教学的各种物质条件和手段的总和,也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侧面也反映了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

1.3  智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中,着重凸显智能化时代工业4.0带给全球的社会结构性变革。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与未来学校建设息息相关的软硬件技术频频出现在各大期刊论文中。由此不难得出,利用新技术构建教育技术装备的新生态以及构建创新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相关研究者也对智能教育技术装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薛鹏[6]认为智能教育装备是指具有数字物联技术的教学硬件设施和带有多媒体网络化的相关软件资源。盖广慧[7]对智能教育技术装备界定:为确保教育教学活动高效进行,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中所需要的全部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教研活动中,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所能直接接触并方便使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郑娅峰等学者[8]提出,智能教育装备是运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手段,吸纳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先进的教育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及相关软件的总称。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所有运用信息智能化手段进行创新及借鉴前沿科技创新理念的融合创新,并在整个教育教学环节起到基础保障作用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及其相关软件,都可称为智能教育技术装备。

综合研究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一直以来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物”,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这里的“物”不仅包括教学场地、教学仪器、教学器材、教学工具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软件设施。第二个层面是指除教育教学中所需的硬件与软件设施,还包含对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和研究,此层面是在“物”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教育管理者以及教师的思想和智慧。

2  现有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解读

2.1  标准内容

笔者通过筛选、搜集各省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材料,最终选择福建、甘肃、安徽、浙江、上海以及山东青岛这六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编制原则、编制内容以及体系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编制原则及内容、体系构成具体见表1、表2。

2.2  解读分析

2.2.1  编制原则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以上六个地区标准的编制,大部分是按照“国家教育大背景—各地实际状况—面向学生发展”逐级聚焦的模式编写,呈现出体例清晰统一、科学规范的特点。各地标准编制原则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大部分省市的编制原则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福建、甘肃、安徽以及上海四个省市最新修订的教育装备配备标准编制原则大都以科学性、基础性、先进性和多样性原则为主,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和针对性。①科学性原则中最关键的是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并且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求,满足安全、环保、卫生等要求。②基础性原则首先要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求,其次可根据核心素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指标,为促進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③先进性原则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引导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2)选择性与多样性原则并存。其中,有的省市提出了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原则。选择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基础必选的基础上,提供多元广泛的配置方案。而多样性是指,既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提供了一定的可支配空间,满足学校创新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这两种原则都强调学校对教育装备的高阶选配需求,凸显一定的特色化、个性化。由于各省市有不同的鉴定标准,因此,在表述上会存在细微差别,笔者经过解读发现,多样性原则涵盖面更宽泛,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选择性原则。

3)编制原则体现一定的超前性特点。青岛市教育装备配备标准的编制原则与以上五个省市相比,其编制原则内容更加细化,与山东省全域均衡的整体方向保持一致,既凸显青岛市独有的一些特色标准,又能聚焦青岛市自身发展现状,具有较清晰的定位。

2.2.2  编制内容

笔者通过梳理六地区现有的标准,总结发现现有标准都是按照教室的所需功能进行分层分类,给人直观明了、较清晰易懂的体验。然而,各个地方制定配备标准时所依据的分类依据不同,编制内容存在差异,从分类层次上,对以上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如下几点特点。

1)大部分省市分类依据和层次较统一、科学。三省市配备标准编制内容都是分成七大类,其中,安徽和上海分别都标明了“用房”“用途”的分类依据,使得每一类别教室的划分更有据可循。信息化教育装备设施都单独作为一大类,凸显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性,与“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信息化建构教育体系”理念相符合。

2)部分省市的标准分类较为笼统。相比而言,首先,福建省最新修订标准中划分了13个大类,过于细化,像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类别可合并为统一的学科教室。其次,山东省青岛市小学、初中包括高中都按通用教室、专用教室以及办公及生活用房装备三大类罗列,缺少一定的分类依据,并且分类维度较粗略。最后,从甘肃省的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指南来看,存在两个问题:①编制内容的分类同青岛市,展现方面较少,仅有教学装备以及校舍用房装备两类;②对于两个大分类维度下每一类别功能教室考虑的较简单,划分存在一定争议,例如:指南中,物化生等实验室的建设被放在校舍用房装备中,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功能实验室更适于放在教学装备类别。

2.2.3  体系构成

对于装备配备标准的体系构成,笔者主要拆解了编制内容的框架分类,并找出了建设每一功能教室各省市不同的编写体例。总体而言,各省市装备标准中都能从设备内容、环境要求、配备要求以及技术要求等模块明确标识出教育装备建、配、管、用、评五个方面的标准。

1)信息化教育装备标准极具特色。从福建省初中配备标准的体系构成来看,里面最凸显特色化的是第7类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其中,其他校园信息化环境包括的专递课堂、微课制作系统、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园信息识别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六个维度,一方面,对于专递课堂,《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升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备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要求,强调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以及名校网络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于微课制作、校园信息发布/识别系统等信息化软硬件的要求,既能紧跟建设现代化强国、数字化社会的步伐,又能给有需求的学校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标准分类维度体现多样性的原则。浙江省配备标准是由标准化技术装备和特色化技术装备两大类构成。首先,相较于其他地区来说,一方面能弥补标准中未标明多样性原则的不足,另一方面,此种分类体系更加科学实用。具体来看,标准化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必配的学科教室、实验室以及网络信息化环境等,是所有按照此标准执行的新建校以及改扩校必须都要建设的装备;而特色化技术装备更多的是一些学科特色教室和较超前信息化教育装备,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其次,浙江省标准当中对于初中教育装备配备的要求,均列出了参照执行的文件标准,这样可以减少学校在执行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执行效率。

3)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各省市基本实现全覆盖;而劳动教育场所的建设呈现出急切性和短缺性特点。

①《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文件中,重点强调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以及建设必要的体育、美育场地和劳动教育场(所),以达到满足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需求,稳步提升育人保障能力。6地区的标准中对于建设心理咨询室、图书室以及体育、美育场所都有提及,大都列入了公共教学区域或专用场所中。

②《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劳动实践型人才必不可少,因此,学校中建设劳动教育场所具有必要性。但对于选择解读的六地区标准中,劳动教育场所仅有福建省标准中标明具体可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及其他类等五项体验方式,部分地区则把劳动教育场所列入了综合实验室的类别。

4)部分地区体系分类较为粗略;但主题教室配备标准别具特色。

①有的省市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备标准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科教室、学科实验室以及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在编写中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类。

②青岛市配备标准中对于特色教室配备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如标准中提到了建设海洋特色教室,其功能主要有:对学生进行海洋教育,落实海洋特色教育,提高学生对海洋科技、海洋国防、海洋工程、海洋民俗等方面认识的基地。从标准中教室的功能、装备内容以及要求3方面,都能看出“蓝色海洋”主题教室的前瞻性及创新性。

3  启示

结合新课标对各学科装备配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等新理念、山东省16地市实际以及对6地区配备标准的解读,在制定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3.1  立足教育新基建,营造“场景—教(师)—学(生)”一体化的教育全新生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新基建指导意见》《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白皮书》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文件相继发布。在此背景下,首先,智慧校园建设应更关注智能化教学系统的构建、生物传感器、无人机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要素的融入,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如云端测试互动平台、遥感集成应用定位系统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的搭建。其次,办学条件的指标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条件下更加具体细化,小班额教学、集团化办学以及益智思维、健身游戏、课后延时服务等成为越来越多学校践行的升级改造模式,这也为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照。再次,混合式教学融合情境下,对终端学习和教学资源环境的应用凸显出精简、高效、畅通的特征。如何联动使用,覆盖各个学科并不是应用新技术的最终目标。相反,精准聚焦问题,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才是云环境下终端学习的价值所在,由此,支撑个性学习、促进潜能发展的学习场景的构建也是教育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应该关注的重点。最后,新课标中尤其强调教学评价要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留痕、追踪增值性评价,弱化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基于教育大数据下的人工智能分析、实验考评和精准化施教互动系统等已然对课堂教学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营造基于教育新基建的“场景—教师—学生—家长”全新教育生态正当其时。

3.2  遵循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编制原则

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编制原则具体包含科学性、基础性、先进性以及可选择性等四个方面。首先,科学性原则指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安全环保、绿色分类、简便易行为准绳,坚持绿色发展,加大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保障力度;其次,基础性原则指要兼顾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公平,以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中生发展原则为基础,为全面推进初中新课程改革和中考综合改革,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再次,先进性原则指立足教育信息化和初中育人方式改革基本要求,吸收近年来初中教育技术装备研究与实践成果,以智能化基础设施为主导,促进初中学科的课程融合,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引导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最后,可选择性原则指设计中应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教育装备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方案的配置,既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性,满足学校特色化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学习要求。

3.3  研制“标配”与“选配”两种标准,学校各取所需

基于新课标理念,面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推广多元学科融合、项目问题式学习、虚拟场景化教学,加强实践和劳动学习等等,对相应的实践教学场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教育新基建、国家改薄工程等文件,兼顾人文情怀,厘清各实践教学场景的基础性及可选择性教学设施配置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初步提出以教室“功能”为导向,主要从普通教室、专用实验室、特色教室、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及智慧校园管理空间五个维度分析设施标准配置与选用配置。

1)对于普通教室,可升级改造为学科授课教室及专业研讨室,相较于上文解读的部分省市配备标准而言,在普通教室下设门类中融入专业研讨室是一创新举措。师生在课前或课后通过小组研讨,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更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因此,对于新建校及改扩校来说,普通学科教室可作为基础配置,而专业研讨室的建设可根据学校实际作为“选配”。

2)根据各学科使用专业设备仪器的频率及实验操作需求,专用实验室的整体建设主要分为学科实验室、音体美艺教室以及心理健康中心三个模块。学科实验室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主干学科加信息科技課程教室;音体美艺教室主要细分为音乐、美术、书法、体育馆(场);心理健康中心主要分为接待室、个别及团体辅导室。以上实验室每部分对学校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作为标准配置,而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增添艺术(表演)、艺术(舞蹈)、艺术(造型)、放松室、宣泄室等心理功能室。

3)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新课标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视AI学习平台及STEAM实验室建设,因此,可以把特色教室单独作为一部分。不同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跨学科综合实验室、区域(地域)共享特色融合中心及在3D虚拟教室系统支持下的增强现实教室等。其中,区域共享特色融合中心的搭建,一方面可以凸显本地化特色;另一方面在节省场地资源的同时,又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所带来的强烈的冲击感和现场感,这同时也是构建区域实践中心的特色所在。不过,跨学科综合实验室、区域共享特色融合中心以及增强现实教室均需要较大型云端系统、平台支持,所以,功能特色教室对于学校来说可作为“选配”。

4)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构建在于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室、创新(微)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方面。学生的选修课、兴趣爱好、二课积分都可以在课下到个性化学习空间完成,这种不设年级的自主活动空间,可以打破性别、年龄、个性的局限,让更多志趣相投的学生参与比赛、交流学习。其中,创新实验室可根据学校情况自行选择。

5)智慧校园管理空间是贯穿以上部分的中介桥梁。其涉及面较广,从电子白板、电子班牌、云端教学平台等硬软件到智慧课堂考评系统、智能校园网络、安防、一卡通等系统。新建校以及改扩校除办学条件文件中所要求的校园网络、教学基础硬件设施要达标之外,信息化教学设施AI学习平台、智能机器人辅助系统等均可作为选用配置。

4  参考文献

[1] 郝佩瑜.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绩效评价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2] 马如宇.教育技術装备概念及内涵界定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8-13.

[3] 胡又农,赵锦红,姚玉琴.教育装备及教育装备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2):8-10.

[4] 冷竹松,宋国新.浅谈教育技术装备的定义、作用和发展问题[J].科教导刊,2014(12):13.

[5] 施建国,程莉莉.教育装备发展的趋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3-5.

[6] 薛鹏.基于绩效改进的信息化教育装备的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7] 盖广慧.民办公助学校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管理研究: 以S中学为例[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20.

[8] 郑娅峰,王杨春晓,严晓梅,等.我国智能教育装备发展现状及重点研发方向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0(11):11-19,76.

[9] 杨晟云,王杰.甘肃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  配备标准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1-2,5.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