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3-09-12周蕾张宝运刘艳

农民科技培训 2023年9期
关键词:示范性农广校高素质

周蕾 张宝运 刘艳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纲要主要部署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十项重点任务。该战略分四个阶段实施,如今已进入第二阶段,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4G在乡村进一步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逐步推广。农村流通服务更加便捷,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在这一背景下,必然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有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大力培养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的乡村振兴人才。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素质农民要能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能够利用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经营活动,适应互联网学习环境,通过线上渠道不断扩充知识技能,跟上数字经济背景下新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节奏。

一、高素质农民数字三农人才培训开展现状

(一)省市县三级分层培训

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分层培训:省级农广校开展各类省级示范性培训;市级农广校会同组织、共青团、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共同开展各类带头人培训;县级农广校延续高素质农民培训“一点两线”(以产业为立足点,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两条线)模式,县级农广校依托田间学校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市级农广校依托培训基地开展经营管理培训。

市级带头人培训采取一段式,2023年计划开设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高素质女农民、长三角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带头人、乡村振兴鸿雁人才、产业与乡村发展带头人、粮油单产提升暨高标准农田、循环农业等7个班次。

(二)全面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

1.建设农村电商师资队伍

2020年7月,山东省农广校成立全新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讲师团,在原有六大模块(农民素养、政策法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创新)基础上,新增农村电商模块和社会化服务模块,更好地满足目前的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

2022年9月,临沂市农广校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性培育网络电商讲师团队,团队成员15人,10人具备高级以上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1人获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1人获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

2.开展“团队带班”创新试点工作

按照省农广校的要求,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电商讲师团队编制《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电商模块课程教学大纲》《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直播电商教学大纲》,并完成了省级示范性培训班电商相关专题班的课程编排。

参与编写《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指南》,该书2022年10月出版,包含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8个模块教学大纲,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6个产业教学大纲,以及五大类37个省级示范性培训班课程设置和现场教学点安排。团队成员负责编写其中的农村电商模块教学大纲、创业培训直播电商产业教学大纲、农产品电商省级示范性培训和农产品直播销售员省级示范性培训的课程安排及现场教学点。

团队成立以来,承担了7期2021年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直播电商班和8期2022年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电商专题班授课任务;承担2023年省级示范性培训2期乡村好青年网络电商省级示范性培训和沿黄九市“网络营销能手”培训授课任务;承担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和其他各类电商专题培训授课任务;开设9期剪映-短视频编辑线上公益训练营,培养来自全省各地和省外的高素质农民学员达920人。

(三)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治理人才培训开展不足

2022年,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性培训开设两期数字农业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培训潍坊学员100人,第二期培训学员为济宁40人次、威海28人次、临沂18人次、德州14人次。2023年,省级示范性培训计划开设3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第一期济南30人次、威海11人次、滨州30人次、菏泽29人次;第二期东营10人次、泰安15人次、临沂20人次、德州15人次、济宁20人次、日照10人次、聊城10人次;第三期淄博30人次、枣庄10人次、烟台20人次、潍坊40人次。

2022年,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性培训开设两期“兵支书”乡村治理专题培训班;2023年计划开设3期退役军人乡村治理专题培训班,课程安排均为数字乡村治理相关内容。从班次、人数以及实训课开设方面,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治理人才培训的开展都是严重不足的。

二、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教学资源不足

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新形态、新模式、新趋势(2021年)》,其定义的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就业涵盖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农业大数据、农村电子商务及产品追溯体系等方面。在山东省农广校编写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指南》中,八个授课模块分别为農民素养、政策法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农业社会化服务、财务管理、农业创新创业和农村电商。生产管理模块教学大纲中主要编写了传统种养产业相关内容,只涉及了一节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课程,其他如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农业大数据等相关内容均未涉及;农村电商模块开设的5门课程为新媒体电商、短视频拍摄与编辑、账号定位与开店流程、直播流程与技巧、农产品直播实战案例,符合数字三农中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农民学员对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等新技术新模式接受度低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等新技术新模式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民学员在接受这些新技术和新模式方面普遍存在接受度低的问题。首先,这与农民学员的教育背景和信息获取方式有关。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传统的培训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农业新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培养。农民学员缺乏对数字技术的基本了解,导致他们对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的理解和接受度有限。其次是长期以来,农民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进行生产,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工作方式已经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和习惯中。因此,当新的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技术介入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困惑和抵触。此外,农民学员也会面临经济和资源的限制。采用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技术需要相应的设备、技能和投入,然而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资源用于更新技术设备和系统,限制了农民学员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与应用。

(三)实习实训场所缺乏

数字三农相关培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包含理论讲解、现场观摩、实际操控三个环节。如物联网技术,如果只是理论讲解,对于部分学员来说难以想象其应用场景;而智慧农机如果只是现场观摩不进行实际操控,难以真正掌握。目前,数字技能实习实训场所极其缺乏。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开展现场教学的地点往往只能观摩,并不能进行实操,培训效果停留在了解、知道层面,并不能达到掌握层面。临沂作为北方直播之都,直播电商教学基地较多,可以满足直播电商实习实训需求,但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等实习场所数量、质量都难以满足实习实训需求。

三、加快高素质农民数字三农人才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一主多元”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通过共建与协作,构建以农广校为主体,科研院校、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方参与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科研院校具备足够的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理论教学能力,涉农企业和先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实现数字农业的更广泛应用,以此形成良好的数字三农技能培育生态。

农广校体系需加快数字三农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符合高素质农民学情的数字三农课程。同时可尝试在“培训-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行动中开设相关课程,保障数字三农人才供应。

(二)建设数字三农成功项目,打造数字三农典型案例

在数字三农成功项目实施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强化数字三农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向农民学员展示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的成功实践和效益。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新模式的兴趣和信心,降低抵触情绪,促进他们逐步接受和应用数字技术。

(三)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开展相关培训

2022年9月28日,人社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修订等情况举行发布会。本次修订后,《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职业数达到1639个。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对数字职业的标识,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把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纳入大典当中。此前,2022年7月,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互联网营销师新职业信息,并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員”工种。

原农业部早在2000年便开始对农作物植保员、沼气生产工、动物检疫检验员等多项工种进行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后续可将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农产品直播销售员的相关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激发学员参训动力,同时也可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一项指标,推动培训体系标准化建设。★

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项目(ZDNY-2021-FWLY01011)

(作者单位:1.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临沂农广校);2.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猜你喜欢

示范性农广校高素质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