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绘画中的空间语言看艺术的功能
——以金字塔形构图为例

2023-09-12刘珺妍

艺术家 2023年5期
关键词:观者金字塔艺术家

□刘珺妍

在绘画中,艺术家往往通过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眼中之景、心中之景,从而在绘画中赋予画面不同的空间语言。本文以西方绘画中的金字塔形构图为例,首先对文艺复兴时期金字塔形构图与透视法结合的历史展开叙述,基于金字塔形构图的介绍与举例详述其特点,接着通过具体画作论述金字塔形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金字塔形构图的意义联系其绘画空间背后的视觉经验语意进行探讨,得出在绘画空间中构图作为绘画的言说形式不仅能体现艺术家的绘画功底,还能传达出艺术家的内在情感。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写道:“艺术家与普通人相比,其真正的优越性在于:他不仅能够得到丰富的经验,而且有能力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些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一个人真正成为艺术家的那个时刻,也就是他能够为他亲身体验到的无形体的结构找到形状的时候。”在艺术家的观念中,绘画是一种陈述方式,用于对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想法的主观化的视觉表达。而不同的目的使艺术家采取不同的艺术手段,在空白的画布上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表现手法抒发对意向情感的表达。简单地说,“绘画就是将无形变有形”的工作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即“构图”。

一、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空间表达

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绘画、雕塑中无不体现出自然观与真实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描绘的事物似乎是随意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展现空间的华丽。例如,佩鲁吉诺的《基督赐予彼得通往天堂和地狱的钥匙》中,画面后部的豪华建筑物据说是所罗门神庙,但它是按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洗礼堂样式构思的;两边都是罗马的凯旋门,与基督的耶路撒冷并不相称。而事实上,在现实场所之中根本看不到任何居住的建筑,只有象征着权利和荣耀的建筑。画面上的空白处太多,表明作者佩鲁吉诺并不关心如何再现一座城市,其关注点在于如何利用新发现的科学透视法进行绘制。

正如莱奥纳多·达·芬奇所描述的暗箱那样,在暗室内靠近孔洞放置的白纸上接收图像,你就会看到纸上的所有物体都有着相应的形状和颜色。通过科学方式的帮助,画家只需要掌握科学透视的方法,便可以通过描摹图像的轮廓而得到一幅真实可信的画。

二、金字塔形构图的缘起

金字塔形构图又称为“三角形构图”,是绘画、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样式。威廉·荷加斯在其专著《美的分析》中谈及米开朗琪罗对构图的看法给予他的印象:“据说,米开朗琪罗又一次教导他的学生,一定要以金字塔形的、蛇形的形体为构图基础,再成倍增加。这条规则包含着艺术的全部奥秘,因为一幅画所能拥有的最大魅力与生命力,就是表现运动:画家称之为画的灵魂。再也没有像火焰或火这样的形式能更好地表现运动了。”

从词源上看,金字塔形(pyramid)这个词被认为与希腊词“pyr(火)”有关。其理论依据是金字塔形看起来像一个模仿太阳发光的石头模型。早在东晋时期,我国画家顾恺之在其作品《女史箴图》中,便将三组人物排列为等边三角形,画面紧致端正。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所作《圣母像》中常见金字塔形构图,表现圣母的庄严,画面上突显主体物,突出视觉中心,增强了作品的完整性与主题性。

三、金字塔形构图在绘画中的应用

1911 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在为纯抽象艺术辩护时说:“在画面上,精神生命可以相应地表现为一个大的锐角‘金字塔形’,它被横向分成不等的部分,最窄的部分位于最上方……整个‘金字塔形’缓慢地移动,几乎看不见地向前和向上移动。其中顶端为今天,第二部分为明天。”康定斯基认为保罗·塞尚因致力于纯粹的抽象而喜欢金字塔形构图。正如塞尚在其作品《大浴女》中所表现出的画面:在画面中不仅树干、树枝以及女性的身体指向画框上方的某个交汇点,那些女性也大步向前或躬身进入细分的“金字塔形”中;画面中的女性通过作者的巧妙排列成为几何图形存在画面空间中。

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嘲笑拉斐尔笔下人物笨拙无趣,他讥讽地引用了一位德国学者的评论,说在拉斐尔的画中,完美的圣母变成了肉体,并补充道:“1527 年前后,把人物蜕变为肌肉组织的画法频繁而普遍。人成为血细胞构成的人体,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有生气的,它不再是包裹在火团里的气团,它不再发光,眼睛不再放光,只有一团团肉,也许,可以减震。”笔者认为,拉斐尔与米开朗琪罗一样,更关心的是一幅画的灵魂,而不是描绘的准确性。因此,拉斐尔笔下的人物绝无沉重感,并且其中似乎孕育着向上的运动,正如在《赫利奥多罗斯被逐出神殿》中所展现的那样。这幅画在描述《伪经》中的一则故事:叙利亚国王命令赫利奥多罗斯去掠夺耶路撒冷殿中的财宝,但上帝派了一匹配有金辔的骏马践踏他,还有两个年轻人鞭打他。在拉斐尔的画中,这两个年轻人被描绘为没有翅膀的天使:他们的脚没有接触地面。但在画面中似乎所有的重力都减弱了:那匹半直立的马缓缓地落下,像骑士和第一个年轻人的斗篷一样,似乎是自己旋转站起的,还有一位男子甚至悬浮在柱基上。在这幅壁画和梵蒂冈拉斐尔厅的其他作品中,拉斐尔喜欢用左右两边都有大量人物而中间没有什么事件发生的金字塔形构图,像是卷轴一般打开的形式,将观者带入画作的世界中。

四、绘画构图背后的空间意识

威廉·阿各里昂比曾言:绘画艺术,是在平整表面上以线条再现对象,然后上色,色彩以适当的明暗分布,以符合对称和透视法则;绘画是创造出所要表现对象的相像物或真实观念的整个过程。在绘画的创作方式中,自由与再现真实、对称性与透视的法则成为画家需要考虑的方面。金字塔形构图通过其稳定性、故事性、情节性、准确性在绘画创作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文艺复兴以后,由于画家追求对客观物象的逼真表述,因此他们掌握了投影原则、透视原则,以及光线和色彩互相变化规律等一系列比较高级的绘画手段。但是,他们最终目的还是追求对客观物象的“真实”表现。所以,他们在追求对视觉的绝对平面化呈现的同时,忽略了视觉的客观物象以及作品中所描摹的艺术物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绘画艺术对美的真实感知和表述。因此,重新回到基础的画面构图成为艺术创作的重点。

(一)绘画空间中的金字塔构图的视觉经验

在20 世纪,艺术家们明确地将他们的艺术视为可见与不可见辩证关系的体现。在一篇采访理查德·塔特尔的摘录中这样记录到: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视觉艺术家,那作品中就得有视觉经验的对立存在,具有解释不可见性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何它不像一张桌子、一辆车或其他某物。也就是说,在每件绘画作品的背后,都有着在某种意义上坚不可摧的东西,这些丰富的、自我的、感知的内在力量共同构建出绘画作品的力量。

康德哲学认为,人类的空间意识是直观觉性上的先验格式,用以罗列万象,整顿乾坤。从现实体验的层面来分析,无论是面对绘画艺术还是其他艺术,所形成的感受都是视觉、触觉、动觉、体觉的综合感受。因此,金字塔形构图通过自身稳定的力量,以观者的感官经验为媒介,构建“画—心”的直觉感受,从而使观者理解画作背后的空间意识。概言之,金字塔形构图以冲击性的视觉效果,将作者、作品、观众联结起来,并且使艺术家将想要呈现的艺术信息进行更好的表达。

(二)金字塔形构图中的跨媒介现象

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中,金字塔形构图常被运用在艺术作品中。正如在提香与乔尔乔纳合作的《田园音乐会》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午后,太阳被云朵遮住,远处是浓郁的森林。近处山岗的草地上,两个贵族公子席地而坐,衣着华丽,神情专注,一个弹琴,一个听琴。两个裸女,体态丰腴,肤色金黄,一个吹笛,与公子合奏,一个汲水取乐。而远处的牧羊人正在放羊。提香通过描绘音乐会中不同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来表现出音乐的声音,使观者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美好生活。因此,在绘画空间中,画面内容通过视觉音色和视觉和谐共同构建,我们可以从中发掘新的旋律,在通感中通过感官的总体印象欣赏绘画中的音律之美。

而构图作为绘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联结各感官印象的基础。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是不同类别艺术间的交流,更是艺术家的不断尝试。这也正是艺术的力量之所在,艺术作品通过隐喻性阐释反映世界,艺术的语意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

五、绘画构图的艺术功能

(一)金字塔形构图的艺术审美功能

构图是绘画的基础,是一幅画的骨架,在清晰地表达出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美的感受。对绘画作品而言,绘画作品的重心与重点便是画面的整体性与节奏性,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如何通过科学的结构布局表达绘画作品的内在情感。在金字塔形构图中,画家通过对画面的把握、设计,将一首诗、一场聚会、一篇故事以直观的方式再现在观者眼前。观者通过画面的结构、颜色、用笔、造型等要素感受艺术的力量。

绘画等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与表现形式,传达出审美观念。艺术是一种言说形式,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一种温暖且令人着迷的人性特质。因此,绘画的构图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二)金字塔形构图的艺术和谐功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建筑家阿尔伯蒂在其著作《论绘画》中主张“美在和谐”,但反对把美看作形式上的和谐。美在于“适当”成为阿尔伯蒂在绘画、设计、建筑中的重要思想。阿尔伯蒂在《论绘画》中曾这样表述:“也许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就是指人类需要通过世间万物与自己对比,才能得到对万物的认识。”席勒也强调,“美不是别的,是现象中的自由”。

艺术家通过对构图的不同选择,体现不同的审美过程,从而实现人性的和谐,这种和谐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美与理想美。在金字塔形构图的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中,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构图对艺术作品中和谐功能的裨益。作者通过金字塔形的构图将七月革命的胜利之况展现在观者眼前,通过作品中热烈的构图、戏剧性的画面、有韵律的结构,表现出战士们激昂的革命热情。由此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不需要语言与文字的阐释的,艺术家可通过构图对画面进行设计,以表现心中的所思所想。和谐的艺术作品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滋养,表达出艺术家对和谐状态的追求。在此状态下,艺术家应保持理性的、感恩的态度,用耐心与爱心发现、感受自然,与世界共同前进。美与和谐的气息是自然间维持本我的平衡之态。从未来的角度而言,艺术家需要以生态方式进行思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创作,这体现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自然观。

正如阿尔伯蒂在《论建筑》中所道:“美是一个物体内部所有部分之间的充分而合理的和谐。”但是,艺术不仅仅是感性的产物,它还是思想的沉淀、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如火焰般的金字塔形的画面构成,可以为作品带来生命活力,绘画中构图的法则也给予画面恰当的空间语言。这些空间语言一方面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观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体悟感受画面。而联结作者与观者的便是画面空间背后的视觉语意。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应保持绘画的自身特征,并通过大胆的尝试,使各艺术门类互融互通,以新的眼光进行欣赏与创作。

猜你喜欢

观者金字塔艺术家
“金字塔”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端午节观龙舟赛
海上有座“金字塔”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神秘金字塔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