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渊薮”:经验的意境化何以可能?

2023-09-11沈健

扬子江 2023年5期
关键词:阿克意境经验

沈健

张阿克的组诗,总体上看,属经验之诗。“理发”“冲澡”“失眠”“病中”“观茶”“夜跑”,这些琐屑、斑驳的日常生活内容,被选入诗题,赋以诗能,“明暗交汇的光线”之中,分行推出“光阴的遗物”,将个人在尘世秘境中“被深埋的暗”交替展开,是读来肠热之诗。

旧衣在柜橱里挂着,如一件

摆设。它的冷清一再告诫自己:

在场,已是昨日的事情。

其后的时间,它一直依靠回忆

活着:那时,主人的光鲜和荣耀

一部分,像是由自己带来。

偶尔,它也会记起委身一堆布料时

的情境:那种被深埋的暗,仿佛

余生的光阴都将身处渊薮。

眼下,这件被闲弃的衣物看上去

风平浪静。它将暗涌的波涛

控制在自身狭小的体内,仅用

追忆,处置内心多余的激情。

这是《旧衣研究》全诗,在场的“旧衣”“柜橱”“余生”,缺席的“身体”“主人”“布料”,集聚成一个错综繁复的场域,旧与新,空与实,边缘与中心,角落与前台,一个野心、权力、欲望、自矜、虚荣的心理微宇宙,既有沉思自嘲,又有省悟自警,“内心的激情”澎湃可闻。我比较喜欢这首诗,对诗中“光鲜和荣耀”一语却持保留意见,如能替之以更市井勾栏的意象,诗给人的沧桑肌理也许更具包浆感。顺便说一句,“衣柜”物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都以之为题写过小说,可谓一个多世代、多国家、多体裁的可观照“渊薮”,可以不断书写下去。

《理发小记》更是富有谐趣:“冲洗只是预设的陷阱,那张/方椅,才是守候你多时的深算之物。”发肤受之于父母,积淀着丰厚的人伦意涵,剪刀咔嚓,世事流水,在“迟疑”“明了”之间,“一把剪刀”完成了人世的自我教育。诗人从自我、他者、世事和命运多个维度,把“理发”场景组合成一个错综立体的新境,既充溢着自嘲解构之智,又暗含了客观重构之慧。这是智性经验的个我之诗,让人读后回味再三,怅然久之。坦率地说,这类诗歌要写好,并不容易;写得好的诗人,也并不多见。

没错,诗是经验的语言结晶,是个人身心触发经验的升华,因对存在的深切洞察而获取超越性能量。这是里尔克以降现代诗的一个重要路向,但经验的属性、质地、及物点以及话语所勾连的人与万物串联的内在势能,是此类诗成功与否的分野和尺度。张阿克的诗,经验鲜活,措辞独特,画面立体,指向繁复,避免了哈罗德·布罗姆所谓“陷入本质上的贫乏和想象力的枯竭”。在我看来,它属于经验诗高地的一种眺望,叙述诗渊薮的一种钻探。

春雪薄命,只當了一回人间的看客。

存世的短,看上去,并未影响它的认真。

它们轻手轻脚,不疾不缓的样子

仿若捺着性子、埋头赶路的庄稼人。

一场雪,安静地来去,对于世事

并不发表什么看法,也不暗藏某种

改造的欲望。它们的白,以及消逝

轻描淡写:有如一种无心的提醒。

此诗题为《春雪观察》,短短八行,对雪落大地时的形状、质地、形态未着一字,从“捺着性子、埋头赶路”的性情出发,以拟人口吻浇注了一种忍耐、通达、悲悯、齐物的德性经验。“一种无心的提醒”,既有道法自然的生命大智慧和大境界,也有秘味旁通的诗学气韵与旨趣。类似之作还有《断流河》《山溪》,思辨性叙述勾连出人世多样态、多面貌的可能。

从经验诗典型特征来看,《春雪观察》《断流河》《山溪》等诗带有体验介入色彩,具有传统物象的象征意味,与前述的日常现代经验诗并不完全相同。综观张阿克的诗,除日常生活场景小诗外,还有以社会场景为主体者,如《渔歌号子》《护城河》《栈桥》等事象小诗;以自然场景为主体者,如《海水》《鸟鸣》《樟树》等物象小诗。但无论日常在场经验,抑或自然社会的体验经验,都能通过个人化的智性建构,拆解生活表层联结的僵硬机制,填实现实与想象缝隙的空泛,达成技术强度与诗意密度之间的微妙平衡。

需要追问的是,张阿克的诗何以能从众多同类作品中被辨识出来,获得夏荷初绽的独立价值?在我看来,一个突出的特征在于,他的诗带有鲜明的意境化倾向。我和张阿克不熟悉,从简介上看,他的写作历练并不长,对他的古典诗歌积累更是毫不知情,但他的写作中却在整体方法上显示出一种宋诗意境化的取向。

意境是一个中国古典诗学概念,指因生命律动而韵味无穷的具体化艺术图景,其突出的特点为画面鲜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气韵生动。宋诗加入了叙事和议论元素,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的理趣指向。当代汉语诗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情绪、印象、记忆、知识、科技、理论等经验元素入诗,修正大词抒情及物性空洞之弊,开拓叙事及物诗的新境界,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在当下诗坛的海量经验书写中,充斥着小感触、小情绪、小哲理的赝品经验和情绪二道贩子美颜化、套路化、扁平化之作,一些陈词滥调对人们的精神胃口造成无庸讳言的败坏,一定程度上还耗损了新诗的声誉。张阿克日常经验的分行话语,不仅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和在场感,而且善于将画面多维嵌套,深入到事象、物象深层结构之中,建立起多向度的复调对位、交叉映射、多重叠加的立体空间,形成诗意矢量的解析和语言势能的绽放。在我看来,这也许可视作一种对古诗意境的技术重构与探索,一种近似于法国新小说非线性的叙述方法,被引入汉诗的经验书写。请读这首《夜跑者》:

夜跑者沿着操场绕圈,像是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幽灵。他的体内

有光,照亮月亮缺席的路径。

跑动时,黑暗被身体和看不见的风

同时撕开;路途被暗中测量

约等于后退的时间。

跑动时,他察觉有什么在幽暗中

滴落,与脊背上的汗珠

形成呼应。他还察觉,有些无法

见光的事物,正暗地里发生交易。

而时间的消逝看上去

并不增加经验的厚度:夜跑者

环道而驰,数圈后回归起点,过往

如同一页未着一字的纸张。

最终,夜跑者停下来,带着

满脑的疑惑。而黑夜若无其事

仿佛置身事件之外。

在现代城市和乡村,有氧运动、健身跑步的“夜跑”,已经成为常见的个人生活景象。诗人用光影幻化、叙议转换、自言自语的方式勾勒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人物、情节、环境和思想、情绪、氛围多元叠加。“后退的时间”“无法见光的事物”“月亮缺席的路径”“满脑疑惑”,从小操场到大宇宙,从薄纸张到厚经验,从“环道而驰的夜跑”到“来自另一世界的幽灵”,杂多零散的生存印象与飘忽体悟经由“觉察”的焦点,被整合到一个内在的密度高、刻度深的“渊薮”之中,打通了存在、现实、形式之间现代意境的关联。

细读张阿克的诗,想象、情绪、印象、回忆、移情、幻觉等,透过主体在场感画面而建构的综合“渊薮”,在繁复的对焦之间移动、闪烁、互构、成全,移步成景,转行成像,此等立体多维的动态画境,是不是可以算作古典诗歌意境在当代汉语中的一种翻新?

张阿克对现代生活经验意境化处理的路径较多,比如《善变的火焰》的巴洛克拼接,《渔歌号子》的爱舍尔叠加,《病中书》表现主义绘画在闭环语境中的蒙太奇制作,属于向现代绘画语言的借力之举。再如警句模式,也属积极探索,尽管張阿克一再宣称“收起诗歌中多余的修辞”,但大量警句穿插所暗含的隐喻、拆解、戏仿、反讽等技术运用,较好地起到提亮诗境、唤醒省思、激活灵视的作用。

“人为描摹的事物,只是幻影”(《渔歌号子》);“过程热闹/甜腻带来健忘和不深刻;而过程冷清/淡淡的苦,却能品出更多的余味”(《咖啡问题》);“只有卸下钟摆,你才能看清想要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病中书》);“平静的玻璃介质下,埋着一口/洪荒的暮年之钟”(《自画像:中年》);“我们只是将几行脚印留在沙滩上/我们的脚印很快就会被海水冲走” (《海水》);“而时间的消逝看上去/并不增加经验的厚度” (《夜跑者》);“相对于根边的水土,世界/只是陪衬,仅需保持/有限的联系” (《樟树》)……一方面在叙述背景中引入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元素,另一方面,放低话语主体的姿态,采纳与自然万物平起平坐的调性来处置自然物象、社会事象,警句、诗眼、亮点诗行“循河谷而下”,给现代经验诗添加了穿透力和洞察深广度。

如此诸多要素的综合显示,张阿克的写作与前人的关系,既有一种承续,又有一些偏离,还有一定的转向。比如他与胡弦、陈先发、朱朱等当代江南诗人的关系,与卞之琳、袁可嘉、朱英诞等现代智性诗写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找到更结实、更饱满、更精确的王小妮、毕肖普、希尼的一些蛛丝马迹。我个人认为,如能以宋诗的意境理趣叙述为原始股,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常经验书写为基本盘,杂之以上述各路诗人技艺,张阿克的发展可能性也许值得期待。也就是说,张阿克的实践探索具有某种代表性,“从模仿拼盘到独立风格”(马尔罗语),一种被压抑的传统,或者说一种新拓耕作如何引进传统诗学养料,并使之实现有效的当代转换,这是需要张阿克和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阿克意境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经验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野驴智斗猛虎
外星人在我家(3)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