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幼儿当下生活:让幼儿劳动教育“活”起来

2023-09-10胥萍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幼儿园

【摘要】本文分析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基于幼儿现实生活开展劳动教育的对策:正确认识幼儿劳动教育价值,明确幼儿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幼儿劳动体验,拓宽幼儿劳动教育渠道。

【关键词】幼儿园 劳动教育 困境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042-04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自我意识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幼儿园应当注重幼儿劳动启蒙教育,鼓励和指导幼儿尝试生活自理,讲究个人卫生,初步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并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幼儿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是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加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而且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然而,幼儿教师对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不够深入,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可有可无”,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参加劳动只会“越帮越忙”,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就是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总之,幼儿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导向,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幼儿园劳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劳动教育?适宜幼儿年龄发展特征的劳动教育内容有哪些?这些是让幼儿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果幼儿教师不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二)忽略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善于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很多幼儿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忽略了幼儿劳动教育的特点和价值追求,脱离幼儿发展实际,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么被“拔高”,要么流于浅层次、低水平、碎片化和经验化,这都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此外,形式化、“填鸭式”的劳动教育,难以突出幼儿劳动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园本资源,整合环境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际上,有的幼儿园不重视劳动教育,開展劳动教育的意识不强,缺乏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如家庭教育中的劳动资源、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等的能力,导致劳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落地生根。

二、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

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把儿童作为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这是科学的劳动教育观的基本立场。教师要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更新劳动教育观念,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当下的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落实劳动教育目标。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必须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因此,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培养一支热爱劳动教育、教育教学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教研活动,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引导教师正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主动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关注幼儿当下生活开展劳动教育”这一主题教研为例。有的教师认为,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当下的生活有质量、有品质,有热爱生活的情感,让生活变得充实和有意义。那么,劳动教育如何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有质量、有品质呢?最重要的是把生活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教师把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使劳动教育内容源自幼儿当下真实生活,能够使幼儿当下的生活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幼儿保育员要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和服务集体的能力,不要包办代替,比如不给吃饭慢的幼儿直接喂饭,不为了赶时间直接帮助幼儿挽袖子。幼儿劳动教育本质上就是生活教育。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主动关注幼儿当下生活,围绕幼儿的生活开展劳动教育,使幼儿劳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二)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关注幼儿当下生活,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开展劳动教育,构建和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是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建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是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落实《指南》要求的保障。科学的劳动教育观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中,才有利于教师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方向及实施路径。具体而言,就是幼儿园课程要能够承载幼儿的童年生活;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围绕办园理念,结合园本实际,关注幼儿当下生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劳动体验,形成劳动意识。

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幼儿园从宏观层面思考课程的架构,将劳动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聚焦幼儿当下生活,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不同年龄段相互衔接、家园社相互合作的课程体系,开展幼儿劳动启蒙教育。多年来,幼儿园教职工逐渐形成了尊重幼儿意愿、保障幼儿权利、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建设愿景。幼儿园始终把幼儿置于课程的中心,整合园本课程资源,把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构建符合园本实际且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并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形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幼儿园没有单独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而是将劳动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主题教学活动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以“软着陆”的方式实施劳动教育。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明确幼儿劳动教育重点,通过问题导向的形式,精准实施劳动教育。同时,基于课程建设愿景,幼儿园要与高校、社区等加强联系,不断更新和完善园本课程体系。

(三)注重过程体验,落实劳动教育

关注幼儿当下生活开展劳动教育,教师要将劳动教育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明确幼儿当下生活状态,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教学原则中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让他自己想。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教师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丰富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什么样的劳动教育才是真正立足幼儿生活、真正适宜幼儿、真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呢?这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核心问题。劳动教育应当基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幼儿园要致力于探索劳动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充分挖掘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强调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开展劳动教育。例如,早上来园,幼儿自己背书包、放书包;户外游戏时,幼儿自己准备活动材料,游戏结束后自己收拾和整理活动材料;午餐时,幼儿主动取餐具、取餐;午休时,幼儿自己脱、穿衣裤并整理床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将劳动教育与劳动混为一谈,不能为了劳动教育而要求幼儿劳动,更不要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频繁地练习劳动技能,而要巧妙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劳动,自然而然地学会劳动技能,使劳动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

2.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丰富劳动经验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活动接触各种事物,通过多种感官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相关的感性经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采取某一种特定的劳动教育方法,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创设劳动教育情境,让幼儿在劳动情境中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等方式进入劳动情境,在劳动实践中丰富劳动经验。幼儿园要注重劳动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与实践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劳动教育内容,使幼儿在劳动实践中获得体验。例如,小班主要培養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在劳动日让幼儿用简单的工具如毛巾、刷子等清洁桌椅,激发幼儿参加劳动的兴趣,掌握打扫卫生的简单方法;中班幼儿的劳动意识已经初步形成,要求会根据场地的大小选择适宜的劳动工具,区分不同劳动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会对物品进行归类和整理,初步有计划地和同伴一起打扫室内、户外等区域;大班幼儿能够根据劳动内容制订劳动计划,要求学会分工合作,完成劳动任务后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体会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3.开展主题活动,提高幼儿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要突出儿童本位,因地制宜、因园制宜,适时融入幼儿主题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自2017年起开展“问题探究式”主题课程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主题探究课程,利用幼儿园的环境、人文等资源,在主题探究课程中融入种植、春天护草、大扫除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中班主题活动“我在长大”为例。幼儿升入中班,周围的事物和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这些都让幼儿意识到“我在长大”。幼儿对“我的本领也增长了,我有哪些新本领呢”这样的话题很感兴趣,会与同伴主动交流,萌生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愿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我想当管理员”“小小管理员怎么做”等问题,通过全班讨论、小组交流、亲子讨论等方式,说一说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如整理毛巾、摆放水杯、扫地、擦桌子、收拾活动材料、整理图书、摆放鞋子、给植物浇水等。

4.在节庆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

幼儿园开展节庆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获得文化认同启蒙教育,而且有利于幼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幼儿园要善于挖掘节庆活动中隐藏的劳动教育内容,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了解不同节日习俗和劳动的多元化,体会劳动的快乐。例如,幼儿在元宵节制作汤圆、在壮族“三月三”制作青团、在中秋节制作月饼,不仅可以感受到过节的氛围,而且可以与劳动产生链接,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中秋节大班幼儿制作月饼为例。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教师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教学形式,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制作月饼的方法,大胆猜测“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比如先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再通过阅读图画书、观看视频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同一个模具压出来的月饼有的厚有的薄?”“月饼皮为什么会跑到模具外面?”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幼儿发现,要做出大小一样、厚度一致的月饼,需要同样重量的月饼皮和月饼馅,并且按压的力度要一样。要得到同样重量的月饼皮和月饼馅,需要借助电子秤,于是幼儿将与电子秤有关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月饼制作活动中。制作月饼后,幼儿开始装扮教室,于是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幼儿,由幼儿说了算。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小组设计图纸,有的小组挂彩旗,有的小组挂气球,有的小组在桌面上摆放花瓶。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幼儿们一起解决问题,体会到了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幼儿在自己装扮的教室里吃月饼,把月饼分享给老师、弟弟妹妹、保安叔叔、食堂阿姨,在分享月饼的过程中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

幼儿在制作月饼时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支持和引导幼儿运用适宜的方法主动探究,让幼儿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四)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推进,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幼儿劳动教育需要依靠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协同,才能构建起全方位、常态化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劳动实践的最佳场所,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园要将劳动教育从园内延伸至园外,使劳动教育生活化,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例如,在幼儿园,幼儿要学会整理书包、活动区域,学习打扫教室、擦洗桌子、整理餐具;在家里,幼儿要坚持自己刷牙、洗脸,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收纳物品。家长要信任孩子,大胆地让孩子动手操作,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

社区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劳动实践基地。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制订从幼儿园“走出去”方案,安排幼儿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劳动、去学习。社区可以提供蔬菜种植基地、图书馆、菜市场、社区医院、超市等劳动体验基地。幼儿园定期组织幼儿到这些劳动体验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认识周围世界,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了解不同职业及其劳动方式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不一样的职业,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建立初步的职业观。幼儿通过劳动实践、职业体验等,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劳动带来的价值。

三、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的成效

(一)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基于幼儿当下生活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并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提高幼儿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在富有趣味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形成积极的劳动情感。基于幼儿当下生活开展劳动教育,教师要围绕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持续探讨与实践,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具备劳动教育意识,提高幼儿保教能力。

(二)形成劳动教育“共同体”

幼儿园、家庭、社区作为幼儿劳动教育三大主体,三方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不仅丰富了幼儿劳动内容,而且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距离,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實现了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以幼儿园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实现了幼儿园内外劳动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丰富了劳动教育形式,创造了劳动实践机会,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共育。

(三)丰富幼儿园课程内涵

幼儿园把幼儿劳动教育纳入园本课程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可以取得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的教育成效,使幼儿在劳动中收获快乐,提高劳动技能。在实践探索中,教师基本掌握了幼儿劳动教育策略,实现了劳动育人目标,丰富了园本课程内涵。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园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落地在“最后一公里”,做到了关注幼儿当下生活,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和乐于劳动的美好品质,使幼儿意识到可以通过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自信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梓璇.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5):25-27.

[2]江振珍,尹小娜.城域中小幼“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2):45-47.

[3]徐莉.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J].早期教育,2023(1):44-45.

作者简介:胥萍(1987— ),四川广元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