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力量叫爱国

2023-09-102022年朝阳考生

关键词:岂因祸福避趋之题记辛弃疾

2022年朝阳考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题记

一匹黄绢紧紧攥在你的手中,那是你苦盼已久的、朝廷决定重新任用你的诏书。(“紧紧”地“攥”,可见辛弃疾期盼之切,加之后文的“苦盼”,多少悲凉在心间。只字未提其中的辛酸和痛楚,但卻能让人感受到痛彻心扉的情感。)可你年逾古稀,早已病魔缠身,只好不甘地望向金人的方向,在弥留之际高呼:

“杀贼!杀贼!杀贼!”

(辛弃疾日思夜盼的诏书终于到手了,该是多么欣喜,但是辛弃疾的现状却无法让他梦想成真,于是悲怆地发出“杀贼”的呐喊,使用反复的修辞,连用三个“杀贼”,强调了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之情。)

辛弃疾,我知道你渴望“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但我又不明白……(正当读者想知道答案时,作者欲言又止,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不明白你为何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沙场,献给了军营。你又何必把“栏杆拍遍,无人会”呢?做个文人对你来说是否更好呢?(两个反问强调没必要这么做,作者已经知道答案,无疑而问,使行文有波澜。)

我手捧一卷《稼轩词》,立于郁孤台上,“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这江水中可有你因报国无门流下的泪水?(立于郁孤台的“我”回忆着《菩萨蛮》中的词句,心潮起伏,感同身受,思考着前尘旧事,换位思考,一、二人称自然转换,容易产生共鸣。)

风卷起《稼轩词》泛黄的书页,一篇篇英雄词在眼前闪现。我明白了,辛弃疾!你为国奉献一生而无怨无悔,是因为你的心中一直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你!那种力量,叫爱国!(由叙事自然地转入议论,水到渠成地表达观点。)

我仿佛看见你“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我看见你嘴角的上扬,你无畏,也无悔。我知道,那是因为你心中,有一种力量叫爱国!(再陈其事,进一步深化观点)。

是谁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呼喊?是谁“但悲不见九州同”?是谁在皇城中因花而悲,因鸟而哭泣?又是谁呐喊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连续引用三个传递爱国力量的耳熟能详的诗句,构成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这些令山河动容的吟咏,是前辈们矢志报国的声声呐喊。他们的心里,都有一种力量叫爱国!而这种力量的具体表现,便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直抒胸臆,画龙点睛,回扣题记。)

而今,山河无恙,我们也正值青春年华。我知道祖国的未来会是一片锦绣光明,因为我看到了吾辈青年眼中的坚定,我们的心中,也有一种力量叫爱国!(结合现实,进一步深化主题——“爱国”,今天同样不可或缺,这是青春的我们要交的答卷。)

总评 文章结构严谨,情思兼备,行文流畅。题记引用林则徐的话,简单凝练,意蕴丰富。该句化用春秋政治家子产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一语, 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句话表明作者的观点,紧扣题目,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导向。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交替使用,穿越时空,作者和文中的人物隔空对话,人称转换自然,富有情味。通篇大量引用耳熟能详的诗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辛弃疾字里行间所浸透的爱国力量。文章使用反复的修辞,如“杀贼!杀贼!杀贼”,强烈地表达辛弃疾愤懑的感情,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力量。恰当地使用排比的修辞,“是谁……”,增加撼人心魄的力量。文章先饱含感情地叙述辛弃疾之事,再自然地生发议论抒情,紧扣题目,紧扣题记,最后水到渠成地表达观点。

(讲评教师   李春玉)

猜你喜欢

岂因祸福避趋之题记辛弃疾
苟利国家生死以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林则徐家风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救死扶伤 徇国忘身 送别!前线烈士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