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策略

2023-09-10余韶华

名师在线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李鸿章高中历史历史

文/余韶华

引 言

思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工具。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照本宣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缺乏思维机会,只能被动接受历史结论。如此,学生不仅难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还出现了思维定式问题,影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多元思维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认知客观对象的过程中,依据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建构认知的思维方式[1]。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可以让学生获得思维机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历史认知。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时,教师可以应用如下策略。

一、跨学科教学,多角度学习历史

在体验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学生会突破思维定式,联想不同的学科内容,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提高认知水平[2]。因此,教师要把握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依据历史教学内容,使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跨学科教学。

以“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唐朝的鼎盛局面及其由盛转衰的原因。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唐朝是诗词创作高度发达的时期。在此时期,诗人们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了唐朝的发展情况。如杜甫在《忆昔》(其二)中描绘了开元年间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情况,展现了盛唐气象;在《春望》中描绘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凄凉场景,反映出了唐朝的由盛转衰。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时,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可以了解唐朝的发展情况。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吟诵杜甫的相关诗作。学生在倾听古诗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思维,迁移语文认知,围绕不同古诗想象相关画面,进入“真实”的历史场景。在此场景中,学生站在文学角度,分析社会现状。随后,教师提出历史性问题:“为什么开元年间会出现盛世景象?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会站在语文、历史角度,探寻问题答案。教师则立足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补充相关内容。

如此,学生不但可以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历史认知,还可以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不少学生会因此发展多元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二、创设情境,多维度展现历史

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建立积极情感,主动思维,感受历史,建立良好的历史认知,同时发展多元思维。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历史教学内容,选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多维度展现历史。

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为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多种活动,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儒墨道法四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初步感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讲述“拔一毛而利天下”这一典故,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故事场景中。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儒家以宗族为本位,墨家以天下为本位,道家以个人为本位,法家以国家为本位。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谁有权力拔掉这根毛?”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积极思维,回想所学,走进情境中。在情境中,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思索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并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道:“如此思想的内核是极度‘贵己’。如果施行此思想,会出现人际交往淡漠的问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彻底达到“一毛不拔”的境界是极难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先后采用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以人为本,慢慢成为正统思想,有权力拔掉这根毛。”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发散了思维,迁移了已有认知,多维度地思考并解决了问题,加深了对历史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顺其自然地积累了思维经验,发展了多元思维。

三、展示史料,多层次剖析历史

因所处时代的不同,不同人的历史思考、解释也不尽相同。这表明了历史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学习历史时,学生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辨别史料中的不同观点,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呈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剖析。

以“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洋务运动”。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不同的人对李鸿章有不同的看法。了解李鸿章的功与过,是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的过程。于是,教师以评价李鸿章为重点,选取相关史料:“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出使日本议和,近已得议和确音……较之秦长脚殆有甚矣,阅竟为之一叹”(选自《阅〈申报〉知李鸿章赴日本和议》);“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选自科士达的《李鸿章传》);“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选自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围绕史料内容,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请阅读史料,分析李鸿章的功与过。”

在任务的推动下,学生发散思维,把握关键信息,有所发现。如有的学生发现:“材料一站在民众的角度,分析李鸿章卖国求荣的行为,将战争责任推到李鸿章身上,但没有认识到李鸿章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的努力。材料二站在外国官员的角度,大力赞扬了李鸿章的贡献,却没有看到李鸿章的不足。材料三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指明了李鸿章的问题,但没有将战争责任推到李鸿章一人身上。”由此,学生进行比较、综合,便可从功、过两方面入手,客观地评价李鸿章。

如此,学生不仅通过论证史料内容,全面地认知了历史人物,了解了历史事件,还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切实地锻炼了多元思维能力,尤其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绘制图表,多途径梳理历史

梳理历史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过程。如学生在绘制历史信息图表的过程中,会迁移已有历史认知,发挥思辨性思维作用,剖析历史内容,把握历史联系,完善历史认知,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绘制历史信息图表,学生可以提高逻辑思维水平。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绘制图表。

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了多样活动,逐步了解了秦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考核和监察制度的内容及特点。如西周至春秋时期,采取世卿世禄制,标准是贵族血缘,特点是官位世袭;春秋战国时期,采取举荐军功制,标准是军功大小,特点是缺乏制度化的选官途径等。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受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影响,部分学生未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针对此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可组织绘制图表活动,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请大家互相讨论学习内容,梳理秦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考核和监察制度,建立思维导图。在建立思维导图时,请分析不同制度的产生背景、标准、特点、影响。”在此任务的推动下,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课堂学习内容,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直观地展现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了知识结构。同时,部分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查漏补缺,完善了相关认知。

如此,学生不仅扎实掌握了历史内容,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实现了思维可视化。

结 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多元思维机会,可以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积极探究,扎实掌握历史内容,同时发展多元思维能力,提高历史学习效率。鉴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历史教学内容,或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或创设情境活动,或组织史料剖析活动,或开展图表绘制活动,让学生获得多元思维的机会,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分析历史内容,由浅入深地建立认知,发展批判性思维、思辨思维、逻辑思维等,提高多元思维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李鸿章高中历史历史
李鸿章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