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3-09-10郑嘉因鞠剑平余长慧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

郑嘉因,鞠剑平,余长慧

(1.湖北商贸学院 a.管理学院;b.人工智能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大学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快车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中华民族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端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1-2]。以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为榜样,把民族振兴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等学府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象牙塔。作为一把“双刃剑”的商品经济,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考验大学教师的道德水平[3]。全国高校中有许多像黄大年教授那样的道德楷模,也存在少数道德品行低下的教师,他们为了追名逐利,不惜突破职业道德底线,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在大学屡禁不止[4]。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仅是自身道德的缺失,还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5]。本研究结合新技术发展时期的特点,在分析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贯彻新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全国高校积极回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更加重视人才道德要素的培养,倡导对卓越精神的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担当。高校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一线工作者,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和要求,在刻苦钻研本专业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同时,要注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近几年,各个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许多斐然成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质量意识不强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未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改善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丧失了基本职业道德。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今在线课堂、慕课、云课堂等在各大高校广泛使用,不断推进线上教育模式的建设。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海量信息,丰富知识资源库,不再完全依赖在课堂中获取知识,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潜心学问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树立正确学术观念,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理性分辨正面和负面信息。然而,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不能与时俱进,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并未改变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要,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获得学科最前沿的知识。部分年轻教师虽然适应了新时代教育模式,也掌握了高端的专业知识,却没有把精力和心思放到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应付课堂教学,例如以慕课代替讲课,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关系发生变化

教师未改变传统观念,重新构建多元化的师生关系,逐渐丧失了引导学生发展的主动权。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新型课堂形式的引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这种改变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师生由单一的知识授受关系变为不同层次的交流关系。新技术的引入弱化了传统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特别是疫情期间,教师采用线上授课方式,师生交流变得虚幻。此外,在传统师生价值观看来,教师应该是授予学生知识的个体,但新时代的科技拓宽了学生的信息渠道,可能会出现学生了解的信息比教师多的情况,也会出现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现象。部分教师不习惯学生的质疑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学生在接受新技术方面有时超越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新技术,在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失去学生的尊重。上述情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定位,新时代的师生关系需要重塑新的模式。

(三)教学育人的理想信念淡化

如果教师缺少理想信念,丧失学术道德,对学生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授专业知识,还要教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及主动学习的品质,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考验着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尤其是部分教师思想觉悟不够高,外加生活压力较大,易受到许多利益的诱惑,出现职业道德滑坡的情况。功利主义的导向会让高校教师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满足自身评职称、涨薪资等需求,通常容易忽视师风师德建设。少数高校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剽窃他人成果或者捏造数据,出现学术舞弊的现象,严重违背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的原则,这样的害群之马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极其严重。

(四)外部管理松懈,自我约束不严

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足,容易让教师产生倦怠感,疏于自我反省和批评。高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容易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洪流中。高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教研任务,部分教师会因为烦琐的工作放松对自我的约束,甚至出现玩忽职守的现象。然而自律性的下降与高校的监督机制运转程度不足也有着密切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未被充分监督和管理,学校的监督机构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地管理教师。外部监管的削弱以及内部自我管理的忽视令教师放松了自身言行的约束,从而引发各种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妄议国家大事,把偏执的负面情绪带给学生;把指导的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为了自己的晋升占有学生的成果等。部分高校教师法律意识淡薄,除了自身的原因,学校普法力度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7]。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否理解高校教育法规知识都依赖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依赖于他们学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高校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完善,且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学习主动性不足,这些因素使得教师群体的法律素养不高,整体而言依法治教的精神和意识并未深入人心。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学生健康成长,面对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建立新技术学习机制,健全教师能力培养体系

搭建新技术教师技能培养平台,建立道德导师制度,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互联网科技改变了传统的授课形式,对于高校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协助高校教师适应新时代下的课堂,高校应当加强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例如在入职培训的课程中融入“互联网+”的内容,聘请相关专家开展培训讲座,提升教职工应用新技术平台的能力。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展开定期的专项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新时代技术。对于有一定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年轻教师,则应该安排经验丰富、高素质、高素养的导师进行引导,指导其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此外,学校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大多数是在科研上比较突出的人才,需要在道德导师的引导下,让他们拥有高尚的人生目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搭建线上线下沟通渠道,增强师生交流

充分利用新技术平台,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与“学”形成相互促进关系。新信息技术改变了师生关系,然而新型媒体出现让人们的交流不受时空限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新型的交流平台,不但不会弱化师生关系,而且能够让师生交流更加便利和通达。例如高校可以搭建线上师生沟通平台,或者直接利用云授课App里的功能,促进师生线上线下有效交流和解疑答惑。教师也能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态,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例如武汉大学提出“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双重积极性的动力观”[6],把“教与学”有机地联动起来,教学相长,利用新技术平台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每年定期举办“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活动,让学生表达内心想法,激励教师向好教师看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打造新型技术平台,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

建立全面的教师考核机制,利用新型技术平台让督导、学生和同行共同参与评价,鼓励教师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的水平。高校老师的考评制度一般都是针对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而对于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考核则是依靠学生和同行评教进行的,师风师德建设目标不清晰,评价体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会更倾向于重视科研教学方面的成绩而忽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因此,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是有必要的。例如武汉大学健全教学荣誉奖励制度、教学发展制度、职称评审的教学一票否决制等,使广大教师安于教学、乐于教学、精于教学。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的作用,通过督导教师的线上线下听课和巡视的意见和建议,筛选出典型案例,让做得好的教师成为榜样。让负面案例成为防范预警的内容,严格防范,警钟长鸣。高校应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包含的领域,比如抵制学术造假、端正职业态度等,并且广泛宣传确保教师了解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负面清单,有效提升教师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四)构建新技术监督体系,规范教师日常言行

利用新技术完善学校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树立身边“好老师”形象,激励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老师的行为必须受到完备的监督机制管理和约束,除了最基本的奖惩和评价制度,学校也应该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以此为标准约束教师。高校也可以增设不良行为举报监督等反馈平台,合理促进师生之间互相监督,并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校园内摄像头等内部系统,实时督促教师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许多高校构建“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体系,让学校、学生、教师、教学督导共同参与师德师风监督体系的构建,形成合力确保有效地实施学校的师德师风政策。增加外部监管的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高校教师对于自我行为的自我关注和自我管理,从内外两方面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律性。除了惩罚监督以外,对职业道德修养方面表现优异的老师,应该加以宣传、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这样也可以为高校教师群体树立榜样。许多高校在新媒体上开辟“教学育人”栏目,定期发布教学育人的好人好事短视频,这些源于身边的故事能够更能感化人心,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自我建设的觉悟,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教师法律素养

培养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普法力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让高校教师真正做到“懂法守法”。提升高校教师的高等教育法律素养对于建设法治校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高校教师在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缺乏的问题,首先需要引导教师坚持学法,提高学法的意识,培养学法的积极性。例如制定相应奖惩制度或者其他规章制度,以此来激励教师主动学习相关法规。只有学法才能懂法,从而转变思想,加强对于依法治教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学法和守法意识。在高校推广和普及教育法律政策的同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学习、定期专业培训和轮训来不断增加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学校的相关宣传部门和法务部门可以在校园里张贴海报、条幅等引起教师的重视,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普及法法务知识。例如利用开展讲座、暑假研讨班和研讨会等学习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制作和推广相关的视频短片和图片,让普法的过程更生动更有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

三、结语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涉及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的革新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让高等教师在职业道德建设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五点应对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与此同时,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校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教学教育理念,将高校教学工作融入培育时代新人的切实行动中。高校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而且应该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坚持教学与教育齐头并进,真正成为大学生求知路上“大先生”。同时注意教学方法,树立坚持科技创新的教学理念,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探索教学育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圆我教师梦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