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2023-09-10冯国铜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工匠培育

冯国铜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近些年,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对一线技术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导致很多毕业生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专业性不足,使得我国面临一线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基于此,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当作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并将劳动教育当做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满足我国一线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展我国“大国工匠”的风采。本文主要从教育思想理念、教育资源整合、专业融合和文化氛围营造四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并从顶层设计、技能提升、品质培养、陶冶情操等方面来阐述劳动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成效。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方法和路径,而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2]。通过劳动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尤其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不断钻研的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通过这种工匠精神的浸染,高职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型人才,为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方向转型提供人才基础,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专业设计和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实。例如,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教学,宣传劳动教育的优势和工匠精神的内涵等。将劳动教育融入各个专业课程,完善好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科技来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工匠精神培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在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开拓进取的工匠精神。

(二)创建多元协同实践共同体

高职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在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过程中同样需要跨界,融合多种教育理念和模式,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桎梏,将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至室外甚至社会中去,为劳动教育提供多元的实践场所,实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转变。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教育资源服务中心,将学校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此帮助每个学生落实劳动教育,并采用线上线下双线教学模式,来促进线上高效教学,线下高效实践,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

其次,高职院校要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机会。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可以高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学生今后高效就业奠定基础。高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监管,尤其是在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程指导与监督,确保劳动教育工作全面落实。

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健全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内容。不仅对学生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要评价学生的工匠精神,也要将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作品纳入教育评价范围,通过全面的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将信息技术、校企合作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都纳入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中,才能真正促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4]。

(三)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也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建立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方案,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一是教学方案要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工匠精神培育当作专业课程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接纳,进而自觉自愿地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二是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并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精神[5]。三是劳动教育教师要多与专业课程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专业课程与劳动课程结合点,共同设计专业课程课件内容,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中穿插劳动知识,在专业课程实践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四是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来建设,制定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校训,举办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技能大赛和平面设计大赛等,在技能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也可以通过张挂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条幅和板报的形式来装饰校园和宣传教师,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四)营造工匠精神文化环境

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利用多媒体扩大劳动教育宣传的范围,让全校师生都重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是要将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物态文化建设,即在校园装饰装修和校园自然环境中融入一些劳动教育元素,例如相关的条幅、绘画和宣传语等,让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制订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教学教务管理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等制度,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师生行为,让学生自觉遵守工匠精神相关的行为规范,从而将工匠精神从思想观念层面转化为行动。最后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文艺、竞技和社会活动来宣传和传承工匠精神。例如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和设计比赛等,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积极性,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培育工匠精神的效率和质量。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以劳动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成效

(一)通过良好的顶层设计实现以劳树德

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来,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使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中,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实施,并将劳动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纳入德育范畴,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工匠精神,使劳育与德育充分结合[6]。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计划,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例如,将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成果、比赛奖品等都纳入综合素质考评范畴,以劳育和德育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贯彻以劳树德和以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理念。可以在专业课程中贯彻德育内容和劳育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让学生做好未来一线技术岗位工作的准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就业后能踏踏实实工作,通过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通过技能提升实现以劳增智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办学理念的学校,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大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满足一线技术岗位对高职学生的工作要求。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需要高职院校搭建专门的实习场地,例如“学习研究实践基地”或“技能实训基地”等,只有确保有足够的场地,才能够让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都具有一定技术含量,需要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其实就是一个以劳增智的过程,通过学习与实践这样的劳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实现高职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育的三育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国家建设所需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三)通过磨练意志品质实现以劳强体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完善学生学习评估机制,不仅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将学生的品德、体能和劳动等内容纳入教学评估体系。在对学生品德进行评估时,可以考查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例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百折不屈的精神等,这些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教学评估的客观公正。在对学生体能进行评价时,需要查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例如在各类技术比赛中获得名次,或者是否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或公益志愿者活动等,这些能从侧面体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品德,能够实现以劳强体这一教育目标。在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评价时,可以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时的劳动态度和最终表现,这些都可以由任课教师来评分,只有将学生的体育、劳育和德育都纳入教学评估体系,才能客观公正地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通过陶冶情操实现以劳育美

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涉及艺术领域,例如平面设计、园艺设计和广告设计等,为了促进这些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加入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创作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作品。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美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举办画展、书法比赛、歌唱比赛等来提高学生参与美育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并非只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兼顾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努力通过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就要在专业课程中穿插一些美育内容或活动,例如在园林设计课堂穿插古典美学知识,在平面设计课堂上穿插一些色彩美学知识等,这些美育内容都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美学鉴赏力。除了艺术之美外,也要让学生了解人性之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崇的美德,其实也属于美育范畴,例如要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建设自己的祖国。再如,要想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美德,可以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和做饭等活动,来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感情,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美德。无论是艺术之美还是人性之美,都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来获得和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分清世间美丑,并不断向美好事物靠拢,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和精神,陶冶自身的情操。

(五)通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以劳创新

当今教育行业最缺乏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乃至国家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三条路径:一是培养其创新思维。思维和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意识,才能为行为创新和劳动成果创新奠定基础。对此可以大力宣传创新的优势,并通过一些故事案例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二是进行理论创新。在高职院校各类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并告诉学生目前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创新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时就萌生创新想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三是进行实践创新。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需要以良好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也需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只有掌握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发现实践技能中的创新点。熟能生巧,只有熟练专业技能,才能提高技能创新的概率,所以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需打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基础,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实现以劳创新。

四、结语

为了响应国家劳动教育号召,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劳动教育,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全面落实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和教学评价机制来构建劳动教育多元协同共同体,大力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结合,努力为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良好的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品德和情操,真正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