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评估指南》,实施幼小衔接

2023-09-09刘赛,刘璐,梁文硕

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幼小家园指南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可见,科学开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第一中心幼儿园深入研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理论、政策,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活动,探索家园共育有效策略。

◎ 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论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幼儿教育出台过一系列政策。1996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01 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2012 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再次强调这一教育目标;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签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继续强化这一观点,给幼儿园教师指明了专业努力的方向;2022年1 月18 日第二次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提供了标准和方向,围绕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五个方面提出了15 项关键指标和48 个考查要点。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质量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对于幼儿和家长而言都是一个重要且敏感的话题。在我国,幼儿教育一直以来都属于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生活和成长,更会影响每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基于此,处于幼儿园的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就幼小衔接而言,只有开展科学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幼儿教育,才能切实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评估指南》中提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同时构建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勾画了有质量的幼儿园保教的基本样态。

《评估指南》针对重视办学方向、关注人文关怀、提升保教专业性等方面提供了更加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意见、标准和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于解决保育的实践问题,着重关注发展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导向,合理定制教育计划,组织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活动,通过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过渡。

《评估指南》中充分强调,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制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新的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日常活动流程和计划,还要与幼儿家庭进行充分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幼小衔接构架体系和评价系统。同时,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自信的价值观。

幼儿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光,也是决定个人未来命运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基础组织单位,承担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成长的重要职责,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我国当前针对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教育工具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传统教育观念逐渐被取代和削弱,科学育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何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及行为特征,把握学前阶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并使之得到有效落实,将成为当前幼教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绝非幼儿园教育或者小学教育一方所能一力负担和解决的,它涉及复杂生态系统中整体变革、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因此需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在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早期智能发展策略,给教育环节中每个重要角色提供更加具体的发展方向,争取获得社会、学校、幼儿园和家庭的大力支持,还可以从政府方面入手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健全,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国际上逐步拓展交流和合作。

(文/刘赛)

◎ 家园携手,共画幼小衔接同心圆

家园共育开展幼小衔接的意义

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小学教育有很大不同,家庭与幼儿园携手开展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小学新的环境,为升入小学奠定基础。

塑造幼儿健全的个人品行。幼儿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这一时期是培养幼儿思想、行为能力的关键期,除了幼儿园要积极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注重与幼儿园加强沟通,了解幼儿的在校状况、成长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为幼儿升入小学奠定基础。此外,家园携手开展幼儿道德教育,有利于正确引导幼儿,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关系紧密,互为补充。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两个重要分支,都是以“幼儿”为中心,二者在教育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是互补的。同时,由于儿童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儿童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需要是一致的。

分工不同,各自独立。对于幼儿园来说,其本职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帮助幼儿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领悟,使之成为幼儿自身的经验;家庭教育则主要负责对幼儿的生活教育,包括传授生活常识、技能、规律等。

现阶段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

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有些父母坚持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忽略了对孩子最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造成了幼儿在升学后无法有效地将“进阶式”的课程知识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内化,甚至产生抵触、抗拒心理。

重物质准备,轻心理准备。随着幼儿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很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盲目地给孩子购买各种电子学习设备、服装等,忽视了对幼儿面对新环境的心理疏导,导致他们不愿意升入新的学校,甚至会在升学后和班级同学产生矛盾。幼小衔接工作的重心不在于预备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渴望上小学、想要成长、想要学习的意愿。

家园共育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统一家园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一是必须统一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内容。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园双方要针对幼儿的学习准备与适应、心理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等多方面达成一致。二是家园共育开展幼小衔接的方式上形成共识。幼儿园和家庭要在实现科学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征,确保衔接有针对性。三是加强对幼小衔接的宣传和引导,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走进小学,让他们在参观中体会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提高家长对差别教育的认识,更好地帮助幼儿过渡到小学。此外,幼儿园要注重引导幼儿正确对待小学的学习、生活,定期组织各种模拟小学的活动和游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消除对小学生活的抗拒。

丰富家园互动协作的方式。有效的家园交流不能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更需要家庭有效的配合。一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沟通平台,增进和家长的交流,促进家园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交流,不仅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家长也能更好地掌握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二是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的形式,邀请家长到园进行参观,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情况、获取更加科学的教育知识,家长也可以给幼儿园提供合理建议,帮助园方改进和优化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应注重在家园沟通中向家长渗透科学幼小衔接的相关理念等,让家长清楚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加深对幼小衔接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促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

(文/刘璐)

◎ 聚焦幼儿一日生活的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提出要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因此,在《评估指南》指导下如何科学实现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注幼儿自主生成主题活动,我的活动我做主

《评估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基于此,如何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学习,在感知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的提升和发展呢?对此,我们认为要注重引导幼儿自主生成主题活动。

例如,在开展“有趣的纸”主题活动时,幼儿对“纸是怎么做出来的”产生了疑问,从他们求知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教育契机。于是“纸的王国”主题活动就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提问中产生了。活动中,我带领幼儿了解纸的吸水性特征,借助用卫生纸吸蓝颜色水的实验,让幼儿直观看到纸吸水的过程。这时,一位幼儿手拿一块硬纸板放在蓝色的水中,硬纸板同样变成了蓝色。对此,就有幼儿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卫生纸比硬纸板吸水速度更快”,并提议试试报纸的吸水速度。看到由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新活动,我请他们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验。在最后的实验结果展示环节,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兴奋地表达自己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认识,充分展现了他们参与自主教学活动的乐趣。

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新的生成性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保持与收获。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区域规则我制定

《评估指南》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为了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幼儿园的班级区域活动坚持让幼儿自己制定进区规则。

例如,建筑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但个体差异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幼儿在合作搭建时出现很多问题。于是,我们就此展开了一节谈话活动,请小朋友说一说应该如何合作进行建筑区活动。对于这个话题,幼儿表现得很感兴趣,纷纷投入讨论,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氛围中,制定了一份进入建筑区域游戏的规则,还在讨论结束后分组将制定的规则画了出来,最终张贴在建筑区内。此后,幼儿每次进入建筑区域活动都会先看看区域规则,由于是自己商量并制定的,所以他们都努力遵守,还会提醒他人。可见,基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参与的游戏内容,能够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有效提高自身能力。

和幼儿共同安排一日生活环节,生活即教育

《评估指南》指出: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可见,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制定适合幼儿的一日生活流程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对此,我们根据园内制定的幼儿作息安排,制定出适合本班、能够增强幼儿自主性的一日生活常规,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让幼儿轻松过渡,少了教师的约束,多了幼儿的自由。例如,我们规定每次班级区域活动以跟随《和快乐在一起》的音乐跳操为结束,因为班级幼儿都喜欢也会跳这个操,所以每次音乐响起,幼儿都会先自觉将玩具整理好,再一起做《和快乐在一起》,其间没有教师的口令,更不需要教师逐个进行指导,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应当与当前《评估指南》的政策背景相结合,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好奇心、主动性、责任感、荣誉感、毅力、条理性、学习兴趣等良好学习品格,以此达到良好的科学衔接效果,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文/梁文硕)

猜你喜欢

幼小家园指南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绿家园
指南数读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