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语文多元化红色课文教学实践研究

2023-09-07白秋生

新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多元化

白秋生

【摘要】红色课文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和提高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红色课文教学实际,开展多样化教学,深化课程内涵。传统红色课文教学过于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素质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深度,教学效果不佳。结合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社会属性融合、多元评价教学”等五点应对方案。

【关键词】小学高段;多元化;红色课文

红色课文作为提高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深度落实的重要渠道。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笔者認为应结合红色课文教学实际情况对文本内容进行多元化实践。传统红色课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知识性的教学,而非重视素养性的教学,导致课程教学缺乏深度,学生学习质量低,教师教学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实践探讨了多样化教学方案,主要界定于以信息技术破除红色教育“盲区”、以实践化教学深化红色课文育人价值、以生活化实践来点燃学生的“红色情感”、以社会性资源融合来扩展红色育人教育范围、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红色课文思维。

一、运用信息技术破除“红色盲区”

红色课文作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要文本模块,其核心在于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通过红色课文教学来进一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落实。然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笔者发现,虽然学生对于红色课文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是学习质量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这并非成功的红色课文教育。结合上述问题,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由于学生年龄问题以及红色课文年代久远问题,导致学生在红色课文学习中存在一定盲区,难以真正达到教学实践的预期价值。因此,笔者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红色课文的盲区进行“扫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红色课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红色课文《军神》的教学中,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元帅的英勇故事,在课堂教学阶段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刘伯承元帅的故事进行了影视化引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后习题的演练上,笔者发现学生的认知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如让学生进行解读和回答“刘伯承元帅精神内涵的实质”等相关问题上,学生的回答都缺乏深度,也不准确。结合该现象,笔者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刘伯承元帅身上所呈现的精神进行了诠释,如结合刘伯承元帅的身份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笔者将历史学科融入教学中。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课文《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在信息化技术引用中,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刘伯承元帅的英勇事迹和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引导学生围绕展示的重难点进行问题的思考,如之所以刘伯承元帅被称为“军神”,是因为他对党的忠诚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这种精神指引着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在学生完成《军神》的课文学习后,笔者又引入了彭德怀、贺龙、朱德等其他元帅的英勇事迹,通过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实践探索,最终有效解决了学生关于红色文化认知盲点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实践教学深化“红色价值”

红色课文彰显的育人价值在于通过红色文化属性来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但对于高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升学压力和学习压力等问题,学生对于红色课文的学习主要停留在知识层面,重点都放在课文知识和考试成绩上,这进一步削弱了红色课文的价值属性。对于学生而言,红色课文的学习应深度彰显其价值属性,尤其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合相应的价值目标,改变传统以知识性学习为主的弊端,教师可通过实践化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红色课文教学的价值属性,从课程实践角度出发,进一步实现红色课文的价值属性。

例如,针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属性融合实践化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性竞赛活动,通过结合红色课文中的文化价值内容属性开展相应歌咏比赛、书写比赛或者绘画比赛等,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主题性教育。语文教师可与学校沟通,设置红色文化主题月、红色文化主题周等,由语文教师、历史教师和政治教师组成活动评比团队,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施行红色文化团体负责月方式。在负责月内,该班级要每周讲述一篇红色故事,同时设置征文类、故事类评比活动,由语文教师评比文案的人文性,历史教师评比文案的史观性,政治老师评比文案的思政性,同时结合重大节日来开展相应活动,如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活动、建党节开展“在党旗下宣誓”的主题朗诵活动。实践化的价值属性目标导向在于改变小学生红色文化学习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实施方案目标与追求,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以实践为基础帮助学生认知红色课文学习的价值属性,如开展家庭实践活动等。在完成《黄继光》的文本教学后,笔者就该文章所彰显的文化精神内涵要求学生从生活及角度进行思考和践行,如同黄继光一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己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去对待学习和生活,黄继光先烈用身体为新中国铸造了桥梁,而自己则要用笔墨书写好新时代的伟大革命精神内涵,通过相应的课程实践来实现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回归生活情境点燃“红色情感”

红色文化必然要回归生活,生活的价值才能彰显红色课文的价值。这既需要一定的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应用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实现红色文化情感的升温。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笔者认为点燃红色文化的情感必须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理解红色课文的育人价值和现实价值。应通过红色课文彰显时代价值,以时代价值的属性来弥补红色文化的缺失,切实增强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内涵。

例如,生活体验要放在校外,更要放在社会上。“红色文化”精神应该深植于学生脑海,更应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因此,笔者建议在校内开展“红色课堂”教学后,也要于社会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此来确保学生“红色文化”精神真正的外化于行。笔者认为,“红色文化”融合语文课程教育既需要精神意志的理论融合,也需要活动实践的自我感受。因此,必须要重视“红色文化”的实践化属性,通过相应的文化活动载体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精神实践力。例如,教师可结合红色课文教育价值属性,同其他任课教师协调共同构建课程文本校外“第二课堂”,如该课堂中可以语文红色课文教学实践为基点,融合道德与法治课堂、音乐课堂和美术课堂等,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可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来共同完成社会性生活体验活动,如针对红色课文中所提到的尊师重道、孝敬老人的优良美德,笔者带领学生走进当地养老院,与老人就红色文化故事进行交谈,并尝试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笔者也会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红色文化景区进行参观和学习,并组织开展相应的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精神认知。笔者认为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红色课文的认知和渗透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而言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生活化应用能力,同时在完成生活化实践后更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观点的记录与学习。如针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应由学生自主撰写相应报告,同时更要其明确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应当如何做,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达成该目标。另外,生活化课程的实践不仅要面向校外,也需要更加注重家庭与校内的协调作用,如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实践,让红色文化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以及个人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

四、串联社会属性拓展“红色范围”

社会属性对于实现红色课文的外化拓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笔者一方面会结合实际的文本教材采用任务群学习的方案,让学生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一方面会借助社会的属性来实现红色文化范围的进一步拓展。笔者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单纯地依靠学校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作为学校方面应注重红色文本内容的衍生性,要借助文本知识的内容,从课程实践角度出发有效的链接到课外,让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例如,课内方面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面向知识重点难点的弱化,以帮助学生认知知识重点难点。而采用任务群学习的方式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红色课文”所蕴含革命精神的感悟,这是促进学生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身的关键步骤。任务群学校模式的构建可以《军神》单本阅读为切入点,形成“1+N”的任务群阅读方式,其中“1”为课内文本教材,“N”可为本书其他单元与之相近的文本或是课外题材相同类文本,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革命精神的感悟。例如,可构建内引外联的阅读学习模式,其中“1”为《军神》,“N”为本册数其他红色课文以及课外红色故事组成,“N”的数量共计“5”篇,其中教材选取3篇,课外选取2篇,课内篇幅包括《梅花魂》《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课外2篇為《一袋干粮》和《黄继光》,要提高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体会能力,目标是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采取横向学习,纵向认知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感悟。同时,教师也可根据作者进行相同题材的文本阅读推荐,以多元化的任务群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整体感悟。另外,课外方面首先可巧施生活“黏合剂”,串联感悟放射线,结合红色课文内涵选择典型资源,回放生活镜头,在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学生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思维拓展,找准情感引发点,恰当点燃情感导火线,引导学生交流情感,强化体验;其次进行生活微情景的精选以打破时空边界线,精选学生生活中认知矛盾之处,剪辑放大,创设情境,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调动学生的感官,开展主题讨论,促进儿童寻找、探索自我,擦亮直觉情感的火花,于反思交流中体会生活内在的传统文化;最后要联动全景微体验,领略文化风景线,可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智慧探究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360度全景体验,丰富其对文化的感知经验,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领略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深化道德情感,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五、多元评价融合激活“红色思维”

“红色思维”的形成关键在于评价教学的落地生根,结合红色课文教学实践属性,教师可应用多元化评价方案来激活学生红色课文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红色课文的学习与实践中深刻认知自身的不足与优势,让红色课文学习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进行多元化评价方案的设计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红色思维,学生红色思维的形成核心在于文化内涵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方式构建,从课程教学的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的红色思维得以提升。

例如,教师可借力微平台,衔接评价过程互动面通过云平台及时对学生的拓展作业点 “赞”,撰写激励性的评语,并推送点赞数较多的作业至微信公众号,实现“互联网 +”思维模式下的互动性展示、评价形式,激励学生弘扬中华好传统。在课堂初始阶段教师便可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学习档案,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数字化数据平台进行录入,同时根据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能力、课堂纪律等进行数据评价,以满足对不同学生评价管理教学的要求,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相关文化内涵和价值属性等。同时,通过信息化终端技术,可以认知出学生能力发展的核心导向需求,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频率等内容来深度评价学生课程学习力度,进而观测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智慧化方式为学生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料与方式。同时,教师也可设计群体性评价方案,群体性评价是提高评价广度与深度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而言,它更像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范围更广。因此在具体的课程评价中,笔者设计了自主性评价、圈内与圈外评价和师生共评的评价方式,以期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

总之,“红色课文”教学方式的构建面向的是小学生“红色文化”精神的外化于行和内化于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精神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借助红色文化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郑钦娟.红色主题引领  根植红色基因——小学高年级语文红色经典课文主题式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2(29).

[2]张淑琴,赵文文.留住红色经典课文的“语文味”——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2(14).

[3]王赛男,王鉴尧.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家国情怀——利用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2(17).

[4]李福玲.小学语文红色革命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2(05).

[5]吴柳烨.论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红色文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3).

【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红色’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QJH202210032。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谈小学高段扩展语句的几种方法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感觉 感受 感动 感悟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