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ing 达标理论术前访视在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06赵霞李琼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摘除术知晓率息肉

赵霞,李琼

肠道息肉是一种高发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便秘、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结直肠癌,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是常见的肠道息肉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但临床发现,行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前普遍具有焦虑紧张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将影响患者手术配合度,进而影响术后康复[3]。完善术前访问护理服务,提高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缓解其术前紧张情绪,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4]。

King 达标理论是探讨人际间交互过程的系统理论。该理论注重个体、人际关系及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已普遍应用于多个社会领域[5-6]。近年来,国内外诸多护理学家开始将King 达标理论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新生儿、肿瘤患者、脑卒中患者等多种对象的护理实践中,达标理论已被证实适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护理情境中。King 达标理论聚焦人际关系,以感知、互动、沟通、交流的方式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7]。护理实践中达标理论重视护士与患者的相互关系,依托有效的心理疏导,降低患者负面情绪。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2021 年1-6 月收治的53 名行择期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 年7-12 月收治的60 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共113 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息肉,息肉直径为0.5~1.0 cm;符合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手术指征;均为首次手术者;认知及沟通能力良好,可配合完成研究。(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者;合并视听说障碍及理解障碍者。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前访视 手术前帮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手术当日陪同手术医生进行查房,并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方法、相关流程和一般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King 达标理论的术前访视 (1)评估阶段。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调查。②自制量表,调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肠道息肉产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引起的结果、治疗方法、预后等。③调查患者对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的了解程度,包括治疗手段、手术风险、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心理调节等。④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该量表1979 年由Spielberger 等[8]编制,因其简捷易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焦虑状况的评估和相关研究中,共包含S⁃AI 及T⁃AI 2 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中各包含20 个项目,各项目得分为1~4 分,总得分40~160 分。该量表Cronbach系数为0.872,信效度良好。⑤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该量表是1965 年由Zung 研发的标准化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9],共包含20 个项目,各项目得分为1~4 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Cronbach 系数为0.883,信效度良好。⑥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10]对患者应对方式进行调查。⑦调查患者社会心理现状,包括是否担心手术疼痛、手术风险、住院期间无人照料、术后复发、病情恶化、术后自理障碍、医疗费用、工作受影响等情况。(2)计划阶段。护理人员针对各个患者问卷调查结果,与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结合患者需求与院内条件,共同制定术前护理计划。(3)实施阶段。①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用口头宣教(10 min)、发放并讲解宣传册(10 min)、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30 min)的方式,对肠道息肉产生原因、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手段、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生活习惯调节等方面进行宣教,纠正患者对肠道息肉及其与治疗相关的不健全认知。②心理调节:护理人员向患者传授冥想放松法、音乐疗法等放松疗法,患者自行练习,以缓解术前紧张心情。针对调查结果,对存在不同心理担忧问题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为其担忧的问题制订具体可行的执行方案,降低其心理负担,帮助做好术前心理建设。③术前饮食干预:术前1 d 进食1 000~1 500 ml 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手术当天早上6∶00,给予患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137.12 g,配置成4 L 的溶液口服,至患者排出水样粪便,并做好肠道准备,以防术后感染及术中出血。(4)评价阶段。干预完成后,再次评估患者肠道息肉相关知识知晓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等掌握程度,评估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社会心理问题等,对未达到干预目标者再次进行术前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医学应对方式情况;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采用医院自制量表,从肠道息肉产生原因、预后、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调查,各项目得分为0~20 分,得分与知晓率成正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孔、溃疡、出血;术前访问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量表,从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工作、护理专业性及护理态度等4 个方面评估患者术前访问满意度,各维度得分为1~5 分,得分与满意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2 组间均数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资料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2 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

干预后,2 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分,± s)

表2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比较(分,± s)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STAI 为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例数STAI干预前118.18 ± 13.69 117.56 ± 15.37干预后84.15 ± 10.88a 108.46 ± 11.74a 4.567<0.001干预后31.15 ± 5.14a 43.45 ± 6.41a 11.309<0.001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60 53 SDS干预前50.03 ± 6.78 49.09 ± 7.15

2.2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回避及屈服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且面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分,± s)

表3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分,± s)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0 53面对干预前18.88 ± 2.41 18.95 ± 2.74屈服干预后6.11 ± 1.74a 7.85 ± 1.86 5.136<0.001干预后22.46 ± 3.15a 18.31 ± 2.98 7.167<0.001回避干预前15.56 ± 3.21 15.07 ± 2.29干预后13.02 ± 2.78a 14.89 ± 2.83 3.538<0.001干预前7.91 ± 1.63 8.02 ± 1.77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量表各维度及量表总得分均高于较干预前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分,± s)

表4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分,± 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01

项目肠道息肉产生原因干预前干预后肠道息肉预后干预前干预后手术方法干预前干预后术前准备干预前干预后术中配合干预前干预后术后注意事项干预前干预后总得分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53)t 值9.753 P 值<0.001 12.15 ± 2.15 17.89 ± 3.11a 12.43 ± 2.44 12.69 ± 2.47 7.423<0.001 13.79 ± 2.74 18.15 ± 2.79a 13.66 ± 3.15 14.03 ± 3.11 17.031<0.001 10.98 ± 1.82 18.11 ± 2.23a 10.43 ± 1.86 11.07 ± 2.15 10.924<0.001 11.56 ± 2.36 17.79 ± 2.63a 12.07 ± 2.27 12.46 ± 2.54 13.35<0.001 10.06 ± 1.84 16.69 ± 2.98a 9.79 ± 1.85 10.43 ± 1.77 12.913<0.001 9.83 ± 1.79 16.85 ± 3.15a 9.74 ± 1.95 10.45 ± 1.87 19.344<0.001 68.37 ± 5.16 105.48 ± 7.47a 68.12 ± 11.96 71.17 ± 11.21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访问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前访问满意度调查量表中各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访问满意度比较(分,± s)

表6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访问满意度比较(分,±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60 53术前健康教育4.79 ± 1.04 3.43 ± 0.86 7.516<0.001术前准备功能4.83 ± 1.17 3.87 ± 0.89 4.856<0.001护理专业度4.46 ± 1.21 4.01 ± 1.11 2.050 0.043护理态度4.81 ± 1.41 4.11 ± 1.73 2.368 0.020总分18.89 ± 2.81 15.42 ± 1.80 7.700<0.001

3 讨论

息肉是指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其性质多样,包括增生性组织、炎症组织、良性肿瘤、腺瘤等[11-12]。小息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大息肉则可能引发肠梗阻或严重腹泻,及时摘除肠道息肉可有效预防以上并发症及直肠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是临床常见的息肉摘除手段[13-14]。但手术依旧具有一定的侵袭性,不少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而术前访问是住院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了解手术流程等相关知识的主要方式。另外,术前访问可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耐度,提高其手术配合度及治疗满意度。

King 达标理论由个人、人际及社会3 个系统组成,关注人际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互动性沟通,使医患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感知,共同沟通并确定需要达到的目标,促使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研究,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促使疾病恢复,控制疾病进展。护士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过程,与患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15-16]。既往研究报道应用King 达标理论使精神分裂患者遵医行为良好率达到了96.7%[6],证实了该理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King 达标理论的术前访视,首先对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术前检查资料、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焦虑抑郁、医学应对方式及社会心理负担等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心理、身体负担及疾病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内镜下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主要通过门诊及网络了解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此外,普遍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主要担心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术后复发及住院期间无人照料等问题。针对上述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护理人员通过King 达标理论与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对疾病、手术等知识的需求,充分满足患者治疗期间的社会、疾病管理等需求,纠正患者负性认知及不良行为,调动患者内在潜能,与患者共同制定干预措施,并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完善心理调节、做好术前准备等手段,提高患者对手术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缓解其术前焦虑紧张情绪。并在最后评估阶段再次评估患者心理及身体状态,对于未达到干预目标者再次进行护理干预,保证每例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行常规术前访视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其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均更低,且观察组患者医学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干预前,负面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降低,提示基于King 达标理论的术前访视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应对方式,提高围手术期配合度。此外,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道息肉及手术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提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术前访问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基于King 达标理论的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肠道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前负面情绪,提高其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其医学应对方式,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摘除术知晓率息肉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