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及泌乳中的应用

2023-09-06钟敏詹远李玫玫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袋鼠泌乳初产妇

钟敏,詹远,李玫玫

分娩是绝大多数女性都会经历的重要过程,但分娩疼痛感剧烈,远超耐受,不仅是机体上,心理上也会存在剧烈的影响,进一步打击产妇的分娩信心,对产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3]。有相关研究[4-5]显示,分娩后,超过50% 的产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是造成产后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而相比经产妇,初产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尤甚,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精神健康,致使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泌乳、睡眠,对产妇及婴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6-7]。近年来,如何改善初产妇产后泌乳、睡眠质量及产后抑郁等问题受到了临床上的关注。袋鼠式护理是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指由新生儿的父母,以类似袋鼠有袋动物照顾幼崽,将新生儿置于父母胸口,使其感受父、母亲温暖和安全感,且该模式具有成本低、收益大等诸多优势[8]。大量研究[9-10]显示,袋鼠式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产后不良事件,具有重要应用意义。而协同护理干预则是通过家庭、社会等多渠道为产妇提供关怀,降低产妇的抵触情绪,获得心理安慰,同样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鉴于此,笔者对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及泌乳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初产妇84 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产妇及家属知晓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3362)。纳入标准:(1)单胎初产妇;(2)孕周≥36 周;(3)产妇年龄20~35 周岁;(4)婴儿Apgar 评分7~10 分;(5)具备正常沟通能力;(6)无脐带绕颈,胎儿预估体重2~5 kg;(7)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2)既往有精神病史;(3)孕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4)合并严重妊娠期并发症;(5)不愿参与或中途退出。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均为42 例。研究组及对照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婴儿Apgar 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协同支持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宣讲: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让家属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协同支持功能。护理人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宣讲,宣讲完毕,由家属与产妇互相复述,指出对方复述中的错误之处,并进行记录,根据记录的错误内容进行改正,并深刻记忆。(2)亲情干预:从亲情、爱情等角度与产妇进行交流,减少产妇的后顾之忧,宽慰产妇,给予产妇充分的理解及支持。耐心倾听产妇心中的想法,并满足产妇的合理要求,并共同承担起婴儿的抚养责任。(3)睡眠干预:由护理人员对产妇的睡眠环境进行测评,减少不利于睡眠的相关因素,例如,枕头的高度不合理,睡眠姿势不正确等。日间注意开窗通风,晚间注意调整室内温度、湿度。由家属对产妇进行睡前陪伴,让产妇得到心理安慰,满足产妇的安全感,使其更好地入睡。

1.2.2 研究组干预方法 首先组建袋鼠式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5 名责任护士、1 名产科医师、1 名护士长,由护士长监督操作是否规范和协助小组活动过程中的紧急操作配合;产科医师对产妇分娩后的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并对紧急情况进行相应抢救和救治指导;5 名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完成小组活动中的临床护理操作活动,且小组成员经过严格“袋鼠式护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袋鼠式护理方式的宣教、实际操作、皮肤接触、母乳喂养方式、母婴护理方式、产妇乳房按摩、心理护理等内容,且考核通过后参与本次调查活动。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1)干预前准备:保证病房内的温度维持在25 ℃,遮挡围帘避免暴露产妇隐私;向产妇讲解袋鼠式护理的实施方法、作用、意义,使产妇可以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产妇于干预前解决饮食等生理问题,帮助婴儿更换尿片;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解开上衣纽扣,使大量皮肤暴露,方便与婴儿肌肤亲密接触;做好婴儿的保温工作,减少出现受寒等不良情况。(2)干预中:将产妇床头摇起30°左右,减少产妇在干预过程中的体力消耗。让产妇卧位于床上,将被褥叠放整齐,置于产妇脚下,使产妇脚下可以借力,降低产妇的体力消耗。护理人员将包裹婴儿的襁褓打开,并将婴儿放置在产妇胸部位置,使二者皮肤大面积接触。产妇一只手扶住婴儿后脑、颈部。另一只手环抱婴儿,让婴儿可以较好地趴在产妇胸部。随后产妇一手将婴儿臀部托起,另一只手揽住婴儿背部,避免婴儿在干预过程中脱滑。产妇可轻声与婴儿进行交流,声音尽量轻柔,并亲吻婴儿肌肤。袋鼠式护理干预时间为5 d,3 次/d,1 h/次。如在干预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停止干预,并给予积极处理;(3)出院随访:产妇出院前1 d 指导产妇和家属分别加入产妇交流群与家属交流群,其中产妇交流群主要宣传关于产后母乳喂养、乳房异样、恶露等相关内容,而家属交流群主要宣传关于新生儿的照顾(黄疸、湿疹、鹅口疮、二便等)、产后抑郁及产后复诊相关内容,将各自进入群内名称命名为“入院时间−分娩方式−胎数−出院时间”,以便延续护理人员更好地监测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群内产妇与家属可咨询相关人员解答疑问,1 个月后随访人员前往产妇家中进行随访调查。

1.3 观察指标

由护理人员于产妇入院后1 d(干预前)和出院后1 个月(干预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n scale,EP⁃DS)测评产妇产后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并记录产后泌乳情况。

1.3.1 睡眠质量 以PSQI 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量表包括7 个维度: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单维度0~3 分,分数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1~0.893,信效度良好。

1.3.2 产后抑郁 以EPDS 对产妇的抑郁情绪进行测评。量表共包含10 个条目,单条目0~3 分,分数与产妇抑郁程度呈正相关。本次研究将产妇的抑郁程度分为无抑郁(≤5 分)、轻度抑郁(6~9分)、中度抑郁(10~13 分)及重度抑郁(≥14 分)。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34,信效度良好。

1.3.3 泌乳量评分 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24 h、48 h 泌乳量评分,3 分为通过手法挤乳头乳汁呈喷射状,且婴儿吸吮后乳房仍未完全排空;2 分为通过手法挤乳头有大量乳汁溢出,哺乳次数可达每日8 次,哺乳后新生儿可安静入睡,产妇乳房松软;1 分为通过手法挤乳汁,无法满足新生儿吸吮需求,需其他婴幼儿奶粉哺乳;0 分为无乳汁分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睡眠质量对比

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睡眠质量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睡眠质量各指标得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睡眠质量各指标得分比较(分,± s)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睡眠质量各指标得分比较(分,± s)

注: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01

指标睡眠持续性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研究组(n=42)对照组(n=42)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干预前2.52 ± 0.35a 2.81 ± 0.41a 2.71 ± 0.22a 2.58 ± 0.32a 2.81 ± 0.15a 2.69 ± 0.35a 2.59 ± 0.46a干预后0.82 ± 0.17b 0.76 ± 0.25b 0.85 ± 0.46b 0.93 ± 0.35b 1.02 ± 0.38b 0.95 ± 0.27b 0.82 ± 0.29b t 值28.315 48.642 23.513 22.548 28.395 25.510 17.068 P 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干预前2.51 ± 0.36 2.74 ± 0.36 2.68 ± 0.16 2.62 ± 0.41 2.74 ± 0.33 2.73 ± 0.41 2.63 ± 0.51干预后1.48 ± 0.53 1.52 ± 0.61 1.39 ± 0.78 1.45 ± 0.71 2.15 ± 0.49 1.58 ± 0.46 1.73 ± 0.54 t 值16.441 11.163 10.500 9.248 11.810 12.095 7.853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泌乳情况对比

研究组初产妇首次泌乳时间为产后41.26 h,对照组初产妇首次泌乳时间为产后53.61 h,研究组初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t=6.924,P<0.05)。研究组初产妇产后24 h、48 h 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泌乳情况比较(分,± s,每组n=42)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泌乳情况比较(分,± s,每组n=42)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产后24 h 1.55 ± 0.36 1.13 ± 0.43 15.842<0.001产后48 h 2.68 ± 0.29 2.51 ± 0.31 2.595 0.011 t 值2.001 2.114 P 值0.049 0.038

2.3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对比

研究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率为2.38%,对照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率为14.29%,研究组初产妇产后抑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况比较[例(%),每组n=42]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孕产妇心理变化波动极大,产前焦虑、产后抑郁都是孕产妇的高发心理疾病。有相关研究显示,产前焦虑发病率接近5%,产后抑郁发病率更是高达10%[11-12]。因此,对产妇及婴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科学的母乳喂养可显著改善产妇身心状态,并且母乳可提高婴儿免疫力。但是部分产妇因生理、心理、内分泌失调等原因,自身乳汁分泌不良,母乳喂养能力较弱。因此,改善产妇的泌乳能力,也是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13-14]。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但是产妇受自身因素及婴儿哭闹等因素影响,睡眠质量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如何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5]。协同护理是通过家属为产妇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并且照顾到产妇的个人喜好[16]。因此,协同护理在初产妇中应用意义极大。而袋鼠式护理,是临床中新型护理干预方式,通过模仿袋鼠育儿袋来为婴儿提供优质的呵护,为婴儿提供安全感,降低婴儿的哭闹程度[17-18]。

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初产妇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提示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良好的睡眠质量可调整产妇的机体内分泌水平,并改善产妇的负性情绪[19]。产妇的睡眠质量降低,主要因素为婴儿哭闹、自身缺乏安全感等[20]。应用袋鼠式护理后,婴儿与产妇的肌肤相接触,并且倾听产妇的低语声,对缓解婴儿哭闹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而肌肤碰触的感觉是双向的,不仅可以带给婴儿安全感,同时产妇内心也较为满足,再因家属的悉心陪伴与呵护,产妇自身外界支持水平得到提高,因而睡眠质量显著改善[21]。张莉等[22]的研究数据显示,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可改善初产妇睡眠质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与本次研究结论相似。

良好的睡眠质量可调整产妇的机体内分泌水平,产妇睡眠质量提高,泌乳情况自然得到改善,缩短首次泌乳时间。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在改善初产妇泌乳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郭路等[23]的研究显示,产妇乳汁分泌改善,可促进子宫复旧,降低婴儿疼痛,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

产妇产后因内分泌水平恢复、自身获得来自亲生子女和丈夫的双重支持,精神承受能力提高,心态也更为积极、乐观,抑郁情况显著降低。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产后抑郁率低于对照组。王帆等[24]将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早产产妇,其研究数据显示,产妇负性情绪降低、亲职压力改善,与本次研究结论相似。席卫娟[25]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褥期初产妇,其研究数据显示,产妇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联合协同支持可显著提高初产妇睡眠质量,改善其泌乳情况,降低产后抑郁程度,建议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袋鼠泌乳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袋鼠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我自己可以做
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