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2023-09-06

中国书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书法绘画艺术

吕凤子(一八八六—一九五九)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美术教育先驱、现代职业教育发轫者、著名美术家。

凤先生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皆精,大写意画造诣极高,书法自创『凤体』,别具一格。凤先生有两本重要的著述,一是《风景画法》,是一本带有教材性质的书,主要介绍水彩画画风景的方法,在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西化教育的水平。这本书还影响了他弟弟吕澂写了《色彩学纲要》,形成了美术史的另外一条脉络。二是《中国画法研究》,是当代较早系统介绍、阐释中国画创作的專著,堪称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理论的经典。

为纪念凤先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卓越贡献,缅怀先生高洁品格,镇江博物馆策划举办『凤鸣高冈——吕凤子艺术·教育·人生』专题特展,并于二月二十一日『「凤鸣高冈」主题活动日』期间,在镇江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了由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镇江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吕凤子学术研讨会』。尚辉、周京新、朱培尔、吕存等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研讨会。林枫代表主办方致辞。张曼华、萧平、刘筱、范建华、李超德、赵启斌、万新华、丁钢等作学术报告。尚辉作学术主持和点评。崔健、方向军、刘懿、徐刚、许静、吕存、徐铭、刘霖、方大维等参与互动交流。研讨会讨论了吕凤子先生的书画艺术贡献、美育思想、办学从教经历等,并做了相关方面的延伸思考,既表达了对凤先生的深情怀念,也为当代书画艺术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林枫在致辞中表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二年吕凤子创办的正则女校。学校坚持传承践行吕凤子『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办学特色。吕凤子先生的人品、情怀、勇气、智慧是我们的精神脊梁,举办专门纪念吕凤子先生的书画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既是为了缅怀这位前辈,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他的文化、艺术和教学思想,继承他的精神遗产。努力学习传承并弘扬他的高尚情操、崇高人格、艺术修养、办学理念,深刻剖析认识吕凤子先生的文化艺术、教育思想,进一步激发与会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创造灵感,推动新时代文化艺术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周京新在致辞中评价,此次展览是迄今最全面、细致地体现吕凤子先生书画艺术成就的重要展览,从中可以一睹其在职业教育、美术教育、绘画艺术理论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周京新从两个方面高度肯定了凤先生的绘画成就:一是其笔墨语言能够传承传统绘画艺术的价值观及核心要义,对于传承发扬传统经典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个性表达,而这种个性表达、自由表现与他常年的研究、教学是分不开的,周京新将此概括为『知可知,行可行』。关于展览引起的思索,周京新认为中国画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全面、包容个性的发展,应进一步审视工笔画与写意画之间的关系,在推进职业教育、美术教育方面,不仅要有课题、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也要真正注意教学中最细节、最基础、最接地气的部分。

尚辉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通过学术梳理以及大量的文献、图版,回顾了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艺专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雏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且从研究性、文献性和学术性三个向度,给予此次展览极高评价。尚辉认为,凤先生将『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的观点贯彻到正则艺专的教学中,而反观当下,在愈来愈专业化的教育中却缺少了人的教育。尚辉强调应当关注吕凤子这一辈人的历史转型问题,因为他们是最早接受现代美术教育的人,吕凤子身上体现的中西结合正是二十世纪初美术教育转型的特点。进而,尚辉认为应当重新定位吕凤子在中国画坛的艺术成就,因其具有超越时代的视觉构成意识,凤先生已经有意识地思考如何将中国绘画的笔墨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问题。

朱培尔谈了两点观展感想:其一是凤先生的影响力与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推动是不相符的。朱培尔认为,原因在于凤先生艺术格调高深,以至于『格高和寡』,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的讲解和相关部门的推介宣传。凤先生从不为商业鬻书卖画,流传作品较少,也亟需专家学者思索如何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扩大凤先生的影响力。凤先生将一生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在其看来教育事业要胜于自己的名声和个人艺术成就。其二是关于凤先生的书法,朱培尔认为,凤先生师从晚清碑学大师李瑞清,但他的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既高古又现代,想要理解他的书法首先需要理解他的人生经历,需要理解他将人生彻悟与书法创作状态相融合的境界。

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吕凤子对于传统绘画的突破、『凤体』书法的风格特征、矢志办学和美育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境界等不同方面展开讨论。

中西文化交流下的传统绘画突破

吕凤子的人生经历、艺术生命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传统文化面临转型和发展的时代节点,吕凤子先生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中国画的新出路。刘筱认为,凤先生身上展现的强烈的爱国爱民热情,凝结成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时代创作理念。凤先生也正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探讨去寻求中国艺术精神核心的再发现。

赵启斌说凤先生一直处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型的漩涡之中,所以他的画具有现代感和现代意识。凤先生是将精湛的笔墨和现代绘画的造型能力相结合,完成了中国大写意人物画从传统到现代的突破。无论仕女画、罗汉画还是后期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都是凤先生理想价值和审美观念的一种外化表现,他培养的学生如朱德群、吴冠中、赵无极等,在探索中国绘画新出路方面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在新文化运动之时掀起的科学理念,是彼时精英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之道,艺术领域也尤重西方科学观念。

刘霖认为,凤先生有关于科学性的绘画理念,是中国由近现代社会向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产物。他还认为,凤先生的绘画尤其是一九五〇年以后的作品中表现出的现代性,远超同时期其他画家。

凤先生的绘画题材是其学养、见识、艺术理念的外化,其早年多绘仕女画、高士画,当国家民族处于抵御外敌、内战再起之时,又以罗汉画表达悲天悯人之思。

方大维提出,凤先生一九三七年带领正则学校师生赴重庆璧山后绘画题材发生转变的原因,在于重庆相对比较闭塞的环境,使得其绘画更多关注如抗日救国等题材的创作,以此抒发爱国情怀。

凤先生深处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特殊时期,他一手伸向传统艺术,一手伸向现实生活,方向军认为,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凤先生成为和而不同、艺术格调超群的大家。

自创『凤体』书法

吕凤子先生不仅在传统绘画领域造诣极高,在书法篆刻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艺术成就。

范建华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凤先生中年和晚年的书法风格。他认为凤先生晚年的书风复归平淡,以孫过庭『人书俱老』之论誉之恰如其分。青年时期吕凤子求学于两江师范手工图画科时,受李瑞清影响,于秦汉金石碑版、魏碑甚至甲骨、镜铭等都有所临习。中年以后书风受郑板桥启发,也有傅山、赵宧光、俞樾的影响,着意追求生涩奇崛之风,遂将篆隶和行草结合,并强化大小、粗细、欹正等形式因素对比,开创名扬天下的『凤体』书风。至晚年即一九五〇年之后,为响应『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号召,凤先生逐渐加入黄庭坚长枪大戟的结体,又明显弱化『凤体』的对比因素,将书法写得让百姓易懂易识。一九五四年后,凤先生的书法渐入平淡天真之境。

曾为《中国画法研究》做过注译的张曼华详细阐释了书中『笔力』一说所涉及的诸多方面,以此更有助于了解凤先生关于书法绘画线条的形态与情感情绪密切联系的观点。方向军认为,凤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其特殊的绘画笔墨语言的保障,其书法有着金文的娟秀雅致、篆隶的苍茫古朴、行草的潇洒飘逸,是晚清康有为、吴昌硕、李瑞清之后又一位碑学集大成者。

『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的美育思想

一九〇九年起,吕凤子便开始在多所中学、高校任校长或教学类主任等要职。他于一九一二年创办『正则女校』,一九三七年为躲避日军侵扰,率师生至重庆璧山重建『正则』,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吕凤子重回丹阳,三建『正则』,一九五一年又将毕生心血『正则学校』无偿捐给人民政府。吕凤子先生一生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在他看来,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人格和生活能力。这是他身体力行爱国之道的具体表现。

萧平引用姜丹书的话,赞扬凤先生在国难当头、艰难困苦环境中矢志办学,展现出的定、静、诚、勇以及自适的品格,让人十分感佩。

凤先生经历过动乱而又孕育着新生力量的时代,在他看来,欲使全民幸福必在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之核心又在美感教育,通过美育可祛除人心之私。李超德在主旨发言中说,作为生活在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凤先生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感情。他关注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其创办正则女校极具时代价值,和杨守玉共创的正则绣,对刺绣艺术发展贡献非凡。凤先生的美育思想是立体和综合的,其名言『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要求自己的艺术『应该是爱、美、力的结合和真、美、善的统一』,促使我们反思艺术与人、艺术与生活、文艺如何为大众服务等命题。新时代赋予吕凤子艺术教育以新的阐释。在新形势下,加强文化自信,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是我们回应时代的新要求。

吕存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则绣的第三代传承人,也是凤先生的嫡孙。他不无怀念地说到,凤先生三次毁家办学,最后又无偿捐献国家,能如此大公无私的原因就在于凤先生是一位有理想、有目标、有信念的人,是一心一意实施美育教育,以大爱回馈社会和民族的人。

凤先生有着丰富的教育背景,他经历了晚清正规的私塾教育,又入学西方现代模式的两江师范学堂,其从教经历也涵盖了中小学教育、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丁钢说凤先生『穷异成异』的教育思想,其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并且凤先生坚持将人的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他还倡导热爱劳动和体育,在办学中设置体育和生产劳动课程。

吕凤子一生立志教育报国,不独在办学,在公益事业亦尤如此。刘筱提到一则新中国成立初期筹备江苏省国画院的往事,傅抱石推荐吕凤子任筹委会主任,此时凤先生已是癌症晚期,但得知画院建立初衷及情况后,便欣然同意。凤先生心系画院,提出创作、理论、教学三个方面都要重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对江苏省国画院的筹备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学养深厚 人品高洁

吕凤子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他既精研儒释道学说,又对西方哲学、艺术都抱以开放的学习态度。将一生奉献给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凤先生十分重视学问和修养,认为只有品质高洁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精湛的作品。

凤先生于艺术创作成果斐然,其在理论研究方面亦有精深见解。张曼华针对《中国画法研究》一书,指出凤先生对于画家的修养是非常重视的。在凤先生看来,艺术家的世界观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出『画人修养五则』:多读书、多写字、多看名家精作、多游名山大川、多作画。凤先生的『构图』论包括了『立象』『为象』『写形』『貌色』『置陈布势』等绘画创作的全过程。张曼华强调,凤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画法不仅是『以形写神』,更重要的是『写神致用』,前者是表现方法,后者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

文人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诗书画印集于一幅画作之上,是文人画的特点之一。萧平认为,凤先生喜用辛弃疾的词作入画,显示其作为当时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的责任与担当。从中国画的综合性和写意性来看,吕凤子先生的理论和创作都堪称新文人画的代表。萧平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以统合为主,吕凤子先生将诗书画印以及教育成人结合在一起,是其高尚人格,高超境界的写照。赵启斌也认为,引诗词入画、诗文书画相结合一直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凤先生借助诗词和绘画意象,表达了他对于所处乱世的讽刺和感慨。凤先生接受了晚清以来传统金石学的熏陶和现代考古学的启发,这就使得他的绘画中有金石气象。其高古的精神境界,深厚的文化学养以及救世的情怀,共同铸就了其纵逸高古、苍茫雄厚的绘画格调。

刘懿用『奇丑秀逸』来理解凤先生的艺术作品,其构图奇特,笔墨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美,且气韵之中透着秀逸。刘懿表示,这种格调与凤先生的深厚修养、知行合一的理念、佛教情怀相表里,用凤先生自己的诗句『生死刚正谓之骨』能恰如其分地概括其人生和艺术价值。

徐铭讲到,凤先生在一九一四年完成了一本《风景画法》教材,这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早出版的美术创作专著,也是国内最早出版的有关风景画法的教材。在此书中,凤先生已经专门提出美育的要求,该书体现了其由重视『技』到重视『艺』的改变。徐铭还提到,通过凤先生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绘画,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品格、艺术追求和美学追求。另外对吕凤子『美情』概念的研究,还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

方向军认为,凤先生的画作透露出清怡内秀的书卷气,是他文人风骨的写照。徐刚说老一辈的艺术家对于『画家』这个称谓是心存敬畏的,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留给我们对中国画的这一份真诚,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尚辉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对于吕凤子先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书画作品和文献资料作基础,此次展览和出版的《吕凤子美术全集》是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尚辉从理论研究中话语体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吕凤子的研究要尽量还原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背景。凤先生所坚持的职业教育、美术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其教育思想的阐发有助于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尚辉也表示,关于吕凤子先生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对其在艺术领域的贡献和定位,还需要学者持续关注和研究。

猜你喜欢

书法绘画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