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

2023-09-06殷梦静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双减

【摘要】“双减”政策是国家作出的科学决策和重要部署。“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设计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更是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又要重视作业设计,强化作业的增效功能。文章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分析了当前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希望能为历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殷梦静(1996—), 女,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双减”政策落地使我国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双减”政策要求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使教学回归课堂,同时还要求减少作业总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弥补作业设计的不足,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广大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文章关注的焦点。

一、初中歷史单元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细碎,缺乏系统性

现行的历史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主题设计、内容安排的,这是新课改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观念的体现[1]。在大概念教学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作业设计,统一教学内容,体现单元的系统性、整体性,还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存在碎片化教学思想,不重视知识的联系,作业设计片面、单一、琐碎,单元教学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没有在作业设计中得到体现,学生的作业大多数是一课一做,简单拼凑、整合到一起的,缺乏系统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显然与教材安排和大概念的教学观不符,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全面发展。

(二)作业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特点都有所不同,这是客观事实。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改的一贯主张。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作业设计。但是,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将千篇一律的课后练习简单堆砌,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集中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力差异,梯度性作业寥寥无几。一刀切是传统教学的弊端,与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而一刀切恰恰是当前历史作业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三)作业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

真正有效、有趣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安排、科学设计的,不应该是历史题目、练习的简单组合,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教师需要开动脑筋,深入研究,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设计作业,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具有新意的作业。结合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缺乏研究和精益求精的意识,将完成作业等同于刷题,不重视作业的探究性,认为学生只要不停地背知识点、做练习、刷题,就能取得好成绩。同时,部分历史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无法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能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点,但是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了浅显的表面,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度剖析,也无法从学科视角进行思考,无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被动学习,只会关注如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却不会自主学习,对教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会不断弱化。

(四)作业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低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青春期。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知识和哲理,在作业设计中,关注作业的多样性,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作业去探索、发现,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目前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方法、观念和形式都比较传统,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巩固知识为目的,大量安排作业,却不重视作业形式,机械作业、重复性练习、知识性作业、书面作业在历史作业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这些类型单一、内容陈旧、效能低的作业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养培养,对课堂教学的发展鲜有成效。

二、“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一)以大概念为指引,突出作业的系统性

大概念教学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的新主张、新方法。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完整清晰地呈现知识背后的原理和脉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大概念下,教师要围绕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构建单元知识结构,还要以实现学生的知识拓展为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深度加工。同样,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根据大概念的教学容量、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安排和设置作业,增强作业的系统性,以作业、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将知识前后贯通、串联起来[2]。

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基于大概念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大概念、大问题搭建作业框架,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教师可以以“民族关系发展”为主题,让学生以辽宋夏金元时期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对峙、并立、建立为重点去梳理知识点,探讨民族关系。教师也可以以“政治制度”为主题,让学生就宋元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而实施的制度、推行的政策、采取的管辖手段等进行系统复习、练习,促使学生从政治层面进行深度学习。教师也可以以“经济发展”“都市与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为主题,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特点和规律,达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这样的作业设计突出了知识的结构化、系统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关注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法进行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与“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历史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历史单元作业的系统性,深层发掘作业的价值,而且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分层进行作业设计,争取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让学优生“吃得饱”,让学困生“消化得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作业,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3]。

如在“洋务运动”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将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为基础较差的学生,B层为基础中等的学生,C层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灵活进行作业设计。教师可以让A层学生完成教材和练习册上的基础性题目,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要求这部分学生熟悉且能判断与洋务运动有关的时间、人物、内容和作用,并让这部分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练习。教师可以让B层学生完成技能性练习题,挑战自我,如让他们借助材料概括与洋务运动有关的内容,系统掌握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可以让C层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完成一些创新性练习题,如搜集资料,结合资料解释历史现象,对洋务运动及历史人物进行点评,等等,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练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设计探究类作业,发展学生能力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宝贵的社会财富。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对未知的世界和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许多人看来,历史是相对严谨、刻板的,其实不然。历史是鲜活有趣的,历史中有许多未知的、有哲理的、有逻辑的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探究性的话题、作业、活动,让学生去探索、体验,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让历史教学更有意义。

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各思想流派的资料,了解各思想流派的政治立场、文学主张,以及流派先锋人物的主张、成果,进一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本质。然后,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流派,就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谁是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代表,新文学与旧文学、打倒孔家店与发扬国学是否矛盾等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历史演绎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演绎和重现历史场景,完成历史作业,掌握历史知识。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演绎五四运动的场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一百多年前,回到那个充满爱国热情的街头,再次演绎爱国者的感人故事吧。”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完成剧本创作,排演故事。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尊重历史,以史实为基础,对人物心理、语言、动作进行演绎。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虽然是课堂的补充,但是其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完成作业的前提是对作业感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教师要设计趣味性作业,丰富作业的内容,创新作业的形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历史作业时要避免作业形式单一、类型不丰富、功能较少等问题,设计趣味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作业,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爱上学习。

如在教学“古代印度”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随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知识,并借助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相关内容,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课后,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拓展教学。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印度电影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回答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文化、人文地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互联网搜集和了解有关印度种姓制度、佛教传说的小故事,并让学生结合印度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如贫富差距加大,种族矛盾突出等,追根溯源,进行重难点学习、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能力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因此,在设计初中历史作业时,教师要关注现实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几课的内容,让学生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完成以下实践类作业:参考网上的调查问卷,围绕家乡近50年的变化,制作“中国家庭50年的变化”的调查问卷,并与同学一起走进社区、公园、家庭,走訪长辈,进行社会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然后在班上交流。在交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家乡、家庭的变化,就中国的未来尤其是农村改革、市场经济发展等进行畅想,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创新和信息收集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时需要从实际出发,将“减负增效”放在首位,转变理念,控制好作业的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的品质和效能,以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松钦.“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2):20-23.

[2]郑江河.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设计思路与策略[J].福建教育,2022(15):31-33.

[3]郭海珊.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4):18-19.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历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