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表演中台词的语言节奏与情感诠释

2023-09-06常洪瑜

戏剧之家 2023年16期
关键词:表演者节奏戏剧

常洪瑜

(吉林艺术学院 影视戏剧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对戏剧舞台艺术呈现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戏剧表演的舞台效果,演员要通过高超的戏剧表演技巧、丰富的台词节奏及情感表达技巧使戏剧表演更为顺畅,具备较强的感染力,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戏剧表演中台词语言节奏与情感诠释的关系

在戏剧表演中,台词的语言节奏与情感诠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戏剧台词作为编剧的劳动成果,蕴含着编剧对整场戏剧表达的主题内涵的观点以及对人物角色的深刻解读。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不仅要深切了解台词的具体含义,还要通过分明清晰的语言节奏对台词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诠释,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演员在丰富角色内涵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了解角色的人物背景及性格,还要吃透台词,运用深厚的台词功底完美展现角色的情感、性格。台词作为戏剧的语言载体,是观众和戏剧舞台沟通的桥梁。只有在台词表达中正确融入情感、把握节奏,才能使台词在体现编剧丰富的文学功底的同时,提升戏剧舞台的呈现效果,进而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通过台词表演深刻了解戏剧的情节变化。[1]

二、戏剧表演中语言节奏的训练策略

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要深刻了解自身的定位,通过优秀的台词功底和表演技巧使角色人物形象立体而饱满,把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戏剧演员尤其要注重对自身的台词语言节奏技巧进行训练,使台词节奏服务于角色表现需求和整场表演的主题,进而通过良好的表演打动观众,使整场表演更具感染力。

(一)借助肢体语言带动语言节奏

戏剧表演极为重视演员对角色独白及内心戏份的把握。在内心戏部分,演员不仅要对台词烂熟于心,也要重视自身的肢体语言,把台词表达与肢体语言融为一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有表达想法和需求的作用。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要重视自己与观众的沟通,将自身的肢体语言与台词融合起来,使戏剧表演富有艺术美感,充分反映角色的性格、内心世界以及情感生活。[2]

在表达台词的过程中,演员可以通过更加柔和的节奏使观众沉浸在戏剧舞台的表演之中。除此之外,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可以充分发挥台词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现实生活产生对比,为观众展现近乎逼真的生活艺术。在训练台词语言节奏的过程中,演员要重视肢体语言与台词节奏的统一,使二者发生在规定情境中,以保证台词的真实可信,使角色拥有更强的存在感和真实感。比如,在一场表演中,角色因失去挚爱而十分痛苦,演员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台词的节奏,在进行肢体表演时,可以适当减缓或停止台词的表达,并随着情绪的变化加快或减慢台词的语速,使两者保持一致,自然体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从而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二)通过生活化的台词调整语言节奏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戏剧表演愈加重视台词的自然色彩,推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表现现实的自然形态,并展现生活艺术及生活中的美感。表演者需要通过台词的生活化练习使台词的语言节奏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便于观众理解并产生认同,因此,生活化地掌握台词能使台词语言节奏更具真实性,生活化的台词表演不仅是演员台词功底的展现,也是一种生活化的表演艺术。演员在进行台词生活化练习的过程中,要挖掘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和自然美感,使自身的表演在布景里展现得如同在现实中一样逼真自然,具有亲切感。演员要始终牢记,生活化的表演并非让生活替代艺术,而是对生活加以雕琢,使生活具有艺术化的气息,在反映生活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优质元素融入艺术中,使艺术表演具有生活化色彩,从而推动戏剧中的台词节奏与现实生活接轨,并有一定的升华效果,进而为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提升带来促进作用。[3]

表演者在训练过程中要深刻了解,生活化的台词节奏及表演方式是营造鲜明典型的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结合角色的人物性格及典型特点进行生活化的塑造,保证台词的语言节奏自然而生动,使舞台表演实现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使表演从质朴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形态升华为富有艺术含量的优秀作品,进而保证戏剧表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联想,进而进行有关艺术美的思索,使戏剧表演在生活化的过程中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结合情感表达引导语言节奏

在把握台词的语言节奏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适当调整角色情感表演方式,使戏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对台词的语言节奏形成引导作用,进而使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相交相融,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要通过情感表达的引导使塑造的角色服务于整场戏剧的表现需求。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与角色融为一体,自觉把握台词的不同节奏,加重部分语句,这样一来,由情感表达引导的语言节奏就可以自然融入戏剧表演过程,让台词成为戏剧表演的生命线,使戏剧表演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戏剧表演中情感诠释的训练策略

在戏剧作品的表演过程中,情感的表达非常重要。表演者需要通过良好的感情传达能力以及优秀的表演技巧提升戏剧表演的感染力,进而让观众产生共鸣。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完美的舞台布局和优美的画面很重要,然而,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也离不开情感的传达,好的情感表现是有深度的,是可以传达正确的思想及价值观的,能使观众久久难以忘怀。因此,戏剧演员需要通过不断训练及模拟提高自身的情感表现能力,使观众与舞台中的角色产生共情,并随着演员的情绪起伏释放自己的情绪,有效提高作品的情感传达效果。

(一)通过模拟情境真实演绎

通过模拟情境真实演绎是戏剧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表演者可以通过对情境结构的重建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进而向观众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真实和有感染力的情感诠释,提高舞台表演效果,使观众与角色的内心产生共鸣。感情的渲染是戏剧表演的内核,演员作为诠释情感的主体,要在表演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情感表现技巧,也要充分理解艺术舞台想要达到的效果及所需呈现的深刻内涵,从而利用自身的情感表现技巧提升舞台呈现效果。情境模拟的训练方式可以帮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让自身的经历与角色经历产生碰撞,或利用相似的经历有效加深演员对角色、舞台的理解,使演员对戏剧中作品的感情线索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和更深刻的感受,并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绪,同时,对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最终实现1 加1 大于2 的呈现效果。在进行情境模拟的过程中,演员需不断对自身的相似经历以及情境进行回忆,深入了解角色所处情境,并对角色的情感进行深入揣摩,为戏剧舞台创造更加真实的表演效果。

(二)体验双重人格且忠于角色

建立角色的双重人格并且忠于角色不仅可以帮助戏剧演员提高自身的情感诠释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帮演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而帮助演员在塑造角色个性的过程中使情感诠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使角色有更加强大的感染力。演员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应充分感受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角色的性格,并在两者中寻找平衡,使戏剧表演成为更加具有冲突性和矛盾性的艺术作品。在构造双重人格时,表演者可以通过联想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的内心矛盾对角色进行更加深刻的拆解和设计,进而充分提高自身对角色的理解能力和对角色情绪的感知能力。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要对所塑造的角色倾注心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角色,使自身与角色合二为一,从而将人物的性格属性及情感表现与舞台表演的艺术主题进行准确的融合,进而更好呈现戏剧作品的艺术效果。[4]在构建双重人格时,演员应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进行统一,这样一来,观众才会感受到表演者的诚意和角色的强大的感染力,这样的表演能使戏剧表演的情感得到有效的传递。

(三)注重动作与语言的结合

动作和语言的结合是表演知识、表演动作与戏剧台词的统一,也是角色与观众进行沟通的艺术形式。[5]戏剧舞台的呈现离不开演员对角色的雕琢,更离不开演员对剧本的精神内核的领悟。戏剧表演中的台词多是固定的,因此,如何使台词语言与动作相统一,使两者形成灵活自然又深刻的碰撞,成了表演者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在戏剧表演阶段,动作与语言是传达角色性格与感受的重要形式,表演者在传递角色情绪感受的过程中应重视并训练动作技巧与语言技巧的结合。在结合两方面的过程中,表演者应充分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动作和语言的巧妙结合创造特定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丰富而饱满。在训练过程中,表演者需重视动作与语言发生的现实情境,使之有更自然的表现,而不要有太重的表演痕迹,过于夸张的表演会影响观众的观赏体验。除此之外,也要对动作与语言的节奏进行巧妙设计,表演者在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节奏的快慢与动作幅度的大小表现角色的情绪变化及内心世界,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戏剧表演中的动作与语言的作用,使二者为人物角色的构建提供更大的支持。

四、结语

戏剧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人们非常热爱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台词的语言节奏与情感诠释有了更高的要求。戏剧演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台词功底,深入了解台词节奏与情感诠释的重要关系,在生活中不断训练并把握台词语言节奏与情感诠释的关系,在舞台上呈现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加强观众与作品的共鸣,展现戏剧舞台的灵魂,使戏剧演出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表演者节奏戏剧
花有自己的节奏
有趣的戏剧课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YOUNG·节奏
戏剧类
妙猜两数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