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绿色发展研究

2023-09-06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发展

贾 宁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广义的绿色发展是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在全球生态危机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发展理念。

1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从经济发展来看,其中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1.1 生态优先是绿色发展的前提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廉价劳动力的制造环节,生产方式粗放,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化石能源的高消耗、高污染和高排放,部分粮食高产地区对农药、化肥依赖较严重,化肥农药残留影响土壤结构,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需要基于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发展反哺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中国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打造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不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只有这样才能走向低能耗、低污染和高效益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也会在此基础上逐渐好转。同时高效益带来高收入,有助于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2 国内外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2.1 德国鲁尔区的绿色产业道路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威州中部,包括杜伊斯堡、埃森等多个知名的工业城市,从19 世纪中叶开始,煤炭、钢铁、石油和化工等重工业发展使得鲁尔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当时的德国政府创新举措,成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工作,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重点清理整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废弃厂房新利用力度,并提供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软件信息服务和医疗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高校、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同时通过“复垦绿地”“造地复田”举措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近30 年的转型升级,工业占比逐年减少,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则蓬勃发展,并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2]。如多特蒙德的软件业、埃森的休闲旅游业、杜伊斯堡的交通运输业。德国鲁尔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如今随处可见的是环境优美的公园绿地、幽雅的产业园区。

2.2 日本川崎的绿色发展新举措

拥有百年工业历史的川崎市为日本经济腾飞曾做出突出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钢铁、炼油、化工、发电等产业,工业产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安全,不少居民患上了气管炎、哮喘病,身体状况堪忧。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川崎市政府开始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道路,提出了“川崎环保城”的构想,将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策略转向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工业聚集区向循环经济、低碳排放转型,打造环境友好型产业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当地政府不断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环保企业落户,扩大节能环保设备的安装范围,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企业创新与环境优化共融共通。同时加大宣传环境保护力度,发动全体市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从绿色家电的选择到自家建筑绿化,再到居民日常的垃圾分类管理。经过50 多年的探索与努力,产业转型升级、环境修复改善和绿色都市建立,各项环境指标大幅改善,空气质量、水资源环境明显好转,川崎市开创了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新局面,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代表。

2.3 北京密云区的绿色发展之路

北京有5 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其中,密云区主要为北京提供地表饮用水源。同时因为水源保护,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模式单一,如何在保护水源的基础上发展当地经济,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也是北京市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了密云区的功能定位—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的高要求一方面制约了密云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产业向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服装纺织业,取而代之的是低耗能、低污染的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节能环保型产业,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区域经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都需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截至2019 年,密云区的一二三产业占比为4.0:29.9:66.1,同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020 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标杆地区。

2.4 福建的绿色发展之路

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6 年,福建获批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20 年福建森林覆盖率为66.80%,连续40 年位列全国第一,是生态环境、水、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其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98.6%[4]。生态文明指数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多年来福建在推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领域一直稳步向前,积极建设多山、多水、多绿的美丽福建。在绿色发展观引导下,福建一直注重对机械、船舶、纺织和食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水平已经位居全国前列。而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立“红线”,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而针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福建通过积极出台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强调节能、减排、降碳,发展循环经济。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多项地方性法规,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法规之中。同时建立完善的绿色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取消多个生态功能区贫困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考核指标,落实地方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签订“军令状”,对考核不到位、整改不积极的干部严肃追责。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福建也吸引了众多的商业投资,反哺经济高质量发展。

3 生态优先助力城镇绿色发展路径

3.1 加强生态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度是根本,是长远发展的基石,加强生态保护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其基础之上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破坏生态环境“零容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错误变成大问题,加强生态保护“红线”执法监督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确保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地见效。将生态环境指标列入政府机构的绩效考核,并提高考核分值,从上至下做到齐抓共管,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层层分解,做到处处有人管,环境保护指标与考核结果挂钩,将环境保护工作的完成度作为干部提升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

合理规划资源利用度,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把生态优先放在首位,针对重大项目开发工程,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公开听取各方意见,严把项目审批权限,做好项目的环境评价和安全评价。对资源利用度做好调查、测评,做到依计划、守节制的开发利用。自然界有可再生的自我修复能力,应充分遵循这一科学发展规律,在开发自然资源时,从长远利益考虑,做到有规律、有计划的合理开发。

3.2 创新驱动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加快低碳发展与循环发展。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做到科学规划,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先的技术工艺、新型材料等帮助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外,还要采用新技术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达到低碳发展与循环发展为主的绿色发展。要鼓励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资金,政府要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机遇,对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的企业,帮助其建设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等,促进产业的升级改造。帮助企业打造创新团队,联合高校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新平台,增强行业创新实力。

3.3 吸引涉农专业高科技人才,给予农业绿色发展财政支持

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从育种、施肥、灌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到农产品精加工、物流运输链的优化,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服务,所以科技与人才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目前农业专业技师仍处于稀缺状态,农业专业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这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待遇上给予提升,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农业绿色发展仅依靠企业的社会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各级政府需要每年从财政收入中专门划拨经费用于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和政府政策的宣传推广等,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管工作,同时可设立专门的绿色农业示范区,树立标杆,逐步推广,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

3.4 大力发展旅游区,加强品牌推广营销力度

大力发展旅游区,加大旅游业人才培养力度。很多城镇天然的地质环境,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旅游产品多存在同质化问题,这就需要结合自身特色景点,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发展之道,将现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突出差异化,做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如寻根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从业人员自身的旅游行业知识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旅游从业人员加大培养力度,定期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服务的特点,如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用语培训等。定期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到其他知名旅游区参观学习,查找自身旅游区的不足之处,切实改善服务质量。同时吸引更多的旅游酒店专业的人才到当地就业,为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力度。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应该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旅游品牌宣传,加大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力度,这不仅有助于景区旅游品牌推广,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城市知名度,加大城市影响力,如开展旅游节庆活动、特色观光和民宿体验等,旅游景区也可以将时下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景区联动,如开展汉服文化周等,通过社交软件和新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用唐文化点亮不夜之城就是很成功的营销案例,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