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山又造绘画语言的“融通”与“流变”

2023-09-05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徐碧涵

国画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融通装饰绘画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徐碧涵

日本艺术家受到东西方绘画影响较大,中国画在宋元时期成为日本绘画学习的一种重要绘画形式。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德川时代,有两件事在日本乃至世界的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是浮世绘艺术风格的诞生,一是琳派艺术建立的趣味美学风格。“琳派”艺术,是“光悦宗达光琳派”艺术的简称,是德川时代重要的艺术成就,它的形成基于当时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稳定的统治,为江户琳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艺术形式在自由奔放的市民文化与贵族文学的世俗化这两个诱因下应运而生。代表性的艺术家为浸染于贵族王朝文化的本阿弥光悦(1558—1637),其精通各个工艺美术领域,受到东方绘画及佛教艺术的影响,喜欢将绘画与工艺勾连在一起,满足市民的审美诉求。另一位奠基人是具有极高构图能力的俵屋宗达,其绘画色彩洗练单纯,装饰意味浓厚,开创了琳派趣味的绘画体系。琳派艺术让江户时代的日本绘画装饰趣味独具一格。代表性的艺术家中,加山又造的艺术创作手法尤其富有时代感、现代感,其在宋元时期水墨画与西方构图形式的影响,将传统日本画“阴翳”“幽玄”“物哀”“空寂”“闲寂”等传统观念集于一体,使绘画走向世俗化,对日本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山又造1927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受田边玉田(祖父)和加山藤(父亲)的绘画和西阵织图案的影响,其绘画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年时,其在绘画的同时又兼任设计的工作,曾经从事过服装设计、广告制作、霓虹灯牌等工作。其绘画作品勾画精细,从中国工笔重彩画中汲取手法,将众多碎片化的信息归纳起来,整合在画面中,挖掘出独特的艺术样式,给人极强的构图感和装饰意味。

从日本的绘画艺术看,琳派绘画像中国传统文人画一样,喜欢描摹自然,画面中充满了对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观的热爱,力求探寻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绘画形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式样化和象征性。这种绘画艺术与同时代西方那种服务于宗教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大不同。注重自然性与绘画性集于一身,画面形式简约、装饰精致,故有“装饰画派”的别称。加山又造作品在讲求传统绘画性的同时,注重东方绘画的装饰美,将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真实感受浓缩于笔墨间,将自然之美恒存于画面之中,探寻自然与装饰之道。

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加山又造艺术风格特征主要受三个要素影响。首要的特征是绘画中融入西方绘画及造型语言影响。1854年,马休·佩里(美国海军准将)的“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对外开放之路,日本的工艺品成为备受欢迎的产品,“日本趣味”成为日本收藏界的一个全新话题。琳派艺术品和其他工艺用品被专门收藏,波士顿美术馆藏尾形光琳的《松岛图屏风》就是这个时期的收藏作品。在西方对于这些具有东方意蕴作品青睐的同时,日本艺术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加山又造在访谈中谈及:“日本,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一个由外来者的奇妙结合而形成的共同社会。”其艺术作品中也拥有打破墨守成规、传统束缚的开放包容态度,在保留着浮世绘、大和绘、琳派传袭下来的技艺继承的同时,又将中国唐卡艺术、细密化艺术(波斯)以及印象派等西方不同风格流派的艺术形式、造型、色彩应用到画面中,其许多代表性作品的灵感都是从立体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印象派等表现手法中获取的,在形象刻画过程中注重情景交融的绘画形式,得法自然,大量使用抽象的元素作为画面符号,通过各种抽象的、分离的构成手法让画面自由生动。作品《风花雪月》具有传统宋元绘画中的淡泊诗意,利用西方的构成手法及表现语言,将月光、山峦造型刻画得坚韧且富于纤柔的感性美,起伏的山峦与月光波涛交相辉映,宁静的深处藏着波涛暗涌,独具匠心的绘画与构成手段颇有意蕴。

在加山又造绘画中,对中国画的借鉴是其语言和灵感的重要来源。加山又造曾经谈论其绘画从溯源的视角看,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宋代山水画对日本的绘画影响特别突出,比较有特征的镰仓样式,标志着水墨画在日本兴起。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具有宋代文人画影子的山石屏障,或是画面中的大胆留白,抑或是许多作品中的经营位置,都是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营造法式。中国绘画式样在日本形成流派,逐步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有严格传承关系的新绘画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画家的绘画风格尝试与中国传统水墨、唐卡相结合。加山又造在绘画中尝试构建宋代文人画的情怀与境界,从中国水墨中吸收技法的同时,对画面的用笔、意蕴等形而上的绘画语言不断地去理解和升华,其艺术作品中将空灵、气韵等深层次的艺术想象刻画入微,引人入胜。从其作品《仿北宋水墨山水雪景》中可以看到宋元时期的笔墨意境,通过厚重的色调刻画出山峦与冬雪,画面冲击力强,具有传统水墨的苍茫且又蕴含强烈的加山又造个人风格。加山又造的许多创作以樱花为题材,画面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或许是对物是人非的感叹,或许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都如传统中国文人画一样寄情于景,情意绵绵。

加山又造众多的绘画作品中还涵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日本传统“物哀”意识的阐释,受到东方禅宗文化的影响,“阴翳”“物哀”“空寂”“幽玄”等日式传统美学观对绘画影响较大,其中“物哀”意识在加山又造的作品中尤其明显。许多作品都表现出“物哀”之美,四季轮回、枯枝、残荷、落花、枯山水等都是能够牵动艺术家创作的体验和感悟,加山又造作品《蝶》,通过对身边动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表现出对微观世界和弱小事物的关注,表达了哀愁的情绪。许多作品都如《蝶》一样善于描述稍纵即逝的美,注重刻画冷寂感和凄美感,通过无声的描摹表达了生命的悲壮和无声的抗争。作品《千羽鹤》通过日本传统装饰技法,描绘恍然是海浪与日月空寂的意象相结合,让成群的鹤影置身于银河当中,这种简明与细致结合,不仅具有传统日本艺术中的空寂与幽玄,又充满了装饰意味,对日本乃至东方后世绘画艺术的创新和求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造型和色彩上看,加山又造的作品其造型语言堪称天才,在深厚的艺术造诣上对传统水墨画风的精神气韵深刻理解,综合利用了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浪漫主义等特定手法,作品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风格气韵。其造型内容以人物、自然景观、花鸟动物为主要的题材,樱花、残叶、残日在其语言下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效果,画面多采取小场景的构图方式,许多绘画作品中都具有多种绘画语言。绘画的颜色从中国重彩画、西方油画等色彩语言出发,利用日本传统矿物色、植物色结合起来的高温结晶色,颜色鲜亮,纯净细腻,水墨相融,呈现出独特的画面美。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其综合利用金、银、螺钿等漆绘手法对作品进行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框格之内的时代感。被挂在新东京国际机场候机大厅正中的《日月四季》,画面综合应用金属颜色拼接装饰、金属箔粘贴、切金等技法,将日月星辰、天空大海、樱花枫叶等营造在自然空间中,表现出传统日本文化的魅力。

加山又造大胆吸收西方艺术表现方法和观察技巧,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吸收,在造型和材料上大胆突破,让其作品不拘泥于传统范式和技法,促进日本绘画自成一派,并传达出道法自然的民族审美情趣,诚如著名的日本美术评论家河北伦明所说:“加山又造营造一个既不是中国式的,又不是西方式的,与这两者各自不相同,有‘调试的’具有优美形式的现代日本画。”加山又造能够秉持本源,借鉴创新,汲取东西方绘画有益的要素来发展具有独特艺术语境的本国艺术,传承历史,立足当下,其绘画语言的“融通”与“流变”,对现世美术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融通装饰绘画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