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合唱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析
——以广州市中小学为例

2023-09-05弓丽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岭南音乐 2023年2期
关键词:合唱团排练广州市

文|弓丽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1.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教育发展背景

广州的童声合唱相较于我国的其他城市起步较早,在1978年倡导“班班有歌声”,1978年至1982年广州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校歌咏活动,在当时的研究会议上,任市教育局艺术科长的丁振华感慨并建议:“孩子们参加歌咏比赛时,就像过节一样,能不能把连续三年举办的歌咏比赛改为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此建议引起热烈反响,随即便开始了首届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后改名为广州市学校合唱节)的筹备工作。①1983年11月15日,在广州友谊剧院拉开了“首届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的序幕,这一活动距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之后在广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以推动和落实贯彻美育工作为目标,于2016年推出了首届羊城美育节——“唱响校园”,至今也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成为广州市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在广州的中小学校中,有1574所、近50万师生参与进来,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广东本土特色的童声合唱作品,通过合唱活动不断加强了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同时引领正确的核心价值。一些优秀的合唱团体随之出现,如广州市真光中学合唱团、荔湾童声合唱团、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合唱团等。随着学校对合唱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学校已经拥有了较为齐全的教学设备,如钢琴、合唱教室、合唱台阶、小型音乐厅、独立琴房等,为合唱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广州市40余年的合唱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合唱爱好者与教育工作者。合唱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参加合唱,一直是许多学生课后生活的必选项。

2.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现状:

根据对广州市7所合唱教育较完善的中小学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广州市中小学校中,小学生是参与合唱活动占比最大的群体,初中其次,高中最少。另外,目前广州市大部分中小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唱教学体系。本文将从教学管理、师资、设施、作品以及实践平台等方面阐述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

2.1.1 合唱教学管理

广州市中小学的合唱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音乐课堂内的班级合唱,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在完成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外,会加入合唱歌曲的演唱与赏析。二是社团性质的合唱,通常采取全校选拔的形式,会代表学校参加校外各项童声合唱赛事和演出。这一类合唱团一般采取年级梯队的形式划分,小学可以分为1—2年级、3—5年级两个梯队;初中、高中由于时间和学业等因素,一般按演唱能力和基础素养划分(如A团、B团、C团等)。

广州市中小学合唱团的排练时间调查显示: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团一般每学期的排练时间集中在校内举办艺术节或班级合唱比赛期间,排练的时间非常有限;社团性质的合唱团,每周集中排练时间在1—3次不等,大部分学校一般在2次,其中一次安排在学校社团课练习时间,另一次安排在周末,时长在1.5—2.5小时左右,可以保证基本的排练所需;此外,部分学校会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进行视唱练耳等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1.2 合唱教学师资

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教学的师资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校内专门长期聘请合唱指挥的专业人员担任教师,并配有专业钢琴艺术指导;二是临时聘请合唱指挥以及钢琴艺术指导;三是由校内音乐教师担任,临时聘请钢琴艺术指导,或者由校内学生担任。

2.1.3 教学设施

据调查,广州市大多数中小学校都设有专业艺术教学楼和合唱教室,教室内设有合唱台阶、立式钢琴、多媒体、谱架等设施。另外,部分中小学校还配备了独立的琴房,为学生们的排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也有部分学校,例如偏远地区的学校,未设立专门的合唱排练课室,环境和设备较为简陋和落后。

2.1.4 实践平台

包括校内、校外两种。校内通常是由学校组织的艺术教学展演或合唱比赛,为学生营造艺术氛围、夯实教学成果、活跃课余生活。校外主要是由广州市教育局、合唱协会等主办的合唱活动,影响较大的有广州市学校合唱节、广州民办学校合唱节等。

2.1.5 作品选择

班级合唱的曲目选择以音乐教材课本中的作品居多,例如根据古诗词改编的《静夜思》《调笑令》《行香子》等,根据民间小调或民歌改编的《编花篮》《茉莉花》等,根据国外经典作品改编的《Do Re Mi》《和平白鸽》《欢乐颂》等,根据儿童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踏雪寻梅》《黑猫警长》等。

校级合唱,总体上分为日常训练的作品、为参加活动主题较为鲜明的作品、难度较大且适合参加比赛的作品三类。在常规训练中,作品的选择一般为基础训练服务,丰富的和声色彩、协调一致的音色、不同作品之间能满足循序渐进的要求等,如《Dona nobis Pacem》《西风的话》等;在参加主题较为鲜明的活动时,合唱团一般会根据活动的需求选择作品,如红色主题的《我和我的祖国》《向新世纪鼓掌》等,民歌主题的《凤阳花鼓》《月亮婆婆》等;在为参加比赛做准备的时候,合唱团通常会排练难度大、风格独特多变的作品,如在广州市第十届合唱节决赛上,广州市铁一中学合唱团演唱了《歌声连成完整的世界》《Pakkanen》,越秀区中星小学合唱团演唱了《Away from the roll of the sea》《光明的太阳》,广州市第四中学演唱了《醉在云故乡》《joshua fit battle of jericho》等。

2.2 现状分析:

从广州市中小学合唱团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与条件,具体表现为:

2.2.1 教学观念的偏差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合唱团的组建是临时性质的,仅仅为参加比赛或演出活动,这样便无法确保合唱活动的持续性,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合唱教学体系,这也反映了目前中小学合唱群体中存在的对合唱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目的性单一等问题。

2.2.2 存在区域性差异

在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教学的发展中,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如越秀、天河等作为广州的中心城区,在中小学的合唱教育中,在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基础素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如增城、南沙、花都等这样的偏远地区,合唱能力水平普遍薄弱。

2.2.3 教学师资不够完善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从事合唱教学的一线教师都不是合唱指挥专业,从老师们的反馈来看,多数都觉得自己的合唱专业知识还不够,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缺乏专业的培训,自身的组织能力也有待提升等,在排练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调整,排练手段单一,教学中缺乏趣味性或过于乏味。有些中小学校合唱教师是兼职或者临聘教师,他们的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这样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广州市中小学合唱教学改革建议

3.1 现代化背景下,开拓合唱教学新模式

3.1.1 合理运用现代技术

在科学与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工作效率提升,这给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模式不应只局限于每周的面对面授课形式,而是应该合理将其运用到教学模式与环节中,不断创新,拓宽授课渠道。比如,可以通过APP、小程序等,定期将录制作业或作品演唱的要求发送给学生,悉知每位学生的进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利用音乐制作或剪辑软件,按要求提前制作作品的单声部音轨,确保学生在没有钢琴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准确地完成练习。合理地使用教学软件,可以有效地提升排练效果和趣味,并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既能完成基本的训练,又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3.1.2 注重基础教学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首先,正确的读谱是学生进行音乐表现的前提,在训练前期或新作品开谱初期,正确的读谱会有效地提升排练效果,有利于作品的音乐诠释,这需要教师在排练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将要求标记于谱面,或者于第一次排练前将要求告知学生。其次,听觉训练在合唱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合唱排练中,形成多声部的和声听觉感受,这对于提高合唱团的音准有很大的作用。

3.1.3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在中小学校中,大部分加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是零基础,因此,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指挥需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不可操之过急。这种递进主要体现在基础练习的难易、作品选择的难易、教学过程的衔接递进三个方面。

3.2 提高合唱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

3.2.1 专业技能

作为中小学校的合唱教师,要熟知童声合唱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声音训练、声音特点、心理特点等,不断阅读文献资料,夯实基本理论知识。其次是不断地提升专业能力,如总谱读法、总谱弹奏与视唱、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等技能等。最后是加强指挥技巧方面的学习,指挥的手势不仅能准确地诠释作品,更能有效地表达指挥在声音、变色、音乐变化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辅助合唱团员进行歌唱。

3.2.2 排练技能

指挥需要提升的排练技能主要体现在排练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包括:

作品的分析与案头准备。这是一名合唱指挥必备的排练前期准备技能,是指挥的核心任务之一。主要内容有:作品的谱面分析、文化背景分析、总谱研读与弹奏、音响效果预想、作品风格把握、指挥动作的设计、舞台表演等。

制定高效的排练计划。在前期案头工作的基础上,指挥需要结合合唱团的实际情况制定排练计划,并把需要讲解的音乐处理与合唱知识等内容与排练相结合,有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效果,力求达到排练效率、质量的最大化。

敏锐的听辨能力。在排练过程中,音响出来往往是一瞬间,指挥必须要有敏锐的听力,才能对队员们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首先需要指挥加强自己对作品本身的熟悉,如果自身对作品都不了解,何谈更细致的处理;另外则需要不断地赏析其他团队的排练与演唱,进行比较和辨别;最后,符合作品的音色、速度预想也是指挥在排练前需要提前进行的。

歌唱基础能力的训练。首先是声音能力方面的训练,如气息、发声、咬字吐字、音色变化、共鸣等;另一个是关于学生音乐基础素养方面的培养,如识谱、视唱练耳、音程和弦构唱、多声部演唱、节奏等。这一方面能力的提升,对于指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合唱团的根基是否牢固。

临场应变能力。在排练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并不是所有的步骤都会按照指挥的预期计划进行,所以,指挥必须要有足够的随机应变能力,才能确保他们的训练能够顺利进行。需要指挥日积月累,从自身的实践中进行总结,同时多观摩和学习其他指挥的排练方法,借鉴原理。

习惯反思与总结。这是大多数中小学合唱教师容易忽视的方面,工作只停留在案头准备、制定计划和按计划排练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指挥,应该要习惯对每次的排练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调整下一次的排练,促进合唱团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确保自身能力的提升。

3.2.3 管理组织技能

主要是指挥的组织能力。作为中小学的合唱指挥,既要有领导的人格,又要有平易近人的热情,在相互尊重中共同促进合唱团的稳步发展。此外,在合唱团的排练过程中,大部分训练是单调枯燥的,指挥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和训练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从而达到最佳排练效果,也是指挥必备的一项技能。

3.2.4 提升文化修养

要求指挥不断提升文化修养,主要的原因:一是对作品理解的需求,以便与指挥从多层面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解析,从而更深入细致地带领合唱团进行诠释;二是在语言组织与表达方面,合唱指挥的各项工作中定会需要与校方、家长以及团员沟通,尤其是在排练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音乐如何处理、作品如何表达、乐句如何发展,音色如何调整等,都需要指挥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三是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将正确的人文理念和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

3.3 正确的作品选择

对于中小学合唱团而言,作品选择一般要具备鲜明的音乐形象,同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在合唱比赛中经常被选择的《斑鸠调》《快乐的节日》等,音乐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如《永远》《梦的地图》《蝴蝶的梦》等作品,呈现了乐观、积极、阳光、友爱等主题;如《崴萨啰》《其多列》等作品,可以丰富与开拓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传播与学习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作品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3.1 演唱技巧

一方面,指挥在选择作品时务必要从合唱团学生的实际音域情况出发,避免因为音域不适而导致学生出现伤害嗓音的情况;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变化方面,如语言、音色、风格等,当然也要结合合唱团本身的能力来选择,充分发挥合唱团优势。

3.3.2 演唱风格

作品的整体风格,往往会影响到合唱团音色、用声以及表现形式等,在作品选择之前,指挥需要对合唱团了如指掌,对他们的声音特点、优势劣势、声部特点等有很好的判断,这样才能选择可以扬长避短、适合自己团队的作品。当然,孩子一般对于新鲜事物有好奇心,选择时可以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3.3 演唱形式

首先是在伴奏形式上,可以根据作品的需求来丰富音响效果,如非洲鼓、碰铃打击乐,以及长笛、大提琴等乐器。此外,在队形和动作上也可以有创新,根据音乐的情绪和段落进行变化。最后,有些带有情节故事或叙述性强的作品,可以适当加入情景表演或身体律动,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不过形式都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可否认它们能为还原音乐本身的形象,以及渲染氛围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不断提升合唱团本身的歌唱技术以及掌握不同作品风格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在全面展现合唱团音乐素养的同时,选择丰富、多样的作品。

3.4 规范团队管理

3.4.1 完整的管理体系

从团员纳新、教师分工、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正式的纳新环节与统一的招收标准是合唱团准确定位的第一步,它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合唱团整体质量。其次是教师团队间的分工要明确,主要包括:合唱团的排练工作,一般由指挥担任;分声部或分小组训练工作,一般由音乐教师担任;艺术指导工作,可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合唱团的管理工作,与校方、学生、家长的沟通等,因此建议由1—2位教师分别管理。另外,要制定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排练习惯,如时间观念的确立、排练纪律、课室内公物的爱护、乐谱的保管等。可以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所需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从学生中选择责任心与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声部长、团长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4.2 采取阶梯模式,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学习和实践机会,同时为了避免合唱团出现断层明显的现象,在中小学校的合唱团应当采取阶段模式,构建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低年级段:主要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以达到对音乐的最佳感受;中年级段:要求声音的和谐统一,提高视唱练耳水平,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能够演唱中等难度的合唱作品;高年级段:增强声音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熟练的发声技巧,对不同音色的控制,声音具有张力,声部间的协调能力,排练反馈速度及时等。

3.5 突出合唱在教学中的育人作用

合唱团的训练通常更多地强调专业素养,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合唱的影响效果却是全方位的。

3.5.1 注重培养合作与交往能力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多声部的歌唱形式,在演唱过程中,注重声音的整体融合与均衡统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均衡和协调恰恰也是人际交往中最需要的。在歌唱过程中,懂得声音的和谐和声部的协调,是每位合唱团员必备的能力,教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注重降低个体化,强调整体效果,既要表现音乐,又要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3.5.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唱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智力发展、增强思维能力,这是由合唱艺术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在合唱排练过程中,不但要做到嘴巴唱、耳朵听、眼睛看,还要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地演绎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事态等,做到感情、形象和声音高度统一、协调一致,从而达到完美的合唱效果。

3.5.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团队能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和帮助他人。在人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中小学阶段处于关键时期,不管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审美意识都尚未成熟,这就意味着,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审美教育,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挥应该认识并运用合唱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优势,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3.5.4 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心灵和情感的结合,合唱中既要有各个声部在横向进行时的起伏,又要有在纵向关系时所需的声部协调。横向上,例如音乐走向、乐句、音量变化、力度变化等;纵向上,如声部间的和声走向、织体关系、音响平衡等,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合唱作品中纵横交错的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多彩的表现是合唱具备的独特优势,需要通过纵向、横向的结合训练,给学生带来综合的美感体验。

3.6 挖掘作品内在精神,注重多元文化的传递

合唱作品的表现若仅局限于优美的旋律、和声、音色等方面,这只能称得上是一首复杂的多声部练习曲。每首优秀的合唱作品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作品,从音乐形象的表达、不同作品体裁的积累、文化背景的深入分析等入手,这才是合唱排练的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多元文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生活,认识传统,认识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4.结语

广州自18世纪起就是连通世界的主要城市,是中西直接贸易的集散地,它不但给广东带来了空前未有的贸易繁荣,同时也使文化、艺术和理念的互通更加广泛,是中国百年美育的重要发祥地。珠江地区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在新的时代,经济的稳步发展是推动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动力,这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合唱作为一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式,从幼年起便灌输了合唱的思想,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合作、信任、鼓励的意识。因此,我们要以合唱为载体推动素质教育,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合唱教育的发展,使学校合唱教学更加科学合理,让更多中小学生热爱合唱艺术。

引用:

①孙歆然,《浅谈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广州市中小学合唱节为例》

猜你喜欢

合唱团排练广州市
舞动未来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