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渡口笔记

2023-09-03高春林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山花渡口村庄

高春林

蓝河,似是从北方迤逦而来,而后在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村西的寨门外停泊,泊出一个水泊码头。站在寨墙上,看那蜿蜒而来的河流泊就的一湖碧水,或可想象一下历史的蜃景——雾锁远山,行船如梭……每一只启航的船皆是时间长河的浪花。夜幕下,点点星光悄然照临登岸的远航人,他们暂且结束了旅途的日月之行,踏上码头,匆匆地走进这个渡口村寨,有一种归梦般的迷离之感。在我的想象里,这是一个迷离的时刻。

蓝河是郏县的三大河流之一,汝河浩荡流长,青龙河以清澈之水注入城池,蓝河来自大禹之都。《水经注》记载,蓝水“出阳翟县重岭山”,大致发源于禹州市文殊镇,穿过郏县安良镇以北的山系。及至李渡口已有大水泱泱之阔。历史上,李渡口和中原大地上所有的农耕村落一样,土墙灰瓦,逐水而居,人们开荒刨食,生生不息。相传,这个村落的神奇在于建造在龟背之上,并有“五龙缠龟”之说。一个神秘的地理传说,契合了中国古文化中趋吉避害的精神向往。

这个小村庄当地人叫“列埠口”,整个村庄西邻蓝河,据说明洪武年间依河建起了一个渡口码头,史称蓝河码头。后来,一个迄今闻名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途经这里,茶船停驻成埠。万里茶道是一条中俄茶叶之路,贯通南北。南起武夷山,途经大半个中国以及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恰克图,从清朝咸丰时日益兴盛。无论怎么说,蓝河悠悠,绿水长流,一个水道围拢的村寨,开启了李渡口商运、交易、客居的码头繁华。

建筑是凝固的时间。而时间长河中每一处的建筑都在记录着人类过往、兴衰的表情和姿态。河南大大小小的村子几乎都有一段历史,皆可称“古村落”。一些共同的建筑元素,譬如石墙、棚门石、把石,尤其是棚门石及其所衍生的寓意门庭显贵的“丈石”,构成了不同的村庄石语,很多村庄都有石头筑起的寨墙。李渡口就是这样的所在,不同的是一条漕运泊于寨外,多出了一个码头,这也意味着多出了一种来自四方、山水朝供的水运繁华。

喧嚣褪去,岁月变迁,铅华洗尽,那些石头与古砖、灰瓦所解构的楼宅庭院,归位于一种朴素的风景,令人回味和追问,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时间之流长、万物之灵韵。我下意识里对这种朴素的古典美心生情愫。一棵百年老榆树,一条青砖墙面的老街,让我有一种归来般的恍惚感。这种感觉奇特而悠远,使我感到这样的造访或曰行走带来的是身心安宁。

一个长满青草的院子,就是李义仁故居。庭院已然不见院墙,房上的瓦松、门前的古树、砖石筑起的房舍,在诉说着岁月沧桑。门前那一丈多的铺门石,虽有断裂和风化之痕,但依然显露出显赫的气势。一个有着“丈石”的庭院,是一种家族势力甚至人格力量的象征。李义仁就具有这种人格而被后人所记起。据载,他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个监生,当时黄河决口,他受命治水患于郏县段,日夜苦干,大功告成,授皇封车辇——“天下第一监生”。具体的细节以及劳苦已不得而知,而久远的时间里,村庄还记着这一段历史。他们的记忆里深藏着敬畏和看不见的骄傲。

在一个叫作水一方居的院子,我看到了中原建筑中带有“卍”图形的石雕窗户。这种带有“卍”图样的石雕建筑在河南村庄比较少见。这是佛教的一个吉祥标志,起源于古印度,在传说中有金光,如来佛胸前就带有“卐”符号。一说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唐玄奘、鸠摩罗什将其译作“德”,意味着吉祥以及一些善果缘于德。学者菩提流支则译作“万”,意思是万物吉祥而有永恒。武则天于长寿二年(693)将其定为“万”来读,即“吉祥万德之所集”。古代用在窗户上,便有了“万字窗”之说。在这个古老的庭院里,在一个石雕的万字窗前,光透过树梢晃动的叶子散落下来,一个院子似乎瞬间澄明起来。

一个雨天,我在李渡口街道慢步,雨水淋漓地下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走进一个古老的院子,一个独立的三间架构的房屋,在雨中颇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味道。门前屋檐下有一席空地,屋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老者从屋里走来,说:“屋里坐吧。”我连忙拱手:“不了,借你的地儿躲会雨。”他笑说:“哪呀,大家的地儿。”我问:“这屋有名字吗?”他回答:“明代,官家的。”我仰望上方,看到“德产百禄”的雕刻文字。

在明代,官邸都有着精美而优雅的装饰、色彩,规整的院子、楼宇、厢房、景山,一应俱全,尤其是明中期建筑结构严谨,且有等级规制。这个房舍看上去颇有明代的建筑风格,一个标识牌上标记着:官宅屋。院墙已消失,宽阔的空地上一个孤立的房屋似有无限苍凉之感。

这是一个时间深处的建筑,立柱、栋梁以及构造使我想到明代建筑的隐喻之词——栋梁之材。我不由仰望屋顶——柱子上边是一个抖拱,柱子顶着大梁,大梁撑着栋椽……栋梁,就这样撑起一个房屋、大厦。

墙倒屋在。通俗的说法“墙倒屋不塌”。这是建筑的艺术,有人说,建筑是一种生命的再造。我第一次感受到在这样的村庄一种木质建筑体系的魅力——平衡、稳固与坚定。我曾有过震撼,是丽江的一次地震,在那个自然带来的灾难中,现代钢筋水泥铸就的房屋坍塌了,古街上的老建筑却神奇地矗立着。我也看过河南偃师兴福寺那个独特的木质庙宇,几乎就是研究豫西佛教建筑的一个标本。还有河南临颍的洪山庙,十六根立柱,重梁起架,属于典型的“墙倒屋不塌式”建筑。这种文物遗存在乡村罕见。而在李渡口,一个题作“德产百禄”的明代屋宇屹立在这天地一隅,经风霜雨雪几百年,构成了一个恒久的存在,似乎在讲述着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美和生命力——历史在风雨中飘摇,而建筑在风雨中独立。

李泽之是惬意的。在为自家山墙做出那个叫歇山花的浮雕图案时,他一定看了很久,一定兴奋不已。作为一个秀才,他长时间里内心都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梦境,并为这个梦境去行走,甚至奔波一生。我想,这个山花就是他梦境的一次描绘和讲述。李泽之没有想到的是,山花竟然烂漫了几百年,之后还被称为“中原第一花”。

记得小时候家里盖房子,我在山墙头的滴水檐下做过一种花绘,当时什么也不懂,但依稀记下了房子上的彩绘,知道了什么是山花。现代建筑中的山花统指传统建筑中歇山式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墙面那个浮雕绘图。我在李泽之的宅院看这些山花时心生疑问:历经风雨几百年,这些山花为什么依然完整而鲜亮?这里的山花有着水花的幻影——一些造型看上去皆是白色浪花幻化而成?

忽然想起这原是个水寨。对于李渡口人来说,水是他们的福祉,这个山花以水花为造型在预示这里有一条母亲般的河流——蓝河,这里是一个水色世界。重要的是人们在祈愿一个世界万物滋长,源远流长。在中国,水也是德的象征。由德而生“百禄”一直是这个村庄崇尚的一个传统。村人说这些山花都是水洗过的。我一时有些迷茫,什么叫水洗过?原来是说山花皆是水洗的材质(水中沉淀的石灰)辅以水熬的上等糯米磨成的粉浆,然后浮雕出来的,即可一任风雨而不变形色,历久弥新。

如此说着,不由对那山花多看了几眼。在李渡口,每一个山花构图各异,但都蕴含着一种市井繁华的人间况味。你看那麒麟与凤凰呈祥而动,麋鹿、双鱼、莲花、牡丹,还有寿桃、如意等图案融为一体,浑然成趣,且各有寓意。它们构造了一个象征的世界,也几乎汇集了人类的一个个梦想。如此看,山花就是一个祥瑞图。一个光明般的图谱,悬浮在山脊之上,寓意着祥瑞在昭示着世界,也在寤寐之间照拂着一个家族以及行走的旅人。

猜你喜欢

山花渡口村庄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山花子
我的小村庄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待到山花烂漫时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村庄,你好
渡口
圣洁的山花
秋天东山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