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善稳粮保供稳地保产新型全链模式的探索

2023-09-02浙江省嘉善县乡村振兴办314100王枕旦

新农村(浙江) 2023年8期
关键词:嘉善种业粮食

浙江省嘉善县乡村振兴办(314100) 王枕旦

浙江省嘉善县农业农村局(314100) 凌 微 许悦青

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嘉善农科所(314100) 孙雪婷 王维艳

浙江省嘉善县素有“浙北粮仓”称号。近年来,嘉善以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粮食生产连年丰产丰收,但随着乡村业态变化,农业“双强”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基本情况

嘉善目前保有粮食播种面积32.5 万 亩(1 亩=667 平 方米,下同),总产量14 万余吨,且水稻优质化率达85%,但也面临诸多问题。

(1)粮食生产面稳量增,相对效益低影响种粮积极性据统计,近年来嘉善种粮成本呈刚性增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涨了近一半,远超粮价涨幅。另外,农资价格、农机作业、土地流转费等不同程度上涨。以一季水稻亩产550 千克计算,单价2.66 元∕千克,产值1 463 元,扣除物化和劳力成本700 元,亩利润763 元(未扣除土地流转费),一定程度上影响粮农积极性和粮食产业发展。

(2)粮食主导地位稳固,劳龄老化折射出人力储备不足嘉善地处长三角,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快。目前从事粮食生产以60~70 岁老人为主,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粮食生产后备人员的缺乏,不利于粮食生产规模化和社会化发展。

(3)粮食种业刚刚起步,粮油全链建设缺乏关键支撑嘉善粮食生产虽在水肥高效利用、粮食收储、现代流通等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上有一定突破,“公司+品牌+基地”全产业链订单发展模式也基本成型,但在优质良种自繁、生态绿色栽培、病虫智能测控、营销品牌塑造上不够深入,在新品种选育上起步较晚,制种产业未形成,“育种+生产+加工+仓储+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中关键性链条仍然缺少。

(4)粮食要素保障扎实,产业转型导致稳控压力依然存在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强劲,虽然通过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和提高,但种粮效益偏低,非粮化压力依旧,部分农户自发流转,外来大户掠夺式种植产生较多不利影响,稻渔共生等稳粮高效模式推广有待加强。

2.主要做法

(1)用好政策落地这一关键,严守红线增底气 一是严管耕地守红线。一些粮地流转后种植苗木、水生作物,有些甚至养鱼等。对此,嘉善出台“八个严禁”负面清单,加强引导腾退,明确树木等附着物和青苗补偿、鱼塘等腾退标准。二是全域整治守红线。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沃土工程示范等行动,全面实施耕地培肥措施,提升耕地质量。三是高标建设守红线。统筹各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使部分碎片化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食功能区,成为省级水稻高产百亩攻关的重要窗口。

(2)把握要素保障这一法宝,稳定粮食促增产 一是严管粮区稳粮食。为减少抛荒,鼓励多种粮,出台扶持政策,对持有预征地租赁合同的大户,经镇(街道)同意并出具情况说明纳入补贴范围,全年稻麦复种50亩以上的生产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有力促进了粮食扩面。二是科学流转稳粮食。加大对粮食功能区土地流转补助,对连片流转、复种指数等达到要求的村级集体给予补助,稳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三是集成服务稳粮食。制定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创新成立“肥药”社会化服务队,全年开展施肥服务,减少化肥投入。在全县各镇(街道)分别建立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同时建立绿色高产千亩示范片,带动生态绿色种植。

(3)突出科技赋能这一关键,提升效益促增收 一是丰富种植模式。大力发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油菜多功能利用、稻渔共生等模式,实施好“水稻+”,提高温光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全面推广“嘉67 等优质品种,集成示范水稻“一基一追”侧深施肥、“两壮两高”配套技术、绿色防控融合等。三是配套关键技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以生态调控为主,组装生物防控、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技术。率先在全省创建千亩“零化学农药”示范区。

(4)探索产链拉伸这一手段,做精品牌促增效 一是精品示范做品牌。以省级“五优联动”试点县为抓手,在原有奖励基础上,对订单履约率100%的1A 到4A 级信用订单农户,分别再予不同奖励。同时,对“五优联动”试点的订单额外给予优质粮加价。二是精准补链做品牌。在优质粮收购等环节,推动“混合型”向“单一型”转变,以单品种专仓储存保证质量。选定“嘉67”和“秀水香1 号”作为单品种储存品种,分品种统一收割、统一交售、统一烘干、统一保管,做到优质稻谷分仓单收、专仓储存,严把入库管理关。三是精致米业做品牌。以“嘉佑美米”等品牌为主打,冠以“银加善”公共品牌,带动周边粮食(农机、植保)类合作社、规模大户发展优质米。通过“粮企+品牌+社户”联结机制,以产加销全产业链闭环运营,实行订单“价外加价”机制,实现了粮农、粮社、粮企共赢。

3.发展思考

(1)破除“种粮不赚钱”惯性思维,推动稳粮保供与高效增收互促共进 要把粮食高效绿色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稳粮增产的突破口、促农增收的工作抓手,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强农路子,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推广优质品种的新型道路,推进绿色高产创建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革新“守地就保粮”传统思路,推动农业“双强”与粮经“双丰”同频共振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进粮食生产装备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强化,利用农业双强大驱动,推动粮油种业大发展,探索稻渔共生、稻经轮作、稻麦油多茬等高效模式,推进粮油产业“深、专、精”发展,打造智种示范方。

(3)探索“全链抓米业”新型架构,推动产业变革和模式创新齐头并进 鼓励和扶持各镇(街道)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及村级专业合作社,探索米业实体化运营。全县20余家农机服务主体通过“合作社+基地+社会化服务”运作链条和“企业+品牌+社户”联结机制,辐射带动600 余家规模种粮大户种足粮种好粮。

4.对策建议

(1)一条红线坚守不懈,实现新形势下稳粮保供的形态转型 以稳粮保供、做强种业、增产增收为主线,强化耕地保护,用硬措施实现扩面增产能,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确保全县永农和粮功区种植粮食作物。同步优化全年粮食结构布局,推动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推广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加强粮油生产新技术、新制剂、新模式的集成应用,积极开展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2)一组产链多元激活,实现新时代下米业振兴的模式转型 实施现代粮食产业全链化转化行动,建立粮食生产核心基地培育创建智控示范区,实现粮食耕种收烘全程智能化。依托合作社,建立现代服务链,提供耕种收全过程机械化、社会化、集约化、保姆式服务。在3 家涉粮企业开辟若干“共享创业体”,出台一揽子共享共创政策,培育若干具有嘉善特色、充满希望的“粮共体”。

(3)一个种库本地质变,实现粮油智种的品质转型 实施现代粮食种业集成化培育行动,开展粮食优种引育,打造一批现代种业基地、联品试验基地、引种转化基地、数字化种业基地。开展粮食制种推广,打造万亩“智种小镇”和千亩“制种特色村”,同步培育若干制种示范户。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筹建植物组织培养室和当地老品种鉴定繁殖圃,促进当地土、特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加快产业化进程。

(4)一排孵坊海纳百川,实现人才培育的效率转型 建立“农科所+示范镇村+辐射片区”三级创业创新孵化框架,加快对接各类科研院所,培育若干种业孵化器,每年引进一批、筛选一批、转化一批、示范一批,不断释放新品种红利。同时,成立由首席农艺师组成的实施小组,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5)一揽政策保驾护航,实现优粮高产的杠杆转型 统筹各级惠农扶粮和种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粮食种业基地数字化改造、机器换人、绿色智控等建设,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企业配套设施扩容、现代粮企引育壮大及品牌塑造、粮食种业人才、青年农创客培养。

(6)一批品牌叠加发力,实现善城好米的时代转型 实施粮食品牌工程,充分发挥“银加善”公用品牌作用,构建“银加善销售门店+合作社子品牌+善耕未来科研服务品牌+绿色优质基地+创建区农户”品牌运营体系。创建县级展示销售中心,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销售,实现本地人能吃到本地优质大米。

猜你喜欢

嘉善种业粮食
全国著名散文诗人采风创作活动在嘉善举行本刊主编应邀参加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的粮食梦
浅谈融媒体语境下的多视角创新——以《最奇妙的一日游 看砥砺奋进的嘉善》为例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