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理高考综合题解答策略及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以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卷第17题为例

2023-09-02深圳市外国语学校

中学政史地 2023年21期
关键词:纳木错分水岭西风

●深圳市外国语学校 巢 婷

一、原题呈现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

二、材料处理

对材料的处理包括对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文字处理就是将题目中的材料转化成地理词汇;图片处理就是通过图片提取区域、图例等地理信息,把图片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以本题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材料,括号内表示解读内容: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错”一般是西藏地区对湖泊的别称),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湖泊面积大,海拔高,补给来源丰富,可提供丰富的水汽)。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曾”字说明历史上湖泊海拔为4748m)。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仁错海拔低于纳木错)。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雄曲补给纳木错,那曲补给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受到夏季风影响,夏季有降水),冬半年盛行西风(联系前文,暗示不仅有夏季风,冬半年还有西风影响),在10—11月期间(冬半年,注意时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东侧区域有充足的水汽、上升冷却凝结的降水条件,注意“多”这个定语)。

三、审设问

审设问的难点在于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等。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时间、地点的地理尺度。“简述”可只描述地理现象;“分析”“说明”时必须要有因果逻辑;“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的角度进行答题。最后再根据分值进行分点安排,一般按2分为一点。以上题为例,第一问中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6分)此题分三点答题,我们的主攻方向是降水多的原因,涉及的知识点是降水条件,从时间状语来看,10—11月份是处于冬半年,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受到西风的影响,从地点来看该地位于纳木错东侧,地势较高,有水汽抬升的条件。第二问中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6分)此题可分三点答题,该题的主攻方向是分析虚线框内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可知,河流侵蚀有溯源侵蚀、下蚀、侧蚀,虚线框内雄曲补给纳木错,那曲补给仁错,且在方框内河流形成明显的弯道,分水岭位于此处,因此答题时可从侧蚀角度说明河流水系的演化,结合此处的分水岭不断受到侵蚀,切穿分水岭后可形成河流袭夺。第三问,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8分)此题可分四点答题,要从全球变暖的角度出发,分析纳木错和仁错贯通的可能性,二者原本曾经贯通过,后因为纳木错水位下降而分离。若全球气候变暖,纳木错接受冰川融水补给水位上升并超过分水岭海拔时,二者可以再次贯通。

四、答题

分析完题目,组织语言也是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要注重答案的表述要严谨、有因果、有逻辑,除了从主谓宾、状语、定语等方面寻找答题方向,也要从材料、图例、上一个设问,并结合知识框架和生活常识等方面进行补充,多角度答题。结合上述方法,上题的答案可以组织为:(1)①10—11月为冬半年,纳木错东侧区域受西风影响较强(2分);②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2分);③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水汽抬升易产生地形雨(2分)。(2)①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2分);②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2分);③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2分)。(3)①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2分);②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2分);③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增加,湖面上涨(2分);④当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2分)。

五、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在平时备考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一般材料文字越多,题目难度越小,这样对考生来说也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材料的处理包括图文信息的转化,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应用好教材,将试题中的文字转化成教材用语,同时也要注重对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读懂图,而且在图中能提取地理信息。注重细节,借助材料中的标点符号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把握材料的发展方向。

2.教会学生养成审题的好习惯。

在审题过程中学会借助语法找到答题的方向,注意设问的题型,有的放矢,抓住关键词。

3.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思维建模。

考生经过几轮的地理复习,往往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遇到地理综合题的时候经常头脑一片空白,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设计,把点状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做题时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同类型的问题进行思维建模。

4.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学生答题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表述不准确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不清晰、卷面不整洁等,因此在平时备考中,注重对地理术语的使用和答题逻辑的训练。

猜你喜欢

纳木错分水岭西风
古道西风(水彩)
轻轻松松聊汉语 纳木错湖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2019,一定是个分水岭!
纳木错美丽的天仙
纳木错湖的蓝色魅力
物探在纳木错西部蛇绿岩片带中找镍铁矿的应用
“华北第一隧”——张涿高速分水岭隧道贯通
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