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思考

2023-09-02杨利红

创造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办学

◆ 杨利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要求,指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云南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提升云南省产教融合水平。

一、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

近年来,云南省把深化产教融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体系,推动提升产教融合水平。2018年以来,云南省相继出台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云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校企合作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云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已建立产业学院48个,合作企业49 家,国有企业占比11.7%,开设专业数117 个,在校生人数近2.7 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全校就业率2 个百分点。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88 项。全省高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单位近1.1 万家,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近21 万个,共建实训基地1200 个,合作建设专业数496 个,合作企业提供师资6141 人,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近16 万人次,校企双方技术合作项目327 个。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已和3262 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近4.7 万个,共建实训基地353 个,合作建设专业数405个,合作企业提供师资1714 人,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近4.3 万人次,校企双方技术合作项目419 个。全省建立55 个职教集团,合作办学专业数400 余个,合作办学学生数达6.4 万人,年度经费投入近750 万元,师资交流5000 余人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服务项目1300余个,联合开展培训33.5 万人次。

第二,产教融合形式内容多样。在云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各自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结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和目标,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合作形式、合作内容。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双元三层五融通”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联合云南雄风、中航联盟、云南港翊航空等成员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管理层组建工作组作为决策层,职能部门组建工作小组作为管理层,专业教研组、企业班组作为执行层,做到教师师傅、学生学徒、标准课程、教学生产、毕业证与技能资格证书“五融通”,是云南现代学徒制的优秀范例。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实际,瞄准市场缺口大、培养周期长的岗位需求,联合企业开办“就业前置订单班”,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将入职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相关课程前置到对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精准化、规模化的人才输送。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国宝武昆钢公司优质办学资源,实施了“三区四化六融合”国企办学模式。“三区”,即“校区、厂区、社区”三元融合。“四化”,即办学机制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产教一体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办学形式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一体化育人机制。“六融合”,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企业人才需求、专业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国企办学模式。该成果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三,探索服务项目服务园区。云南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职教园区规划建设、学校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主动积极探索融入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的途径。云南农林产教融合示范园区高起点规划,地处昆明安宁国际陆港物流园区核心圈,临靠大型农林产业文化综合体,初步形成了以农林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和产教融合片区。园区发展规划得到了昆明市安宁市政府的支持和批复,将所在片区作为新型职业教育重点区域进行打造,并将产教融合规划统筹纳入整个职教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形成了教育与产业、产教融合与区域发展规划同步联动的格局。

二、云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政府在产教融合中是发挥支持和引导的作用,出台的政策明确了合作方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但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职责、义务和收益划分并没有明确规定,难以保证校企双方利益,会逐渐减弱各方参与性。目前,产教融合的政策较为宏观,存在经费保障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具体、合作目标不明晰、利益关系不清楚等问题。尤其是产教融合涉及的资金、设备、场地等合作指导不明确,缺乏负面清单指导,使得学校、企业双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缺乏政策依据,实施困难。

第二,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从实践来看,学校和企业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企业参与程度不够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学校实训与企业需求相脱节,适岗就业能力不强。学校以开展理论教学和浅层次的实践训练为主,实训设备短缺、落后,满足不了技能训练需要,难以满足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三,产业服务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大使命。但目前云南职业院校还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时,受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影响,现阶段云南省很多行业协会都名存实亡,自身统筹能力欠缺、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不具备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在促进产教融合中发挥的作用就更小。由于缺乏行业协会的深度参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主要以满足单一企业为主、是点对点的合作,能够服务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还亟待发展。

三、加快云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建议

第一,研究细化专项政策。保证产教融合高效实施,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准入机制,积极拓宽企业参与的有效途径,坚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信心,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相关部门强化配合,共同打好政策“组合拳”,深入挖掘增量政策空间,从用地、金融、税费减免、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

第二,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对接,统筹全省区域优势设置特色专业,重点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社会经济贡献大的专业,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滇中区域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滇东北加快升级改造钢铁冶金、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传统专业;滇东南发展化工医药、现代农业相关专业;滇西区域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和旅游服务业、现代种植等专业;滇南和滇西南发展绿色循环产业、现代农业。各区域在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基础上结合新兴技术致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第三,构建多元办学格局。产教融合参与的主体有政府、行业、高职院校、企业等,要积极寻求多方价值共通点,推动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办学格局,把产教融合推向深入。支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建设多元主体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企业根据校企合作办学成本获得合理回报机制,鼓励职业学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服务产业升级,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第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产教融合实施成效纳入政府、企业、学校绩效考核。把融合程度、就业质量、服务贡献量化为考核指标,构建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将促进就业、服务产业作为产教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创新,做到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第五,构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整合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数据,形成围绕产业结构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引导行业依据自身资源进行配置,做成专业度高的职业教育群,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通过搭建的信息平台共享双方资源和环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训工作中,培养出可以适应不同工种的专业技术人员。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办学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