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崭新篇章

2023-09-02

创造 2023年4期
关键词:楚雄建设发展

◆ 刘 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团结带领楚雄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助力发展,以重要工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专班领跑发展,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推进发展,力争GDP年均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末GDP 达2500 亿元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出楚雄贡献。

一、打造现代楚雄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要求,以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产业链打造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5 个千亿级产业,培育烟草、新兴服务、数字经济、绿色化工、金融等6 个百亿级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努力在产业强州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5年,千亿级产业支柱地位全面确立,百亿级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80%左右。

二、打造活力楚雄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国有企业、投融资、农业农村、财税、科技创新、社会和楚雄高新区管理机制等领域改革,努力改出效率、改出活力、改出动力。立足楚雄发展楚雄、跳出楚雄发展楚雄,深入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增进与昆明、玉溪、大理和四川攀枝花等周边地区合作交流。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驱动发展内生动力。打造楚中、楚东、楚北三个城镇群,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让广大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2025年,形成一批改革典型及经验,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层次进一步拓展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持续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

三、打造绿美楚雄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加强“三线一单”管控,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金沙江、礼社江、龙川江、星宿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国土绿化,构建以北部乌蒙山和百草岭、南部哀牢山以及金沙江干热河谷带、红河干热河谷带、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为支撑的“两屏两带多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建设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70.5%以上。

四、打造幸福楚雄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采取创业带动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困难群体就业等措施,以扩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农村弱”“城镇紧”问题,持续推进省级职教园区、滇中大学城等重点项目争取和建设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健康楚雄”,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我们将努力在以下七个方面争取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夯实基础设施上取得突破。补齐交通、水利、能源、数据、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大姚至永仁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牟定至元谋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昆楚大丽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楚雄机场项目建设,争取及早开通乌东德水电站至沿江码头抵攀枝花市的客货航线,推进小石门、九龙甸等水源项目建设,实施骨干电网、城农网建设改造,推进大姚县冷链物流中心、南华县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00 公里,新增蓄水库容2 亿立方米,绿色能源装机达2000万千瓦。

二是在城乡建设发展上取得突破。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动楚雄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巩固扩大禄丰、大姚、双柏3 个县市“美丽县城”创建成效,推进永仁、元谋、牟定等6 个县创建工作,实施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改造,加快37 个重点支撑乡(镇)开发建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消除人均收入在1 万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做好武定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工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50 户以上自然村通村硬化路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5年,基本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建设10 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 个以上精品示范村。

三是在培育市场主体上取得突破。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市场主体孕育、出生、发展、做大、做强全生命周期扶持措施,加大创业贷款、抵押担保、产业基金等支持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快生快长。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兑现进市场主体活动,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努力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2025年,力争市场主体总数达30 万户以上。

四是在创新成果转化上取得突破。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围绕民族药、化学药、仿制药、种业、小包装食品、核桃精深加工、钛材、数控机床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钛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彝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粳稻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一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025年,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20 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 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00 户以上。

五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突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标发达地区,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优化、效率再提速。倡导园区“首章”责任制,强化保障,确保项目迅速落地。推进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避免重复评价。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中存在的“体外循环”“隐性审批”。建立重大政策措施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清理力度。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六是在招大商引强企上取得突破。加强产业谋划、项目策划、招商计划,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每条产业链梳理1 至3 户链主企业,强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填空式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深化与云南建投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力争在中国500 强企业引进上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年度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七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突破。立足全州县域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够、发展不快的问题,聚焦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健全完善与主体功能区定位、现行发展基础相适应的差异化县域经济支持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做特“一县一业”,促进县域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强化楚雄市、禄丰市核心支撑,增强大姚、武定、南华等县的关键支撑,力争有更多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争先进位。

猜你喜欢

楚雄建设发展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