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统计测度与收敛性分析

2023-08-30张云云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空间杜宾模型县域经济收敛性

张云云

摘要:“欠发达”依然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省情,县域经济的发展实力不强、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以安徽省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各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呈扩大的趋势。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基尼系数一直围绕0.2波动,并未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的警戒线,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安徽省内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从空间相关系数来看,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系数均为负数,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空间效应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地理位置相近有利于各类要素的流动,有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尼系数;收敛性;空间杜宾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3)04-0031-07

0        引言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构建高质量的经济空间布局与支撑体系。在该次会议中还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在稳定中求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资本、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快速流动,加快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GDP快速增长,实现了大部分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各县市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由于经济基础、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安徽的经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县域经济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组成单位,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安徽省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举措,能够缓和当前突出的经济失衡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针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研究还较少,暂时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安徽省存在着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区域差异较大等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1       文献综述

发展失衡是世界经济所面临的必然问题,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学者们围绕经济发展不平衡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沈肇章等[ 1 ]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具有绝对性和长期性两方面的特征。因此,要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徐生霞等[ 2 ]构建了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相近的区域进行识别,对比分析出区域内的经济差距在逐渐缩小;在研究中还提出根据夜间灯光数据也能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但是该方法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赵儒煜等[ 3 ]利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经济差异的演变规律与空间异质性。张明源[ 4 ]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核心是发展要素的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内涵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快慢不一、力量不均衡、节奏不统一的现象。本文中所指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侧重于经济差异。

国内学者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量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梁伟森等[ 5 ]计算了我国1995~2005年的泰尔指数,认为我国的整体经济差距呈V字型波动,将泰尔指数划分为四个区域后,各区域的经济差异表现的更加明显,其中县域经济对整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司秋利[ 6 ]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分析了城市灯光亮度和城市人均GDP的关系,根据拟合方程计算了县级行政单位的经济产出,测算出各个区域的经济差异指数,发现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典型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徐生霞等[ 7 ]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大湾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发现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全面解释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采用多指标进行评估更加科学合理。郑琼洁等[ 8 ]构建了发展不平衡测量指标体系,为研究我國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中涵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民生四个领域,主要包含了城乡和区域两个地区维度,在整体的指标体系中包括49个三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

在经济发展失衡的影响因素方面,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单一因素研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沈秋彤等[ 9 ]研究发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会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而扩大。王岳龙等[ 10 ]区域内的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越强。刘学良等[ 11 ]认为FDI的发展有利于降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但是所产生的效果较为有限。郑联盛等[ 12 ]以我国2000~2017年东北地区的研究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认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差异主要是由于区域差异、扶持政策、产业转型升级等多个因素所导致。刘家旗等[ 13 ]构建了门限回归模型,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门限效应主要来源于环境治理、资源禀赋、能源消耗等因素。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围绕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从内涵、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研究区域来看,主要集中我国东部地区的发达省份,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针对安徽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是集中在某一行业展开。其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测量也有所不足,大部分研究是采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最后,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发展贡献、收敛趋势等研究还较为有限。

2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统计测度

2.1       基尼系数及分解

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是测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方法,其中,泰尔指数可以用于衡量经济发展差异,但是较为适合经济发达地区;变异指数则比较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本文采用基尼系数作为指标来测算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基尼系数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公式(1)中,G表示总体基尼系数,n指的是安徽省县级行政单位总数,k表示安徽省的分区总数。

2.2       整体差异

本文根据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安徽省县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问题,研究区间选取2010~2021年,表1为安徽省整体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计算结果。

在2010~2021年间,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M型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较小。县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均值为0.189,最大值为0.229,最小值为0.171。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基尼系数一直围绕0.200波动,并未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的警戒线,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分阶段来看,2010~2013年间,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有所加剧;在2013~2016年间,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有所缓和;2016~2021年间,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V字型波动,先增大后缩小,在2017年达到了最大值0.229。

2.3    区域分异

安徽省六大区域的基尼系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整体上来看,所有区域的区域系数均未超过0.4,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从平均水平来看,六大区域的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202、0.141、0.166、0.104、0.173、0.173。在观察期内,皖中地区县域经济的不平衡程度更高,基尼系数呈M型波动。分阶段来看,2010~2012年出现小幅的增长,2012~2016有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16~2021年又出现了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皖西地区,基尼系数的变化呈现出典型的V字型,在2010~2013年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2013~2021年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得到缓解。在皖东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M型波动,发展不平衡性在2017年得到最大值。在皖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呈现V字型变化趋势,先开始下降再波动上升。在皖西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皖东北地区,基尼系数在2010~2011年表现出典型的上升趋势,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2018~2021年间,基尼系数开始下降。但是在2011~2018年间,基尼系数表现出典型的W型波动。

3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收敛性分析

3.1    绝对收敛检验

绝对收敛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之间的差異会逐渐消失,绝对收敛的检验方法包括绝对收敛β检验和α收敛检验。绝对收敛β检验指的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达到稳定的状态。为了消除异方差现象,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可表示为:

在公式(2)中,Yi,j,0和Yi,j,t表示的是第i区域的j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α和β指的是待计算参数,ε表示随机误差项。

α收敛检验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否会持续降低,变异系数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同时也被称为标准差系数,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在公式(3)中,CVt 表示t年度的变异系数,N表示地区的总数,Yit表示的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

3.2    动态空间模型

空间适用性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的 Moran'I的取值范围为0.222~0.343,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存在正向全局相关,表明选取空间计量学分析方法具有合理性。从差异性分析结果可知,安徽省经济发展在距离相近的县域中存在着空间依赖性,从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可知,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既有空间聚集,也有空间竞争性和空间溢出性。因此,本文通过构建权重矩阵,通过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得到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收敛特征。

本文的研究区间为2010~2021年,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分为皖中、皖西、皖东南、皖西南、皖西北、皖东北。在计量经济学中,空间模型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 14 ]。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考虑到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选择空间滞后模型作为本文的研究模型,模型的具体表示如下所示:

在公式(4)中,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α和β表示回归系数,φ表示空间相关系数,ε表示随机误差项,Yit表示的是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t为时间,在本文中为2010~2021年,i为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分为皖中、皖西、皖东南、皖西南、皖西北、皖东北。

3.3    收敛结果

空间模型收敛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模型1中,α表明的是收敛结果,从R2来看,模型的拟合优度不高,仅仅为0.130,但是F值为15.29,同时回归结果显著。α收敛是指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方差下降。即在安徽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皖南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会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效应,输出正外部性,推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省各县域之间的不平衡差距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会逐渐缩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发展速度会逐渐放缓,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发展速度会逐渐变快,进而使得省内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定。

在模型2中,β表明的是收敛结果,在控制时间效应和地区效应的模型结果中回归系数均显著,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41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β收敛是指初始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成反比。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初期,皖南等靠近东部发达省份的城市,经济增长的区位优势明显,受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强,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明显高于安徽省内其他城市,但是随着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总量扩大,其增长速度会逐步下滑,安徽省内其他地区由于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模较小,因而增长速度较快,这种增长速度的差异,会使得安徽省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日趋一致。从收敛结果来看,说明在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会降低,但是在不同县域中的稳定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实现各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识别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异,从而实现整个安徽省经济的平衡发展。

在模型3中,表明的是空间收敛模型的回归结果,SAR模型的BIC值和AIC值分别是0.038和0.043,模型的LM-Lag检验的p值是0.021,小于0.05,说明模型选择的科学性。此外,模型3的F值为113.20,拟合优度为0.217,说明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性。从空间相关系数来看,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系数均为负数,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空间效应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地理位置相近有利于各类要素的流动,有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以安徽省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通过深入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各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呈扩大的趋势。在2010~2021年间,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波动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表现出类似于M型的增长趋势,区域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基尼系数一直围绕0.2波动,并未超过国际社会公认的0.4的警戒线,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

第二,皖中地区县域经济的不平衡程度更高,基尼系数呈M型波动。在皖西地区,基尼系数的变化呈现出典型的V字型,在2010~2013年间,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皖东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M型波动,发展不平衡性在2017年得到最大值。在皖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呈现V字型变化趋势,先开始下降再波动上升。在皖西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皖东北地区,基尼系数在2010~2011年表现出典型的上升趋势,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第三,安徽省内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从空间相关系数来看,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相关系数均为负数,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空间效应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一定的作用,地理位置相近有利于各类要素的流动,有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

通过实证研究可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其中,产业结构以及区域间的资源差异是产生不平衡性的主要原因。

4.2    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各县经济的平衡发展。在当前安徽省内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还较大,主要原因是发展机会不均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资本投入较少,制约了各县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各县的经济差异,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营造出公平发展的社会氛围。在欠发达地区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强区域的人才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区域内部的要素流动,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另一方面,安徽省应该优化顶层设计,适当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补偿力度,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更新完善基础设施,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条件。同时,在制定全省或者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相关政策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

第二,增强县域之间的发展联动,建立经济的长效发展机制。在安徽省内的各县要持续提升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发挥经济发展的领先效应。首先,要加强各县之间的经济联动。打破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壁垒,欠发达的地区要积极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实现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发展新机制,实现安徽省内经济的高效发展;其次,要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发达地区点对点帮扶欠发达地区,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给与欠发达地区一定的帮扶,开发其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带动经济持续发展;最后,建立“一把手”流动机制,适当的将发达區域与欠发达地区主要负责同志轮换,让发达地区负责同志充分发挥管理才能,优化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

第三,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第三产业占比低,第一、第二产业占比高是安徽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发展能耗高、效率低、缺少优势产业,导致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因此,各区域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先进的发展科技,使得地方的高污染企业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的融入长三角或者向长三角靠拢,主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对本地区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行关停并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增长赋能。

参考文献:

[1] 沈肇章,陈酉晨.财政科技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100-106.

[2] 徐生霞,刘强,姜玉英.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资本存量再测算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5):64-78.

[3] 赵儒煜,许军.东北地区要素空间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7):1104-1113.

[4] 张明源.财政支出政策会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吗?——基于地方竞争框架下的讨论[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2):81-89.

[5] 梁伟森,程昆.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农村减贫效应:来自广东的实践[J].农村经济,2021(3):64-74.

[6] 司秋利.县域经济发展平衡充分的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J].统计与决策,2021,37(16):71-75.

[7] 徐生霞,刘强,陆小莉.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效应分析——基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视角[J].财贸研究,2021,32(10):14-26.

[8] 郑琼洁,潘文轩.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视角[J].财经科学,2021(11):36-49.

[9] 沈秋彤,赵德起.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2):43-63.

[10] 王岳龙,袁旺平.地铁开通、知识溢出与城市创新——来自中国289个地级市层面的证据[J].经济科学,2022(2):82-95.

[11] 刘学良,续继,宋炳妮.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动态、表现和成因——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22(2):152-167.

[12] 郑联盛,孟雅婧,李俊成.高铁开通、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PSM-DID模型的估计[J].金融评论,2022,14(3):39-61.

[13] 刘家旗,周桂芝,茹少峰.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2,38(16):108-112.

[14] 赵扶扬,陈斌开,傅春杨.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的理论进展与中国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22(9):43-63.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Countyeconomic Development Imbalance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Yunyu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Data Engineering, Bengb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Bengbu 233000, China)

Abstract:"Underdeveloped" is still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nhui provi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weak development strength and larg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f county economy, and other problems still exist. This study takes the panel data of Anhui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1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unty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 the whole,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of Anhui Province is not strong, the development speed is relatively slow,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 among counties is expand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has been fluctuating around 0.2, not exceeding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warning line of 0.4, and is at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level.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has a certain spatial aggregation eff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ounty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is all negative and has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patial effect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imbalance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los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flow of various factors, conducive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improve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rrow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between regions.

Key words:county economy;unbalanced development;Gini coefficient;convergence;spatial Dupin model

[責任编辑:许立群]

猜你喜欢

空间杜宾模型县域经济收敛性
Lp-混合阵列的Lr收敛性
END随机变量序列Sung型加权和的矩完全收敛性
中国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绿色增长效率及其空间溢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行为ND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完全收敛性
松弛型二级多分裂法的上松弛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