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衷找搭子的年轻人

2023-08-29王珮琦

方圆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小妍小玉社交

王珮琦

每次组运动局的困难,是运动爱好者小妍在大学生活中最大的烦恼。不过,这样的烦恼随着她找到了搭子而消失。

“搭子”,一种在年轻人之间迅速兴起的新型人际关系,意为“搭伙一起做某事的人”,如“饭搭子”“上下班搭子”“恋爱搭子”“旅游搭子”等。这是一种若近若远、切换自如的关系,在特定场所或情景下,双方可以如朋友般谈天说地、如恋人般形影不离。而脱离了这种环境,双方又自觉转变为礼貌的陌生人,保持相当的社交距离。小妍和她的运动搭子也不例外。

限定期间的熟络

小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喜欢游泳和打网球,但时常找不到人一起运动。“我的朋友们都比较‘宅。有的嫌弃游泳馆的水凉,去了一两次就再也不去了。有的不会打网球,我尝试教他们也没有太好的效果。而且,我也不太愿意和朋友一起玩这类带竞争性的运动,因为要顾及朋友的感受,没法认真畅快地打球。”小妍说,自己脾气并不算好,很容易在球场和别人起争执。

有一次,小妍好心纠正朋友打球的动作,但因为对方总是做不好,她便有些心急,语气不再像开始一样温和。小妍的朋友本就不喜欢打球,纯粹是为了陪小妍,所以她感到很难过,情绪也变得不稳定,对小妍发了脾气。小妍也觉得很委屈,二人便发生了争吵。

小妍说,她再也不想和朋友因为这种无意义的争吵而伤了和气,“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避免冲突的源头”。

为此,小妍打算找一个搭子,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找搭子的信息。一开始,小妍没抱希望,但是几个小时后,一个男生回复了她。两人一拍即合,约着打了第一场网球,后来就成了固定的运动搭子。

小妍说,她和这名男生并非同一专业,只是一起上过同一门选修课,合作完成了一次小组作业而已。“他在课上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存在感比较低,完成小组作业的时候倒是提供了一些亮眼的点子。多亏了他,我们组最后拿了不错的分数。”在小妍看来,这个男生思路很活泛,只是沉默少言,有些“社恐”倾向。

第一次打网球的经历很愉快。“很久没有打过这么畅快的球了,真没想到能玩得这么来!休息的时候我们聊了很多关于网球的事情,喜欢的球员、经常看的比赛等。”小妍说,这个男生的体力和技巧与她旗鼓相当,打球的时候她不需要刻意“放水”,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享受这份纯粹的快乐。现在,两人已经成了固定的运动搭子。

当被问到有没有和搭子吵过架时,小妍笑着说:“肯定有呀!不过这种架吵起来挺轻松的,没什么负罪感,也不怕破坏关系,甚至有时候都不是在吵架,纯粹是吼得比较大声,吼完就完了。”

(图片来源:CFP)

而且,把负面情绪消解在短暂的运动时间中,是小妍所期望的,“大家的课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都挺大的,运动和喊叫也算是一种发泄”。

小妍接着向《方圆》记者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她朋友身上的有趣经历。“我有个喜欢吃辣的朋友,她之前想找个辣火锅搭子,经朋友介绍正好找到了一个,结果对方却想借着‘找搭子的名义找对象。”

相比而言,小妍觉得自己能遇到一个契合的搭子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我們的关系真的很简单,就是一起打球,打完球就散场,甚至不会一起吃饭。”

在小妍看来,她的搭子好像身上有一个“人格开关”,打球时热情活泼,结束后就又变回了寡言的模样。“唯一的变化就是我们有时会一起走回宿舍,偶尔在校园里遇到了会打个招呼。”

是搭子还是朋友

从小妍的经历中,不难看出搭子这种关系的存在体现出“朋友”这一角色在个性化、差异化生活轨迹中的局限性,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新理念:更加注重个人私密性、工作学习与私人生活分离、必要的社交需求与低社交欲望之间的平衡等。在找搭子的年轻人看来,这事好处多多。

不想显得特立独行,是不少年轻人的诉求,一定程度的社交有助于他们建立形象。在这种意义上,搭子更像是一种刚需,能够帮人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偶尔相互帮个忙,在不安和焦虑中有个照应。

“学校里大家都搭帮结伙地行动,我一个人走总觉得有些不合群。但是我又不想交朋友,这成本太高了。所以找个人一起去吃饭挺好的,还能互相帮忙看东西。”正在就读研究生的珍珍说。

在珍珍看来,朋友和搭子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在某一领域内产生共鸣,如相同的口味偏好、相同的旅游习惯、相同的生活轨迹等。不同的是,朋友需要的共鸣要么多、要么深,并且建立在“入侵”私人领域的基础上。而搭子需要的共鸣则没有太多条件,往往只需要一个连接节点即可。

已经工作的洛特有相同感受。“做朋友之前往往需要互通一些私人信息,但职场上其实并不需要这些。而搭子的话,不至于太过亲密,还可以交换一些有用的工作信息,比如哪个部门最近打算招‘活水(指的是公司员工内部岗位调动)了,哪个公司准备大裁员了……这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还是挺有帮助的。”

(图片来源:CFP)

在越来越纷繁复杂的时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对隐私的保护,个人意识更加强烈。在搭子关系当中,大家心照不宣地保留着分寸感,不插手他人生活,不过度干涉他人隐私,仅仅是在某一段时间进行身体或灵魂上的陪伴。这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轻松的安全感。同时,几乎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利益交换,而搭子在这一属性上表现得更为纯粹,典型的如“信息交换”。在大厂中,更早了解信息的人、掌握信息更全面的人,更有机会先人一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可以说,搭子就像一张布在暗处,打通各个角落的信息网,灵活且高效,为职场人带来独特的价值。

如上所说,朋友关系是厚重的,像深扎于地下的树根,扎实且复杂。搭子关系是轻型的、简便的,像树上的分枝,有时轻轻一掰就能掉落。正因如此,二者的维系成本固然不同,斩断二者的难易程度更是存在明显差异。切掉一段朋友关系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断裂,也难以恢复,有时甚至牵扯到特定阶段的记忆和其他无辜的身边人。但搭子关系则不然,特定的节点一旦断开,这层关系则随之暂停;节点重新连接之时,便是搭子关系恢复之日。

“压力大到让人窒息的日子里,不想再花心思经营人际关系了。朋友叫你出去,多叫几次就不好回绝了。但‘社畜的愿望就是有个清净的周末。”洛特这样说道,“大家作为搭子,来去自由、互不打扰是默认的规矩。”

搭子现象的火热或许还与心理需求有关。毕业后尚未步入职场的小玉曾在亲密关系里受过伤害,“有时和他人真心相处,却发现对方只是勉强应付,甚至没有把这段关系看得很重要。我不喜欢这种失衡感,但我真的很怕孤独”。

如小玉所言,人们有时对高强度、高深度的社交感到疲惫和厌倦,对亲密关系感到失望,却又不想将自我完全封闭,这种心态便催生了“朋友-1”(以“朋友”作为基准关系,“+/-”代表亲密程度的增减)的搭子。一些搭子有着树洞的功能,因为互不了解双方的过往,人们更加容易地说出自己的苦恼,倾诉过后也不必有负担感。“而且搭子比较有新鲜感,这种快乐是朋友没法给我的。”小玉说。

诚然,搭子的存在能够给一成不变的社交生活带来新鲜的刺激,对他们来说,这是唤醒活力的好方式。以上种种对于调节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找搭子虽然有不少好处,但是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来去自如的特点赋予了搭子两面性。其优点在于方便,缺点也恰恰是不稳定。“当你的搭子有了更好的搭子时,你很有可能就得再找一个了,这时候心里还是有点烦躁。”珍珍说道。

搭子不似朋友、伴侣,是没有忠诚义务的。正所谓“没有最合拍,只有更合拍”,作为浅层次社交关系的搭子更是如此。这种关系很少具备高度不可替代性,也缺乏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纯利益的纽带让这层关系显得尤为脆弱。然而,人类最深层的本能仍是渴望稳定的。人类从单纯的群居,到建立氏族部落,再到建立国家,都是出于对稳定的追求。当我们说找搭子时,通常也是在暗指找稳定的搭子。因此,对搭子的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无可避免。“说是快餐关系,但真的结束的时候还是会难过一下的。”珍珍说。

“和搭子聊天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洛特告诉《方圆》记者,“因为不能算是走心的关系,那么我们说的一些话,朋友会保密,但搭子就不一定了,他们很可能会传出去,最后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有时候,搭子之间可能会存在利益冲突。不少人都有过被搭子“背刺”的经历,本以为是利益争夺下的净土,没想到却被对方将了一军,这导致他们对搭子关系的信任雪上加霜。

“搭子找多了,我都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交朋友了,跟之前的朋友好像也淡了。”珍珍诉说了她的另外一个烦恼,她觉得自己“退化”了,失去了与人深度交往的能力。这的确也是搭子的风险之一。很多人一开始只是不想深度社交,到后来发现自己不会深度社交了,当他们意图建立诚恳、深切的关系时,却发现不知从何入手。

对于这些人来说,搭子更像是一道把自己的内心防御起来的防火墙,并且这道心墙会随着惯性越筑越高。因此,我们在享受搭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要警惕自己对于搭子的依赖心理,察觉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调整,时刻关注内心的健康。

在众多类型的搭子中,旅游搭子的风险是最高的。小妍讲述了她和一个旅游搭子的故事:“我和隔壁宿舍的女生一直聊得都还不错,都喜欢出去玩、吃好吃的、拍拍美照之类的,最近淄博烧烤很火,我们俩就商量着一起去吃烧烤。”然而在去淄博的这趟旅行中,双方的心火却烧得比烤串下面的煤炭还旺。

小妍喜欢的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特种兵式旅游”,对她来说美食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项环节。而她的搭子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只要吃好了,剩下的时间都可以“摆烂”。这导致二人在旅游计划上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不仅如此,二人对于拍照的喜好也不同。“(她)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拍很久,又不好意思催她,憋在心里很难受。”小妍更在意人与景是否融洽、能否起到对当下时刻的纪念作用,她的搭子则更希望突出自己。

“还有旅行中的各种花销,两个人理念不一样,分摊不好很受折磨。”小妍说着叹了口气。

兴趣的浅层次同步能给人带来迅速匹配搭子的惊喜和快乐,不同的习惯、理念却能成为折磨搭子的一把钝刀。当矛盾升级,搭子不会倾向于低效率的沟通、调解,而是直截了当地忽视、任之,最终走向的结局往往是不欢而散。在更严重的情况下,搭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

“其实,有一次找搭子的经历让我至今还有些阴影。”小玉回忆,她曾经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大学生找旅游搭子,去××城市”的信息,想找一个旅游搭子。很快便有一个自称在当地读书的大学生私信她,说可以一起玩。二人便加了微信,开始简单聊天并制订初步计划。

“一开始还挺正常的,她说的一些信息都能相互印证、对得上号,所以我便放松了警惕,”小玉说,“但是后来,对方频繁地使用‘姐妹‘宝贝这种词,我开始觉得有点奇怪,总觉得她很刻意地在套近乎。”言语上的不适感给小玉敲响了警钟,她开始对屏幕后面的人产生怀疑。“直到后来,她说她订机票和酒店有优惠,还给我看了折扣截图,让我把钱转给她,她帮我订,我就觉得不对劲了,很可能是诈骗。”最后,小玉找了個借口拖延时间,删掉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后来,小玉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防不胜防。

许多不法分子会以找搭子的名义实施不法行为,轻则诈骗钱财,重则将人引诱至当地进行人身和财产的威胁。我们要善于察觉异常,当对方表现得过分热情和亲切时,我们则要冷静下来分辨其是否在尝试对我们进行诱导,从而保护自身安全。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房佳佳

猜你喜欢

小妍小玉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压力是个无孔不入的小坏蛋
好玩的“躲猫猫”
小妍的博物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