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快递奇闻录

2023-08-28火火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鲥鱼蒲松龄驿站

火火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今打开购物软件,下单后只需稍待几日,快递员就会把商品送到顾客手里。其实,快递从来都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在古代,人们想要寄送物品,也会想尽各种办法,由此衍生出了很多关于古代“快递”的趣事。

驿站、镖局、急脚递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水平?

中国古代驿站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就有了类似的驿站机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驿站制度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固定制度。汉朝时每30里便设有一个驿站;盛唐时期,驿站设遍全国,光是驿站的工作人员便有近两万人;元朝更是强化了驿站制度,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即使是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元朝政府也设立了驿站;明清时期,驿站依然是王朝统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清朝还曾在京师设“皇华驿”,相当于全国驿路的总枢纽。而邮驿最高日速度可达800里,俗称“八百里加急”。

除了驿站之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快递种类。比如,北魏时期曾经设置过“函使”,就是专门负责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与现代邮差相似。类似的快递机构明代也有,叫作“行人司”,里面的衙役叫作“行人”,这是一个专门负责跑腿的岗位。和普通的驿卒不一样,行人是有编制的朝廷“公务员”,只不过职位低微,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九品芝麻官。

宋代时效最快的快递叫作“急脚递”。沈括《梦溪笔谈》里就曾提到过:急脚递是最快的,只有传递军情时才用。后来又出现了金字牌急脚递,这种急脚递用红漆黄金字的木牌作区分,光亮耀人眼目,驿马每天能行五百多里。此外,宋朝时还曾设立过一种“斥堠铺”。斥堠,原为边境上设立的放哨和侦察的哨所,南宋时将其与通信、传递合并成一种通信机构,称为“斥堠铺”。不管是“急脚递”还是“斥候铺”,都是为了国家军事而设,若是府县之间需要传递公文,则需要利用被称为“摆铺”的机构。跟宋朝相似,金、元两朝,也设立过“急递铺”,这些机构都是为了军情和战争服务的。

除了运送军情和公文,运送粮食也是重中之重。明朝迁都北京,传统的产粮地区在江南,为了方便粮食物资进京,朝廷便在各水陆交通要道设置了叫作“递运所”的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运送粮物,以保证京城粮食供应。

军情、公文、粮食运输,几乎都是国家层面上的“快递服务”,古代私人物品的运输,则主要依靠“民营快递”。明永乐年间,宁波帮商人首创“民信局”,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等。到了清代,镖局的发展达到巅峰,跟民信局业务略有不同,镖局通常运送一些奇珍异宝,很少运送普通商品。

孔子、高欢、蒲松龄他们都曾当过“快递小哥”

1972年初,甘肃嘉峪关市的戈壁滩上,一处魏晋时期的墓葬群被考古发掘。这片古墓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壁画。其中的《驿使图》,描绘的是一位古代“快递小哥”疾驰飞奔在驿道上传送快递的情景。

《驿使图》大概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快递小哥”形象资料。从先秦开始,平民就需要承担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无偿劳动),帮朝廷跑腿送快递就是徭役的一种。直到宋太祖时期,才用军卒取代平民,专门设置了“递卒”。

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人,都曾与收递信件、物品打过交道。孔子就曾当过季孙氏家的“委吏”,即仓库管理员。他虽然不需要自己亲自送物品,但是却需要负责接收物品,进行仓库管理的工作。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因为触怒了掌权太监刘瑾,被贬到了贵州龙场驿当驿丞,负责公文、信件收递等相关工作。

清朝康熙年间,蒲松龄曾应同乡好友孙蕙的邀请,前往高邮担任幕僚。他受孙蕙委派管理盂城驿驿务,盂城驿在江苏高邮,也是当时大运河上最繁华的驿站之一。蒲松龄在任期间,经过考察发现,表面繁荣的盂城驿其实面临着许多问题。后来,他代写了一篇呈文上报给上级有关部门,后人将这篇文章命名为《高邮驿站》。在蒲松龄看来,盂城驿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缺口太大,入不敷出,一旦有重要接待任务,根本难以负担。眼看盂城驿就要关门大吉,蒲松龄向上级寻求资金和政策支持,才让危难中的盂城驿得以喘息。

但是,并非所有担任这份工作的人,都不需要亲自递送文件或者物品。《北齐书·神武帝纪》记载,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曾经“为函使六年”,就是上面提到的专门负责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但即便是属于国家编制的公务员,函使的地位也并不高。有一次,高欢送快递到了洛阳,负责和他交接文件的令史叫作麻祥。麻祥看高欢累得气喘吁吁,便送了一碗肉给高欢,让他补补。高欢不懂规矩,接过肉之后便坐下吃了起来。结果麻祥大怒,认为高欢只是一个卑微的函使,居然敢在自己的面前坐下,实在是大不敬,于是用鞭子狠狠抽打高欢,足足打了四十几鞭才肯罢休。

“闯王”李自成在历史上也算闻名遐迩。他早年曾经在银川驿当过驿卒,后来由于驿站裁员,李自成丢了饭碗,于是揭竿而起,攻入京城,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即便函使、驛卒这些职务品级低微,但政府对这些工作人员要求却很严格。秦朝《行书律》中的“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就是关于驿站等工作人员的要求,即老弱病残和不讲诚信的人,都不能委派送信。

荔枝、鲥鱼、人脑袋那些令人脊背发凉的货物

杨贵妃爱吃荔枝众所周知,每年荔枝成熟,唐玄宗便让驿使快马加鞭将荔枝运入京城。三天左右的时间,将岭南的荔枝运输到京城长安,可以算是当时最快的运输速度了。历史上,利用驿站运输水果的,不仅仅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后汉书·和帝纪》中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南方的龙眼、荔枝要趁着新鲜运到都城,途中需要不断换人换马,路途艰辛,许多驿卒因此死在了运输这些水果的途中,可谓是“奔腾险阻,死者继路。”

除了难以保存的水果,水产海鲜一样可以运输。明朝统治者特别喜欢吃鲥鱼,鲥鱼每年4~6月从入海口回到淡水繁殖,产卵后再回到大海,捕捞期短。为了运输鲥鱼,明代在南京专门设置了鲥鱼厂,而且在厂内建设了冰窖,每年鱼汛来临时,便征发附近渔户捕捞鲥鱼,精选后从冰窖取冰,将鲥鱼冰冻保鲜。接着,运送鲥鱼的贡船沿着大运河昼夜不停地行驶,路上还要不断补给和添加冰块,必须在六月底前送到北京,赶上七月初一的太庙祭祀,然后供给御膳房,以满足统治者的口腹之欲。

清朝初期快递鲥鱼的方式更加离谱。康熙年间,要求鲥鱼出网后冰镇装匣,经陆路马不停蹄送往京城,每三十里设一站,昼夜不息,要求三天之内将鲥鱼从长江沿岸送到京城,保证肉质鲜美。这对驿卒而言,无疑是沉重灾难,清代人沈名荪还写下了“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毙几人马几匹。马伤人死何足論,只求好鱼呈至尊。”的诗句,讽刺统治者不顾驿卒死活,只为满足自己私欲。

水果也好,鲥鱼也好,这些都是正常货物。在唐朝武则天时期,驿卒们还运输过一件极为特殊的货物。唐朝大臣李敬业,因为对武则天废除唐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临朝称制的局面不满,在扬州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最终兵败,被部下所杀,脑袋也被用骆驼送往神都洛阳。

除了脑袋,还有快递棺材灵柩的。《旧唐书·元稹传》记载:“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王绍违规使用国家邮传系统运送孟昇的灵柩,还违法把棺材存放在驿站里。

看来,古时候的“快递小哥”并不好当,除了会有生命危险,还要跟脑袋和尸体作伴,实在令人脊背发凉。

(编辑 陈致颖)

猜你喜欢

鲥鱼蒲松龄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鲥鱼之美
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蒲松龄
最娇嫩的鱼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