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3-08-26王礼刚

社会与公益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工高质量机构

王礼刚

“社会工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被定为专业技术人员,自2008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以来,目前我国共有初、中、高级社会工作持证者73.7万人,已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31万多个,成立了7500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广布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由于人口老龄化、特殊群体诉求多元化等带来的社会服务需求激增,要实现“十四五”时期全国乡镇社会工作站全覆盖,还存在一定困难。

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全国及省级注册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在公益慈善、行业协会商会、社会企业领域,按照服务需求,已具备相应层级的组织,同时允许成立一定数量的同类型组织,通过竞争开展服务,整个行业生态发展良好。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区域乃至省级层面的注册难度较大,部分地区甚至在市级层面登记注册也较难,究其原因,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行业中的定位以及管理、服务意识不强,方法不足,缺乏先例,担心放开注册会带来不可预期的麻烦。

二、市、区(县)级注册机构跨区域承接项目受限。随着我国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激增,部分省份放开了市、区(县)级层面的机构注册限制,民办社工机构只要符合相关条件,通常几个月内就能完成报批、注册等相关手续,但若错过项目申报周期,社工机构会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后才能承接项目。同时,部分地区在社工机构跨市或跨区(县)承接项目上还有一定的限制,很多地区的项目仅限在本地注册的机构承接,给社工机构承接项目、开展服务造成了一定困扰,无法有效促进社会工作在区域内的横向发展。

三、过度“本土化”使社工机构缺乏专业支撑和发展活力。为适应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个别地区充分利用镇街、村社区公共场地资源,挖掘本土人才,发展起一大批内生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短期内解决了社工机构数量不足,承接主体不够等问题。内生性社工机构虽然扎根于当地,对本地社区资源、服务对象较为熟悉,为服务开展提供了一定便利,但从长远来看,大部分内生性社工机构的发起人并非专业出身,通过“借资质登記”,“指定式”承接本土项目,“野路子”式开展社工服务,个别地区甚至将本土社工机构作为“第二部门”,致使社工服务行政化严重,不利于行业发展。

四、试点项目及服务不持续造成机构和社工频繁流动。由于财政资金有限,个别省、市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时,采取打造试点等方式进行项目分配,成功申请的地方和部门可以利用资金引入社工服务机构,开展相关服务。但由于试点项目周期短,无持续性资金支持,社工服务的可持续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社会工作机构及人才不稳定,进而影响到项目品质和行业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工作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要实现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使社会工作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打破制度和地域藩篱,激发社工机构活力,加快区域式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一、破除省、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注册限制,促进机构跨区域发展。一是加强民政部门对各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年检、评估、督查工作,完善社工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具有社工服务初心和能力的机构能够进入到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为社会提供多元化选择。二是打破进入限制,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社会工作“大市场”。三是根据经济区域统筹推进,实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区域式协同发展,促进优质社会工作服务在区域间的流动。

二、协调本土社会组织与专业社工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劣互补。发挥专业社工服务机构枢纽型、平台性、督导等功能,加强对本土内生性社会组织进行“传帮带”式的专业提升和能力培养,引进督导加强本土人才培育,从制度设计上,引导本土社会组织往规范化、专业化方面发展。加强评估监管和项目巡查,坚持防范基层“左手倒右手”式的委托项目,确保项目发包、评审、立项实施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防范社工服务领域腐败现象发生。

三、多元化筹措资金、跨部门整合资源,实现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充分整合各部门在政策、资金方面的资源,围绕“共同富裕”等政策,积极推进各企事单位支持社区治理,大力推广“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各部门可利用的资源,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确保社工服务项目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稳定性,避免出现“饱一年饿一年”现象。同时,加大项目的集成式、整合式发包,实现基层社工在服务人群上的信息互通,服务手段上的“一专多能”,避免服务资源浪费,促进项目的持续运转。

四、出台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措施,促进优秀社工人才良性流动。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社会治理领域,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高速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提出日程,许多省份都已开始付诸实践。发展的关键是人,只有从体制机制上打破人才发展的桎梏,方能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优秀管理人才缺乏,理论和实务人才也需要加快建设,可通过制定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提供解决社会工作行业智慧化、现代化发展的“跨界人才”等措施,促进行业之间人才流动,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拓展行业发展前景,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片区主任)

猜你喜欢

社工高质量机构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青春社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社工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