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技职专科升格职教本科的历程、问题与启示

2023-08-23刘云波张灵夕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台湾职业教育

刘云波 张灵夕

[摘要]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从专科学校升格改制为职教本科(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历程,建立了从高中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完整技职教育体系。但是,在升学通道畅通、本科职业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高等教育系统准备不充分、技职教育趋近普教化和产业基层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对此,大陆在建设职教本科时,应充分借鉴台湾职业院校的升格经验,尊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市场供需规律,做好本科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坚守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类型特色,切实为产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能人才;加强办学质量评估,建立动态的本科职业院校进出机制。

[关键词]台湾;专科学校;职教本科;升格改制;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刘云波(1983- ),女,吉林松原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张灵夕(1998- ),女,河南新乡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北京  10087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6-0027-1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0年5月,教育部提出独立学院整合优质的高等职业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成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各地掀起了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院校合并转设为本科职业院校的热潮。截至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设立了33所本科职业院校。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规定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基础上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严格把控质量,引导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办学。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稳步发展职教本科并高标准建设本科职业学校和专业。在职教本科新兴发展的同时,政府注意到不能一味走快速扩张的道路,要坚持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之路。

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设立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主要采取专科院校升格为技术学院和技术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等方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伴随着专科院校的升格改制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台湾的技职教育(职业教育)最终建立了从技术型高中到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及研究所的纵向畅通的完整体系。

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不仅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也极为相似。当前,大陆同样面临少子化的人口挑战,面临家长渴望子女获得高学历教育的期望,面临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需求。大陆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时期,特别是本科层次职教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足。在这方面,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开展了大量的升格改制探索与实践,其本科职教办学模式较为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可以为现阶段大陆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经验借鉴。

一、台湾技职教育简介

(一)台湾地区基本教育制度

台湾于2014年8月起开始实施十二年国民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为6~15岁学龄的民众,即小学与初中阶段;第二阶段为三年的自愿性中等教育,对象为15岁以上的民众,即高中阶段,以免试为主的多元入学办理模式进行招生,学校类型多元,普通与技职教育兼顾。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级中等学校,学制为3年,包括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和技术型高中。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职教)高考选择升入普通大学或四年制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四技”),也可以通过中考先进入二年制專科学校(以下简称“二专”),之后再经职教高考升入二年制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二技”)。除此之外,初中毕业生还可以在中考时选择进入五年制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五专”),之后再经职教高考升入二技。普通大学、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均可以继续接受相应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

(二)当前台湾地区的技职教育学校结构

目前台湾技职教育包括中等和高等技术及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两大体系。中等职教包括国中(即初中)技艺教育、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以下简称“技术型高中”)、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以下简称“普通高中”)附设的专业群科以及提供专门学程的综合型高级中等学校(以下简称“综合高中”);高等职教体系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

台湾的高中学校有以下四种类型:提供以基本学科为主课程的普通高中;提供以专业及实习学科为主课程的技术型高中;提供包括基本学科、专业及实习学科课程的综合高中;为学习意向明显的学生提供以特定学科领域为核心课程的单科型高中。主要课程分为四大类:普通科,教授文理数化等知识;专业群科,教授青年职业技能、培养基层技术人员;综合高中学程(含学术学程和专门学程两类),为取向未定的学生提供试探和辅导机会;实用技能学程,以就业导向为目标。同时,还设立进修部,负责继续进修教育。其中,中等职教系统包括专业群科(包含进修部)、实用技能学程和综合高中专门学程。近年来,由于升学渠道畅通,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人数占比连年上升,接受中等职教的学生数量快速减少。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2022年版教育统计报告显示,台湾高中普通教育和技职教育学生数量的相对比重由2016年的44.5∶55.5的差距逐年拉近并反超,2021年比例为51.3∶48.7。

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复杂,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包含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的专科学校。其中,三年制专科学校在台湾技职教育升格改制过程中转型为技术学院,现行的专科学校依据学制长短不同分为“五专”和“二专”(包括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附设的专科部)。前者招收初中毕业生;后者招收高中学校相关群科的毕业生,即技术型高中、普通高中学习专业群科课程以及综合高中学习专门课程的毕业生。此外,“二专”还招收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专科学校学生修满学分毕业后均授予副学士学位。

另一个层次是职教本科,即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的学士班,依据修业年限不同也可分为“二技”和“四技”。前者招收专科学校相关群科毕业生,后者则主要招收高中专业群科、综合高中专门学程、实用技能学程毕业生,并向普通科毕业生开放部分名额。修满学分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此外,台南应用科技大学还设立了七年一贯制(“五专”+“二技”)的艺术学专业,此学制学生五年级要参加升级甄试,未通过且不愿意继续升学者授予副学士学位;完成七年一贯制学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二、升格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随着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层次的需求提升而向高端化发展。同时,伴随着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的扩张,台湾高等职教体系也随之扩张,其中专科学校纷纷升格改制成为大学。台湾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职业学校的过程主要分为两步:一是专科学校升格技术学院;二是技术学院更名科技大学。前者是教育层次的提升,后者是同一层次的学校改更名,同时伴随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的提升。专科学校的升格改制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台湾地区的产业是以重工业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需求促进了专科教育的迅猛发展。台湾当局设立多项政策推进建教合作,改进工业职业和专科教育,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层次开始从中等职教向高等职教过渡。1961年台湾仅有专科学校14所,但在80年代达到77所。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的助力下,台湾地区专科学校数量急剧增长,为90年代专科学校大规模升格成技术学院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是台湾专科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职教本科发展的萌芽期。

70年代后期,伴随着低廉劳动力优势的逐渐消失,台湾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相应地,台湾人力市场对劳动力技能素质的要求提高,不仅体现为学历的提升,对质量也有更严格的要求。单一的专科层次教育难以满足人才需求的转变,高等职教体系转向多元化发展时期,开始创设技术学院。1974年,台湾工业技术学院首先建校,这是台湾地区初次成立二年制技术学院,专门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同时,将专科改招为技术型高中毕业生,意在建立和普通大学平行的高等职教体系。台湾的工业技术学院(现为台湾科技大学)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台湾废除实行多年的三年制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甄选办学质量高的专科学校升格为职教本科。可以说,这一时期主要是专科学校的整顿,专科学校升格为技术学院的工作刚刚起步,整体规模较小。

(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地区经济步入产业升级阶段,产业由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对高级管理、研发人才等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在全球高等教育扩张的浪潮下,为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台湾高等职教体系开始转型升格,为工业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基层技术人才且作为重要支撑力量的专科学校逐渐被边缘化,纷纷申请改制升格为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技职教育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希望培养大量高学历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来适应时代发展。

从1994年起,台湾地区开始放宽专科学校学科增设限制,陆续出台措施引导专科学校改制升格。专科学校纷纷改制,技术学院短时间内数量剧增。这一年,《教育改革总谘议报告书》提出要突破技职教育升学瓶颈,开始规划将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并附设专科部。同年,台北工专、台北护专停办三专部,并改制为台北技术学院和台北护理学院,台湾第一所私立技術学院——私立朝阳技术学院也于此年建校。1995年台湾政府部门修订《专科学校法》,为专科学校升格改制提供法律依据,并颁布《绩优专校改制技术学附设专科部申请办法》。这一年,高雄技术学院创校并开始招生。也是这一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仿照日本技术科学大学名称,将技术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随后,台湾颁布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与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设专科部实施办法》等,批准符合大学设立标准的技术学院(即办学三年以来学院具有3个领域学群和12个学系以上且三年来办学成绩良好)可以申请更名为科技大学。1996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遴选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并核准附设专科部实施办法》《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并设专科部审核作业规定》,提出只要硬件条件符合办学规模标准,专科学院可以申请改制为技术学院。具体要求是:近五年办学成绩良好,实务性研究、建教合作等成绩优良以及校舍面积和图书馆规模等硬件条件符合标准。也是从1996年起,有多所技术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为完善学校设立审查工作,1997年,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和朝阳科技大学从原有的技术学院更名,此时高等职教规模超过普通教育。1999年出台的《技术学院更名科技大学审核作业规定》和《技专校院校名命名应行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了技术学院更名科技大学的标准,包括要满足全校专任助理教授以上的师资必须在40%以上的要求,并规定更名成功的学校需要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检查结果会作为学校补助和招生名额的参考。

截至2000年,台湾技术学院学校数量由1993年的3所迅速增长至51所。同年,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4所科技大学创建,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数量为11所,占技专校院总数的12.94%。技术学院是这一时期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规模扩张的主体,相比之前教育层次较低的专科学校,其能够增设学生修读的课程(如通识教育课程)并适用大学法,可以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帮助学校扩大招生规模。

(三)优化期:21世纪初至今

进入21世纪,台湾努力发展以创意产业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技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求进一步提升。随着台湾经济的腾飞、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专科院校升格改制政策的放开,专科院校数量持续下降,技术学院纷纷更名,科技大学数量不断攀升,台湾技职教育重心持续上移。

如下页图1所示,从院校数量来看,台湾地区教育层次较低的专科学校1993年有74所,占大专校院数量近六成;到2000年,骤减为23所;2021则减至12所,仅占同时期大专校院数量的8%。技术学院由1993年的3所增长到2000年的51所,之后因为更名为科技大学,学校数量连年下滑。2021年,台湾地区的技术学院仅剩8所,科技大学校数则从1996年之前的0所骤增至2000年的11所,2021年逐渐增加到61所。与此同时,普通大学的数量也不断扩张,大学总数(包括科技大学和普通大学)从2001年的57所增加到2021年的126所。台湾地区快速完成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的转变。根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专校院概况统计显示,台湾1990年高等教育毛

四、院校升格暴露出的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台湾地区经历了技职专科学校大规模升格为技术学院、再更名为科技大学的热潮,最终建立起纵横贯通的技职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这一升格改制过程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本科层次以上技职教育的规模扩张过快,导致教育体系准备不足、高等技职教育的特色趋近普教化和基础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缺失等问题。

(一)高等教育系统准备不足

台湾地区1994—2000年快速完成了从以专科院校为主到以技术学院为主的升格过程,并在2000年以后快速完成了从以技术学院为主到以科技大学为主的更名过程。在学校升等扩招和增加新建学校的过程中,师资短期供给不足,缺乏合格的专任教师,部分学校安排教师开发第二专长和增加工作任务。在升格过程中,教师面临院校评估升本、产学合作、教学和科研等多重的工作压力,负担较重。在课程方面,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专科校院的区别并不明显,某些专业的课程内容有较多重复。

高等职教的升格扩张提供了大量的升学机会,加之高中层次生源数量的日益减少,造成技专校院的入学门槛一降再降,生源质量滑坡。台湾目前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超过85%,早早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总体上,学生只要有就读意愿,几乎都有大学可以选择。技专校院长期作为民众心中的“第二选择”,生源素质堪忧。科技校院的学生培养面临挑战,部分专业会出现由于生源质量下降而调低人才培养标准和降低课程难度的情况。

此外,私立科技大學在师资、设备、经费支持、生源质量等方面较为落后。以私立院校为主体的科技校院相较于公立与私立学院均衡发展的普通大学,入学吸引力不足,经营日趋困难。各院校间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台湾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实施退场机制,推动招生不足和办学绩效不佳的学校合并或停办,不少私立学校在生源抢夺大战中沦为牺牲品。

(二)技职教育普教化,未坚守职业教育特色

在升格改制过程中,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为了满足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需具有40%以上专任助理教授师资的要求,采取了增聘博士学位教师的做法。但是,这些教师往往接受普通教育,对职业种类和专业实践知识的认识十分有限,缺乏开展技职教育专业教学和实操课程的能力。他们在研究上偏重学术取向,忽视产业企业的应用实践。加之政府对科技校院教师的评价重点在科研工作上,科技校院和教师更重视论文发表和学术研究。尽管科技大学也重视教师的专利申请,但专利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导致技职教育日渐趋近学术化,务实致用的精神逐渐丧失。

伴随着升格改制和技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通道更加畅通,技专学生的升学需求强劲。层次较低的专科学校学生人数大大缩减,大学部和研究所的学生人数大幅上升。为了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升格之后的技专校院纷纷改革课程设置,缩短实习时间,淡化技术要求来增加学术含量,改进技能培养方面的不足。“台湾高等教育的问题是不分层,高等技职教育与一般大学教育的区别逐渐模糊”②,技职教育向普通教育合拢,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技职教育的恶性循环。台湾地区高等职教丧失职业教育特色,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学历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近年来出现部分科技大学退场或降格的情况。

(三)大学生就业预期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不足

在技专校院快速升格的过程中,出现了技职教育体系重心倒挂、中等层次技术人员培养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技术型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高中层次直接就业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数量很少。2020年,技术型高中的升学率为80.62%。同时,专科层次学生数不断下降,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不断下降。2005—2020年,“二专”“五专”的在校学生数在大专校院学生数量中的比重从13.95%下降到7.37%(见图2)。这些都导致服务基层的中等技术人员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本科层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社会大众对高学历的追求和升格改制的浪潮,本科层次学生在大专校院学生数量中的占比2020年增长到76.21%。其中,技专校院的不断升格改制、科技大学数量短期内增长过快,使得人才质量供需产生结构性失调。加之受台湾制造产业外迁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无法吸纳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技术人员,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

此外,面临激烈的招生竞争,科技校院(尤其是排名靠后或质量不佳的校院)为缓解招生不足的困境,纷纷开办餐饮和旅游等热门专业,避开机械制造等专业。这使得这些校院供过于求,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制造产业等技能人才需求较大的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由于学历的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少年难以接受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他们的就业预期提高,不满足于以往专科毕业生在工厂、车间的工作岗位,不能踏实就业,导致在第二产业制造行业等领域的基层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经济和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引入更多外来劳动力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

五、对大陆建设职教本科院校的启示

面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生育率下跌和学龄人口数量的下降,面对儒家文化背景下家长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面对全社会“重脑轻体”的职业教育偏见,大陆目前所面临的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职业学校的形势与历史上的台湾非常相似。前车之鉴不远,且正值大陆各地纷纷筹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之际,台湾职业教育升格的改革经验对大陆高质量发展职教本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以需求为导向,做好职业院校改制升格长远规划

从台湾高等职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台湾专科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升格改制进程,助推了高等教育普及,但也造成了大学学历供给过量的情况。同时,由于技专校院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职业院校升格本身并不困难,难点在于改制升格之后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果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和教育层次的提升,忽略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技能人才的供需规律,可能会造成“技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等失衡现象同时出现,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伴随国内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和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期望的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已势不可当。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和规模应始终与产业界对技能人才需求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应遵从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培养本科技能人才,要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从结构上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比重安排应与当下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相一致。从长期来看,应当考虑到学龄人口变化对职业教育招生的冲击和影响,本科职业院校建设也应考虑与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相匹配,并进行动态化调整。这就要求各地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时,在经济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下做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应对人口变化趋势的长远规划。

(二)坚定职业教育特色,切实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与专注基础理论、深入探索学术的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自诞生以来就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相比于学术前沿的突破,职业教育更关注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台湾专科院校升格过程中暴露出向普通教育靠拢、缺失职业教育特色的问题。这表明,应始终坚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定位。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职教本科的价值追求就是要构建职教自身的体系。在办学方向方面,应以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为现实基础,坚持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和技术性,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动摇。在教师评价方面,应脱离普通本科院校教师评价的窠臼,综合采用技能评价、企业服务贡献评价、育人评价和科研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符合职业教育院校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本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要与传统专科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有明显区别和提高。相比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更应关注培养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强办学质量评估,建立动态的本科职业院校进出机制

大陆在发展职教本科时,要贯彻落实“稳步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理念,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院校质量建设,严格控制职业院校数量上的增长和层次上的盲目升格。在将职教本科纳入教育事业整体规划的同时,加强本科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估。建立本科职业学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对学校进行长期、持续的追踪评估,激励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从政策设计上,建立本科职业院校动态退出制度,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能上能下”。台湾早期由于校院退场机制尚不明确,出现过科技大学办学绩效连年恶化、不愿降格的现象,损害了大批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影响到高等职教的办学声誉。因此,对于办学绩效严重不合格的院校,可考虑给予办学警告,再次不合格以后可以降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保障职教本科的培养质量,维护本科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注释]

①(美)兰德尔·柯林斯.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社会历史学[M].刘冉,译,纪东杰,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4.

②孙平.高职院校“升本”冲动的反身性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15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EB/OL].(2020-05-15)[2022-04-15].https://www.gwng.edu.cn/jxzljdpgzx/2021/0122/c1560a55711/page.htm.

[2]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28)[2022-04-15]. https://iheqa.xmu.edu.cn/2021/1112/c15557a443378/page.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2-04-15].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高级中等教育法[EB/OL].(2013-07-10)[2022-04-15].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143.

[5]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中华民国教育统计(110年版)[EB/OL].(2021-07-30)[2022-04-15].https://stats.moe.gov.tw/files/ebook/Education_Statistics/110/110edu.pdf.

[6]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统计(2022年版)[EB/OL].(2022-06-30)[2023-01-06].https://stats.moe.gov.tw/bookcase/Education_Statistics/111/18/index.html.

[7]曾繁相.20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的发展与职教改革[J].海峡教育研究,2014(1):17-20.

[8]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与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设专科部实施办法[EB/OL].(1996-04-10)[2022-04-23].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711.

[9]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专科学校改制技术学院并设专科部审核作业规定[EB/OL].(1996-04-03)[2022-04-23].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732.

[10]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技术学院更名科技大学审核作业规定[EB/OL].(1999-10-14)[2022-04-23].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657.

[11]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大专校院概况统计(109学年度)[EB/OL].(2021-04-01)[2022-04-23].https://stats.moe.gov.tw/bookcase/Higher/110/22/index.html.

[12]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专科学校法[EB/OL].(2019-05-08)[2022-04-23].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696.

[13]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大专校院及退场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方法[EB/OL].(2017-06-05)[2022-04-23].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639.

[14]汪家泽,付八军.普高与高职:平等并列的双轨制——臺湾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变革与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94-196.

[15]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技术及职业教育法[EB/OL].(2019-12-31)[2022-04-23].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405.

[16]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专科学校专业及技术教师遴聘办法[EB/OL].(2019-05-28)[2022-04-23].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8699.

[17]郭建如.职业教育本科的相关争议探析——兼论高等教育双轨体系构建与职业教育本科的发展空间[J].职业技术教育,2020(30):8-15.

猜你喜欢

台湾职业教育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台湾家庭责任医师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