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互动视唱的实践探索

2023-08-22杨玉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杨玉莹

[摘 要]互动视唱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重要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新颖有趣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引入互动视唱,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触发学生的多元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体验中获得认知发展,实现心灵的洗礼。教师可通过情感激发、循循善诱、尝试体验、多重互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视唱,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完成视唱训练,实现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互动视唱;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8-0039-03

作为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重要学科,音乐教学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教学似乎陷入了统一化的模式中——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只要学生能跟着教师的节奏演唱,就算是完成了音乐知识的学习。跟唱虽然是最直接的音乐学习方法,但学习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要抓住音乐的本质。如果每一首歌都只是让学生跟唱,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根本无法达成。因此,音乐教师要用现代教学理念武装自己,采用互动视唱的方法展开教学指引。音乐课堂中的互动视唱,旨在通过互动的方式,以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的形式,锻炼学生对音高、节奏、旋律等要素的把握。教师不妨抓住互动视唱的特殊属性,引导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完成视唱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音乐的知识技能,实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互动视唱的价值剖析

互动视唱,即所谓的对话式视唱,它是在柯达伊音乐教学理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歌曲本身的特点出发,以跟唱、抄写、转译节奏和旋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的感性认知,使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完成教与学的多元互动。视唱能让学生对乐谱有基本的了解和感知,夯实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互动的形式则增加了视唱的趣味性、层次性,使学习的过程更加新颖独特。互动视唱切准了音乐教学的中心点,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关键,也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指出,音乐教学需要融入鉴赏、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具备视唱能力,要让学生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自信、自然地演唱。识读乐谱是互动视唱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识谱活动相对枯燥、乏味,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互动视唱的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点寻找突破口,将互动视唱融入多元化的活动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互动视唱的方法探寻

1.情感激发,奠定互动视唱基础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智慧有三把金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音乐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还能陶冶性情,走进人的内心深处。要想发挥音乐的价值,互动视唱是不错的教法选择。然而,教法选择不是随意而为的,需要情感作铺垫。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认知自然启动,思维运转也会更加迅速。音乐本身是情感的艺术,独具魅力,蕴含丰富的情感因子,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情感为激发点,无疑是教师最明智的教法选择。然而,互动视唱的难度系数大,需要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其中情感的激发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对情感的助力作用有清晰的认知,从情感激发的视角出发,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歌曲创作过程中融入作词者和作曲者的多重情感,要想充分发挥歌曲的感染作用,打动听者,演唱者必须调动自身情感,积极融入其中。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春雨蒙蒙地下》是“春景”单元中的歌曲,因为有了《致春天》《春到沂河》这两首歌的聆听作铺垫,所以学生对歌曲主题有了整体性把握。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展示功能,描绘春之图景。在感官的刺激下,学生迅速进入感知状态。为了切准歌曲主题,在展示春之图景时,教师从“春雨贵如油”的古诗中寻找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满怀疑问的状态下进行探究学习。古诗解析配合视频展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情感得到充分调动。互动视唱需要辅以情境,因为没有情境的渲染,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期待,从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动画视频切入,为学生创造适宜、贴合的学习环境,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为互动视唱做好前期准备,也为高品质的课堂生成奠定了基础。

开展互动视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所以教师不妨从情感激发的角度设计教学。情感激发的方法多样,如故事讲解、图谱制作、媒体推进、示范演唱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实际,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课堂导入对学生的调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上述教学,教师以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助推作用,从歌曲内容中寻找切入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有效拓展,感知意识增强,为后续歌曲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循循善诱,促进旋律音节感知

互动视唱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操作过程,要想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经历互动视唱的多个操作步骤和流程。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情和学情,从横向的教学厚度和纵向的教学深度出发,对互动视唱展开多维探索。要想顺利完成互动视唱,需要图谱作辅助,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图谱的呈现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视唱热情。因此,在呈现图谱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所侧重,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将音乐图谱展示出来,提高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学生被音乐图谱所吸引,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图谱感知中,提升参与互动视唱的积极性。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巴塘连北京》的教学,学生要想顺利完成歌曲演唱,必须对歌曲的内容、风格、节奏、旋律有精准的把握。为此,教师先以地名解析为基点,進行渐进式的拓展延伸。在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后,教师再继续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这个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无论是对地名的解析,还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介绍,都是在为后续的演唱做铺垫。如果直接展示歌曲,让学生学唱,教学过程就显得单调无趣。为了让教学过程更加丰盈、有趣,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音符,让学生对照歌曲旋律和节奏,将音符放到合适的位置。对学生而言,绘制图谱难度系数较大,他们可能存在畏惧心理。以填空的形式展示图谱,学习难度系数降低,大大提升了学生识谱的信心。在内驱力的助推下,学生对图谱有了基本把握,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知也会上升到更高层次。

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思维的指引人,教师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教和导,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学生往往对灵动有趣的动态化音符更感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静态抽象的旋律、节奏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往往是从聆听开始的,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看、想、编等活动,在逐层推进中实现教学梯度的升级。图谱展示出来后,教师可以按照视唱步骤,引导学生对图谱展开细致剖析,抓住其构造特点,切准图谱感知的核心,深化学生的理解。

3.尝试体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识谱是互动视唱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学生在熟悉图谱后,对歌曲有了整体感知,自然产生表达冲动。学生愿意表达,说明课堂调动是成功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这时,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给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更好地表达,顺利完成视唱。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他们的情感往往处于沉睡状态。在音乐感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看似对歌曲不感兴趣,但其实是他们缺乏深刻的感知和体验。流行歌曲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这是因为流行歌曲更贴合时代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审美观。部分红色歌曲,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切准学生的思维认知点。如何消除学生对这类歌曲的偏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歌曲学唱中?教师需要以视唱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编排的歌曲,涉及面较广,这为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我是中国人》一曲的旋律激昂豪迈,主题宏大,如果教师能加以拓展延伸,不仅能助力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互动视唱的初始阶段,教师展示图谱,用自然音节“da”跟唱节奏。学生对这个音节最熟悉,他们跃跃欲试,一边拍手一边展示歌曲的节奏。在生动有趣的节奏拍打中,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型和音型。歌曲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但学生往往难以真正体会到。教师摒弃传统逐句教唱的方法,巧妙借力,用熟悉的音节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在节奏拍打中,学生顺利完成歌曲表达。

在音乐课堂中,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是使学生在探索中生发独特的认知,形成深刻的体验。对音乐教学而言,体验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是丰富且深刻的。因此,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的价值有清晰认知,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视唱的魅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视唱。

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虽然丰富,但缺乏深刻性和全面性。为了弥补学习短板,教师要做出正向的反馈,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师的示范演唱中,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思维逐渐启动,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视唱,生成的认知和体验是独特的。

4.多重互动,破解音乐要素密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学理念和形式的升级已经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但无论教学理念多先进,教学方法多丰富,都不能脱离互动交流的范畴。现行的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单向输入的模式,以多元互动的形式构建开放型课堂,激活教学因子。互动视唱践行了新课改理念,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本质就是思维交互,在民主氛围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释放最大潜能。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产生了认知偏差,往往会运用一些错误的操作方法,甚至会走向完全“放羊”的极端。互动交流看似简单,实则有一定的操作步骤和章程,教师要做出整体规划和设计,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常识进行解读,设计契合度更高的交流问题,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唱活动可以以单人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升级,进行双人或多人的互动交流。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互动形式,只要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例如,教学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爱的人间》时,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触发情感:“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虽然学生的认知不同,在聆听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有差异,但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的主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感情。教师与学生一起读歌谱、打节拍,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演唱欲求强烈。这时,教师没有急着推进教学,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段?歌曲中有哪些相同的乐句?你认为最难的乐句是哪一句?”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交流互动是新颖、有趣的,给学生带来的体验也更加丰富。在学生完成思维碰撞和认知交互后,教师将角色演绎活动融入歌曲演唱中,为学生创设历练的机会,实现教学的升华。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生生之间的多元交际,能为课堂注入活力因子。在明确互动视角的基础上,教师要从宏观视域出发,对互动流程进行优化,明确教学方向,尤其要关注学生思维的锤炼和发展,让课堂呈现出和谐互助的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互动视唱不仅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小组竞赛、同桌合作都是不错的选择,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快速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良性推进,教师要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个体差异,筛选有效的教法,尤其要发挥互动视唱的优势,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探索热情。开展互动视唱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激发、循循善诱、尝试体验和多重互动等方法,找到教學切入点,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世界,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从而为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曾静.小学音乐视唱教学法的创意应用[J].学苑教育,2020(4):85.

[2] 陈云仙.小学音乐视唱练耳教法的多元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33):16-17.

[3] 刘畅.小学音乐课堂中“互动视唱”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1(11):24-28.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