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助力学生有效学习古诗词

2023-08-19雷丽芳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古诗词教学效果。针对此情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传统教学问题,以文本组织、议题设计和达成共识这三方面为入手点,有针对性地探寻相应策略,借此改进教学不足,增强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效果。鉴于此,作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小学语文高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增强古诗词教学效果,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学段;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9-0023-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位。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设置阅读篇章,助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实现《课程标准》要求。温儒敏教授在解读统编教材时,

反复提到群文阅读,强调群文阅读契合统编语文教材特点,便于学生实现阅读发展。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法宝”。群文阅读是指以议题为中心,精选一组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求同存异,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深刻感知议题内涵的教学方法[1]。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古诗文群文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很有帮助,因此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组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双减”政策实施前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议题选择不当,选文缺乏针对性,阅读活动单一等。弥补教学不足,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双减”提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因此,在“双减”落地过程中,教师应以之前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问题为基础,以议题、选文和阅读活动为重点,探索多样策略,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可应用如下策略实施高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一、群文阅读,议题为先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2]。因此,在实施高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先设计议题。议题是师生在群文阅读中进行深入探究的线索或话题。议题源于阅读文本。教师可以以阅读文本为立足点,探寻不同角度,精心設计议题。

(一)在人文内涵的情趣点上设计议题

内涵隽永是古诗词的特点之一。人文内涵是古诗词内涵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品味古诗词内涵的入手点。已有实践证明,学生有效品味人文内涵,可以切实地与诗人“对话”,体味诗人情感,由此增强古诗词理解效果。对此,教师可以走进古诗词,寻找其人文内涵的情趣点,设计议题,使学生走到古诗词深处,体会诗人情感,感知人文内涵。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听到收复失地消息后写的一首诗,既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欣喜之情,又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忧国忧民是杜甫的美好精神品质。杜甫在人生短短几十载,挥毫写下诸多流传千古的诗作,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等。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议题——“忧国忧民的杜甫”,借此组合相关古诗词,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一起走近杜甫,感受其美好的精神品质。

(二)在语言形式的精彩点上设计议题

语言是诗人建构古诗词的“工具”,包括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以不同的语言点为切入点,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走进古诗词中,品味语言,建构语言感知,高效理解古诗词。由此,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深入古诗词,探寻其语言形式的精彩点,设计议题,驱动学生品味。

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诗人辛弃疾在这首古诗中,使用借景抒情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借景抒情是诗人们创作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学生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了解诗人的语言特色,

还可以建构对古诗词的认知,同时也可以掌握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借景抒情方法为立足点,设计议题——“景中情”,驱动学生探寻写作方法,欣赏美景,品味情感。

二、群文阅读,选文为重

群文阅读教学是以阅读文本为基础的活动。选择、组建文本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进行阅读,探寻议题的基础。人、象、意是古诗词内容的重要构成,也是教师设定议题的依据[3]。在实施高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人(人物)、象(意象)、材(题材)为入手点,精心选文,组建群文,使学生阅读群文。

(一)依人选文

“人”是指诗人。依人选文是指以诗人为核心,选择相关文本。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集中展现了其人生经历和当时心境,凸显了其身上具备的美好品质。依人选文,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经历诗人的人生,对诗人建构深刻认知,还可以使学生透过诗人经历,感受其身上的美好品质,增强古诗词阅读效果。因此,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时,教师应依人选文。

以《示儿》为例,这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作。陆游用自己的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在此过程中,陆游虽然屡屡遭受挫败,但始终未改初心。在临死之际,给儿子留下这首诗,希望儿子能延续自己的志向,坚守抗金斗争。除了这首诗,陆游还留下了其他古诗,如《卜算子·咏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书愤》等。教师应紧扣陆游身上的美好品质,

以其一生为抓手,选择相应古诗内容。

(二)依“象”选文

“象”是指意象。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构成,也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依据。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意象类型多样,且契合高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了解古诗词的意象,学生可以体验具体场景,深入感受诗人寄托其上的浓浓深情。对此,为了让学生有效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教师应立足意象,选择和解读古诗词文本。

以《十五夜望月》为例,在教学前,教师应深入研读诗句,逐步挖掘出其意象——“月”。诗人在这首诗中借助“月”寄托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以“月”为意象的古诗词并不少见,诗人们大都用“月”抒发思念之情。品味“月”,可以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浓浓深情。所以,教师可以“月”为抓手,选取相关古诗词,如《静夜思》《宿建德江》《枫桥夜泊》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同主题、同意象的古诗词,感知“月”的内涵,品味诗人情感,借此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依材选文

“材”是指题材。题材是通过研读素材,提炼出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展现生活事件或现象的材料。统编语文教材中展现的古诗词题材丰富,如咏史怀古类、写景抒情类、山水田园类等。依材选文,可以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该类作品的共同之处,把握该类作品的阅读规律,有利于积累阅读经验,

增强古诗词阅读水平。所以,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依材选文。

以山水田园类为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五六年级设置了诸多的山水田园类的古诗词,如《山居秋暝》《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等。田园山水类古诗词大都以美丽的自然景象寄托浓浓深情。为使学生感受田园山水类古诗词的特点,教师可直接以教材内容为入手点,选择相应古诗词内容,组建群文,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透过美丽的自然景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群文阅读,共识为要

达成共识是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点,也是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综观群文阅读教学内涵可见,设计议题、组织文本都是为学生达成共识服务的。尤其,达成共识是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深刻感知议题的具体体现。对此,在实施高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以议题、文本为立足点,以课堂为抓手,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建构个性认知,

并积极交流,达成共识,优化课堂阅读效果。

(一)课前导学,自学生疑

前置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前置课堂,可以使学生发挥自主性,自学新知内容,建构初步认知。基于此,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颠覆传统教学流程,设计导学案,呈现阅读任务,驱动学生自学生疑,做好课堂深入学习,达成共识的准备。

以“忧国忧民的杜甫”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

教师依据议题,组合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这三首诗。然后,教师继续依据议题,设计导学案,如图1。

在导学案内容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自觉利用课前时间,自读古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迁移古诗词阅读经验,利用多样方式,探寻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由此在脑海中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读诗词,感受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甚至一些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短暂的一生中,杜甫有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杜甫为什么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教师可立足学生的课前自学所得,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助力学生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切實感受诗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二)求同比异,集体建构

与单首古诗词教学相比,群文阅读具有开放性和建构性。简单地说,古诗词群文阅读以议题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没有“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便于学生突破思维的束缚,联想各种答案并与他人共享,碰撞出思维火花,顺其自然地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锻炼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以《村晚》为例,教师在教学前设计了“美好的乡村田园生活”这一议题,并根据其中的意象组织文本:《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乡村四月》(翁卷)。为了让学生感知议题,教师根据三首古诗的相同之处,设计了主问题:“乡村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然后,教师围绕主问题,应用多样方式创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比如,在引导学生初探乡村生活场景时,教师提出自读任务:“自读三首古诗,你能发现诗人们笔下描绘的乡村生活有怎样的共同之处吗?”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读古诗,尤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自觉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具体场景,初步感知乡村生活的美好。之后,教师给予学生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乡村生活。在描述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提到了“祥和”“安逸”等,由此初步达成共识。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阅读三首古诗词,你觉得其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有哪些不同之处?各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按照如上方式,学生再次阅读古诗词。在此次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探寻关键内容,发现乡村生活的不同之处。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并就此组织小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继续对比三首古诗,探寻乡村生活的共同特点。在已有阅读感知的作用下,学生积极表达,碰撞思维,总结出“质朴”“富有情趣”等特点。教师立足于此,引导学生回文印证乡村生活特点,找出具体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大量阅读,还使学生逐步进行集体建构,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探究能力,有利于增强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探究交流,达成共识

集体建构的结果是学生达成共识。达成共识是学生增强认知的必由之路。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差异导致学生对同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在集体建构阶段,学生共同交流,互相借鉴,完善彼此认知。此时,教师要从多元角度进行引导,助力学生达成多元化或差异化的共识。

以《长相思》为例,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设定“几许闲愁,不一样的乡思”议题,同时组建相关文本:《望月怀远》《次北固山下》。结合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为什么这三首古诗都是在表达思念,但表达出的情感却不一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实现集体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集体建构情况,展现三首古诗的异同之处,并和学生一起探究产生“愁绪”的原因。从原因入手,学生可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对思乡类古诗形成整体的认识,由此达成共识,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

四、结束语

在实施小学语文高学段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双减”要求,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善用群文阅读法;尤其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确定议题,组建选文,探究共识,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剖析文本内容,建构良好认知,锻炼相应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岳子翔.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21(23):29-30.

周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分

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291-292.

何达志.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97-298.

作者简介:雷丽芳(1977.9-),女,畲族,福建松溪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松航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