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同路 齐富共美

2023-08-19本刊编辑部

中国公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路长民俗旅游通达

■文|本刊编辑部

今年的樱桃采摘季,山东烟台海阳市盘石-朱吴(民俗旅游路)十分繁忙。随着游客、商贩和果农来来往往,红彤彤的大樱桃从枝头走出海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交通运输部2023 年“我家门口那条路”主题宣传活动刚刚发布2022 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包括盘石-朱吴(民俗旅游路)在内的10 条农村公路榜上有名。与此同时,祖国广袤的田野上,还有许多同样美丽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

当然,美的不仅是路,还有那一幅幅沿着公路展开的乡村齐富共美的画卷。

今年2 月23 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 年,全国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33 亿元,同比增长15.6%,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8 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0589 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5 万公里。

近日发布的《2022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 年末,全国农村公路里程453.14 万公里,其中县道69.96 万公里、乡道124.32 万公里、村道258.86 万公里。

农村公路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活力,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在这过程中,“路长制”逐步在全国落地生根,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 年底,有农村公路管理任务的县(市、区)农村公路“路长制”覆盖率达98.7%,全国路长总人数达67.1 万,推动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本期“第一观察”《“路长”之道》梳理了农村公路“路长制”的实施背景、历程、成效及相关经验,特邀被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纳入全国15 个农村公路“路长制”典型案例的福建省福安市、浙江省湖州市、重庆市城口县等地分享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特色经验。这些经验涉及责任落实、智慧路长、资金保障、安全管理、产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可供各地在工作中参考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保障、资金保障、考核保障、技术保障逐步完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 年全年,我国预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2.9 万公里,强化乡村振兴交通支撑,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新一轮建设改造,加快完善现代化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健全完善“路长制”运行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6 月20 日,素来在公众印象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西藏阿里地区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当地交通运输局接受媒体采访表示,阿里交通路网已基本实现“大动脉”畅通、“微循环”通达,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961 公里,7 个县道路通达、通畅率全部达到100%,37 个乡镇道路通达率100%、通畅率95%,145 个建制村道路通达率100%、通畅率达到86.9%……阿里地区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现有县级路长30 名,乡级路长77 名,村级路长341 名。下一步,阿里地区交通运输局将争取在“十四五”末实现100%乡镇和90%以上建制村通硬化路,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力争实现“双百”目标。

铺就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相信在祖国各地,有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正加快将农村公路打造成致富路、连心路,450 多万公里的农村公路上,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正在发生。

猜你喜欢

路长民俗旅游通达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因地制宜 适应不同区域“路长制”推进
浙江:启动建立路长责任制
通达青岛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
脚比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