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导语设计

2023-08-18郭子超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语文

摘 要: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导语是服务概念整合与确定教学方向的提示性内容,其设计应依据学生已有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适切性地确定下位设计、并列结合设计、上位设计的不同形式,分析大概念与主观认知的接受关系,以此确定大概念的分类方法、活动内容与逻辑联系,全面精准地指导学生学习大概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大概念;目标导语;导语设计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23年度院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的政策演进、理论进展与实践发展研究”(编号:TJJKY2023-ZD-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概念教学是专业化整合学科资源的一种新形式。如何提取与运用大概念、大概念的教学价值等宏观问题被学界充分讨论。目标是设计大概念教学活动的指引,围绕大概念设计的目标,可采用导语提示的形式,在教學之前预设,或在教师设计教案时使用,或提前展示给学生。目标导语是在开展大概念教学之前所预设的一种解释大概念内容的材料,是服务概念整合与确定教学方向的提示性内容。

目标导语在开展大概念教学之前,便优先确定了大概念的分类方法、具体内容与逻辑联系等。它事实上也提前规定了大概念的呈现方向,结构性地起到了支撑大概念教学的功能。因此,目标导语的设计指引了大概念教学的方向,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 设计依据

导语,是引导、提示的预设性话语,是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环节的引导语,既体现着教学目标的内容,又简要地呈现出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导语设计并不是仅仅根据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的联系随意而设,而是具备相应的认知心理学依据。这种依据的寻找应符合大概念的特征,贴近不同情境整合功能的实际需要。大概念教学能够通过联系与整合,启迪学生思考知识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最大限度地扩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意义的迁移,[1]让学生能够运用专家思维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问题[2]。这表明:既要以“概念”为单位,考虑概念特征的整体性关联,又要兼顾“大”的包容整合特点。基于此,“先行组织者”理论可以作为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设计的依据,因为它契合大概念教学中对于联系新旧概念的要求,能够跨越已有概念认识、概念浅层表征、概念深层含义之间的鸿沟,在学习者认识概念之前给予与其已有认知相关的组织性内容,辅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大概念的“大”呈现出全面、系统的高度整合的形态。这样的形态,强调在设计目标导语时应体现出新旧概念的交替,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因为大概念目标导语设计一般在学生学习新的单元之前出现,是一种在学生学习概念前先给予的简短扼要、界定清楚的文字。

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一般以基础问题为线索[3],这些问题涵盖不同的概念组,这便存在着一定新旧概念的交替问题。设计目标导语的依据是学科大概念的展开[4],考虑新旧概念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的设计就是要利用相关的、包摄性较大的引导性材料,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概念,最终产生对大概念的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先行组织者”,通过为新的概念提供“固着点”来促进学习,提高有关旧概念的可利用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心理态势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机械学习;另一种是比较性“先行组织者”,应用在学生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从而提升新旧概念之间的关联度。设计好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导语,可以使学生尽早注意到新单元的概念是建立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基础之上的,从而在已有认知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本单元涉及的大概念。

为大概念的教学审慎地设计目标导语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接触大概念以前,就对这组大概念旗下的子概念的特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语的联系性、导语形式和导语目标上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利教”和“便学”。目标导语作为连接新旧单元概念的桥梁,在整体组织上要加强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利用导语能够对所学习的新旧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的设计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产生效果,应该更具可操作性,使导语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概念的过程,注意搭建大概念与学生已有认知中原有概念的联系。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于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概念与学习者原有概念结构(已有的概念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新概念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大概念是学科的核心、整合的桥梁、迁移的源头。[5]这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大概念结构密切相连。这种相互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已有的概念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这其中涉及学生已有的对概念的认识与新概念之间的距离,有上位、下位与并列结合之分;另一方面,大概念中所包摄的内容,要求导语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原有认知的表述,提升学生的大概念学习效率。

二、 设计原则

笔者近期观摩过多个开展大概念教学的中小学课堂,通过对500余份教学设计的分析,发现教师皆会在大概念教学活动中设计目标导语。可见,陈述大概念的目标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总结梳理,提供几点可供参照的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设计原则。

(一) 注重梯度性与操作性

大概念教学中,目标导语作为学生学习新概念前的一段引导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具体与抽象交错的复杂认知结构。[6]教师要在单元目标的设置上关注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提示的针对性、清晰化、层次化,强化目标导语引导功能,兼顾梯度性与可操作性,为学生的大概念理解提供“固着点”,以利于学生学习领会大概念。梯度性意味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结合陈述性概念的基本规律来确定学习层级;操作性则代表着程序性目标实现的可行度与达成度。例如,教师教案中有针对“诗歌韵律”的大概念目标导语设计“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练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这段导语针对“诗歌韵律”的大概念学习提出了目标要求,提示学生达成目标的动词为“领略”与“把握”,告诉学生主要通过选文的学习,领会某种抽象的情感或韵味,需要经历“语言文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领悟”的过程,这体现了一定的梯度性。不过,如果能在涉及具体实际操作的程序性概念和需要学生掌握的陈述性概念层面,给出对应的提示和指导,目标导语就会更为实在、落地,能更好地唤醒学生对选文内容的情感认知,领会文体知识,加强对大概念的把握。

(二) 观照概念联系性与认知兼顾性

在呈现序列方面,有学者提出要形成“大概念→大主题→主问题→活动序列”的大概念教学闭环[7]。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设计对概念联系性与认知兼顾性的要求决定了这种教学闭环形成的真实性。概念联系性强调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总到分的逻辑结构关系;认知兼顾性指目标设计要考虑学生实际经验与接受能力的程度。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要明确单元学习目标。[8]目标导语作为连接不同单元之间的桥梁,对于这方面的设计,要能搭建起单元概念之间实质性的联系,同时照顾到学生认知。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中的两个大概念教学单元设计为例:第七单元的选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属于现代写景抒情类散文;第三单元是古诗词单元,同属抒情类,兼具写景的功能。两个单元的概念学习是引导学生理解“描写”“借景抒情”等概念,并围绕这些内容提供更多具有共性特征的大概念。而在具体的教案设计环节中,前后单元涉及古诗词与现代文对相关大概念的不同理解,有很多内容具有一定共性,需要教师予以提炼。提炼出来的概念理解目标导语要符合学生认知。毕竟,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原有认知是支撑他认识新概念的关键,在现代文单元学到了修辞概念,就需要关联前面古诗词单元的内容,搭建认知桥梁。

(三) 优化结构性与针对性

在笔者翻阅的教案中,“三段式”的话语结构较为明显:第一段,强调大概念的主题内容;第二段,介绍概念内容;第三段,提出概念目标要求。这样的目标导语没有根据概念的共性、运用概念之间的联系做比较与回顾,未能有针对性地设计目标导语,导致目标导语作为支撑大概念学习应起到的结构性、针对性功能被弱化。大概念目标导语的结构性,即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主题,对概念进行分解、组合与调整;针对性则是对概念本身的含义及衍生义做具体考查。

例如,围绕友情开展大概念教学,整合“友情”的相关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交友的重要性。首先,应分解这一概念,形成不同的子概念,如朋友的感情、交往情谊、良好的关系等;其次,将上面分解的不同层面的子概念组合为相对上位的概念,如情感体验的收获、精神交往的契合、关系互助的建立等;最后,调整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之间的联系,并结合二者的关系,进一步考查“友情”的本义与衍生义,就可以得出对友情这个大概念的深度理解。再如,针对演讲这一大概念的教学,如果设计的目标导语为“学习这类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读起来似乎怎么学都在目标范围之内,但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向性,需要教师优化其结构性和针对性,比如说要把握好演讲词这一特定文体的现场感、鼓动性等重要特征,强调演讲者话语的鼓动性、说服力,关注让学生写出有说服力、鼓动性的演讲词,等等。

优化目标导语设计的结构性和针对性,要凸显准备学什么和怎样学的指导,如果对学习目标与要求的提示过于笼统和宽泛,就容易导致教学没有重点、教学进程无序、学生难以投入有目的的学习。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大概念教学的质量。

三、 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的设计方式

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的设计应聚焦大概念与学生认知结构的互动,分析客观概念对于主观认知的关系,注重导语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统一,提供给学生关于概念知识的“脚手架”。教师需根据不同大概念之于学生的接受心理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导语,提升大概念教学目标导语设计的科学品性。

(一) 下位设计

下位设计是当学生已有的概念(上位)比新学习的概念(下位)包摄性强时,学生已有概念的认识很丰富,新概念可以很容易地归属于已有的旧概念中,目的是形成自上而下的概念梯度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对大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对由大概念引申的更为深入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此时,在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导语设计中,应该做到“转个为类”,提炼出与已知概念相关的概念群组,以此来确定目标导语的核心内容,并在目标导语设计中增加方法性知识的供给。

例如,讲解“叙述”这一大概念,高阶的概念需要整合文学、历史、美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而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法,学生或多或少对“叙述”这一概念有一些了解,但是涉及整合后的“叙述视角”等高阶概念,学生了解不多。此时,学生已有的关于“叙述”的概念处于下位,比新的“叙述视角”概念概括性强,但对细化和具体化的概念掌握不够。目标导语的设计便可增强对“叙述”这一大概念的概念群设定,且其中加上对已知概念与新概念的关联性描述。下页图1展示了针对“叙述”这一大概念目标导语设计的四个方向:(1) 掌握叙述视角以及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客观视角的概念;(2) 能说出小说所使用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3) 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4) 讨论并体会作者在使用叙述视角进行叙述时所表达的情感,针对某一事实,利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写下自己对这段事实的感受。单是这样一段呈现为知识型目标的设计,对于未接触过“叙述视角”这一概念的学生而言,若不提供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很难实施。因此,教师还可以针对“第一人称”视角这一语文知识,提供一段文字描述:“类型,叙事者参与——第一人称(内聚焦);特色,叙事者本身是文本中的一个角色,每件事都是借一个或几个人物的眼光去观察,对其他人物只能转述外部的信息,或者猜测其感情或思想;优点,全写‘我的见闻感想,缩短叙事者与读者的距离,带来真实感。”这样的目标导语设计,通过方法性知识的供给,提高了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降低了上位概念的实施难度,能够有效达成实现大概念学习之目的。

(二) 并列结合设计

并列结合设计是一种基于不确定性关系的尝试。针对所要学习的某种新概念,教师往往不能准确地预估学生已有认知的情况,尽管作出了一些摸底的嘗试,但是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认知处于新概念的上位还是下位。此时,并列结合设计就是一种试测,通过建立两个类似单元的横向对比,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

例如,在上述提到的抒情类散文单元教学中,一部分是现代写景状物散文,一部分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两个单元在整体组合上可以进行临近化设计,即把两个单元紧挨在一起,让学生对比学习。在导语设计上,教师可以在现代写景抒情类散文单元的目标导语中加入古诗词写景抒情类单元的一些概念。这些内容要简明扼要,具有包摄性,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概念,然后通过比较发现两个单元的概念有何不同点或相似之处。在涉及“描写”“借景抒情”等大概念的“出场”顺序上,现代写景抒情类散文属于新单元,古诗词写景抒情类散文属于旧单元。那么,在新单元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目标导语:“我们在之前现代文单元的学习中,曾经学过写景状物类的散文,其主要特征是描绘大自然的风景,并在写景过程中抒发作者的情感,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景物的选取和观察来表达自己悲伤或愉悦的情感的;二是作者是怎样写的;三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古诗词中有没有相应的文段或诗句是这样写的。回到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在景物的描写中抒发自己的志趣或情感的,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种设计有两大优势:一是提供一些前面单元中出现的概括性强的文法概念,并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在回忆中思考之前学过的概念,起到概念辨别和对比的作用;二是唤起原有经验,调动学生的储备,为他们学习新概念做准备,让他们回忆原有概念中所学的古诗词有无类似写法,通过阅读导语的提示,为新概念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固着点。

(三) 上位设计

上位设计是指学生原有认识中的旧概念(下位)在包摄程度与认知水平上要低于新概念(上位)。这是一种完全接受新概念的形态,教材所呈现出的概念是超出学生原有认知的,需要在大概念图谱中勾勒出概念的层次性分类,依据不同类型提供给学生适宜的学科资源来帮助学生认识新概念。这样的设计需要涵盖三方面的知识:一是特殊概念,二是处理概念的方式方法,三是普遍和抽象的概念,四是操作性概念。以“演讲”这一大概念为例,目标导语从阅读目标和表达交流目标两个层面展开,具体设计如下:

阅读目标:

1. 能掌握细节材料如何为观点做支撑,包括能分析文中有哪些细节材料支持作者的观点;找出在本单元演讲词中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句子,并思考这个句子是否可以证明作者的观点。

2. 能感受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回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过令自己震撼并印象深刻的演讲,搜集这些演讲词,并探讨这些演讲词的语言为什么能够引起共鸣。

表达交流目标:

1. 能够以有说服力的观点说服观众:想象你的台下有一群观众,你要用你的观点说服他们,语言要有鼓动性,该怎么做?

2. 能写出一段说服班级同学的演讲词:将班级同学设定为演讲对象,写一段演讲词,注意要有鼓动性、说服力,用合适的材料支持你的观点。

3. 能把自己的演讲词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并学会使用这种语言形式进行表达。

综上所述,大概念教学的目标导语设计应聚焦学生已有概念的认识基础,建立起大概念与心理学发生机制的内在契合,[9]通过提高大概念目标导语的可操作性,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最终促进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刚.推理—表征—解释:构建教师大概念教学的逻辑框架[J].比较教育研究,2022(4):72-73.

[2] 刘徽,蔡潇,李燕,等.素养导向: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22(1):5-11.

[3] 樊洁.普通高中教师如何理解“大概念”?[J].全球教育展望,2022(1):98.

[4] 宗德柱.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困境与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9(5):25-28+57.

[5] 李凯,范敏.素养时代大概念的生成与表达:理论诠释与行动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22(3):3-19.

[6] 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6):64-77.

[7] 罗晓航,贺慧,陈倩.基于大概念实施整合性教学[J].人民教育,2021(11):73-76.

[8] 邓靖武.大概念统摄下物理单元知识结构构建及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1(1):118-124.

[9] 李海霞.基于素养培育的大概念教学——以政治认同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1):33-37.

(郭子超,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大概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以“大概念”主题开展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