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2023-08-18严江伟孙俊红王红星尉志文郭相杰李济高彩荣张更谦梁新华张蔷蔷王宏伟李思进王英元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法医学法医司法鉴定

严江伟,孙俊红,王红星,尉志文,郭相杰,李济,高彩荣,张更谦,梁新华,张蔷蔷,王宏伟,李思进,王英元,贠克明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法医学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损害、死亡、身份鉴识等相关问题,为刑事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的医学学科,在法治国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是由原山西医学院和山西省公安厅联合办学、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且培养本科生最多的法医学专业,现为财政部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43 年的办学实践中,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坚持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安-院校联合,德能双修,教学、科研、检案相结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即“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3/X”一体化改革方案,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实现了我国法医学专业创建和山西医科大学发展的“二十一个第一”,在2021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排名第二,2021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排名第五。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也为法治国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培养了大批法医学人才。

1 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的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始于20 世纪50 年代,1951 年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开办第一届法医师资进修班,开启了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历程。1966 年至1976 年,中国现代法医学的发展出现了停滞。1979 年卫生部指定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和四川医学院通过高等医学院校招生考试开始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1980 年山西省公安厅与山西医学院联合办学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进行本科招生。1983 年10 月26 日,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山西太原晋祠召开了首次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即“晋祠会议”,推广山西医学院与省公安厅联合创建法医学专业的经验,讨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现有的主要问题,合签《关于加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初步意见》的会议纪要。1983 年12 月,教育部批准山西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建立法医学专业。1984 年7 月,卫生部和教育部确定在中山医学院、四川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武汉医学院和西安医学院共六所医科大学开设法医学专业,建立法医学系,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985 年4 月,“全国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原全国法医学专业教学教材工作协作组,秘书长单位为山西医学院)正式成立,下设法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进入新高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33 个法医学本科专业和50 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法医学学科已成为一级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体系[1-2]。

进入21 世纪后,法医学科学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公安部鉴定中心、辽宁省公安厅、河北医科大学、广州市公安局、西安交通大学、江西省公安厅6 个单位的18 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与著作及鉴定技术转化等成果丰硕,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对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司法鉴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特别是2005 年10 月1 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施行,司法鉴定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对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医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开设法医学本科专业的必备条件之一[5]。因此,探索我国新型高等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面对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需求,1980 年山西医学院与山西省公安厅联合办学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1983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现为全国首批法医学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特色专业,在完成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的同时,加强法医学科学研究,成立全国院校第一个司法鉴定中心,坚持教学、科研、检案相结合,历经43 年,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模式,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

2 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联合”即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公安联合院校举办高等法医学专业。1980 年山西省公安厅与山西医学院联合办学开始筹建法医学专业,并于同年开始进行本科招生,1983 年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与会专家对山西医学院公安-院校联合举办高等法医学专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推广。1983 年底教育部批准山西医学院成立法医学专业;1984 年山西医学院成为第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王克峰任秘书长[6];同年教育部委托山西医学院举办了法医学高师班,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学课程培训师资力量。至此,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成为公安-院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建立较早和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

“两突出”即“德能双修”。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能兼修,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理念,传承首任校长杨兆泰先生的“医师之十德”,秉承“德能高邃”的校训,按照学校在新时期提出的“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战略举措,不断深化以“德能兼修,知行合一”为内涵的HELP(Holistic health &humanity,Excellent competency objected education,Literary-based life-long learning,Practice supported passionate service)人才培养理念,拓宽“人文胜任力+技能胜任力”两条培养路径,丰富和完善由课程计划(Basic KAQ curriculum)、教学改革(Reform)、支撑条件(Guarantee)、教育评价(Evaluation)四座基石构成,帮助学生(I am a student)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Doctor)的BRIDGE 育人桥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法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凝练成熟的经验做法,使其深度融入法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继续培养德能兼修、德能并进的法医学人才,探索构建法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三结合”是指“教学、科研和检案相结合”。第一,通过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和检案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教学研究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以教学改革项目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实现教学与科研和检案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第二,通过学生申报或参加国家级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和检案的有机结合。“十三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点项目)37 项,省级项目40 项,课题总经费达4 254.3 万元,研究生和本科生已成为科研主力军,同时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4 项,坚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开展或参与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和鉴定,实现了科研与教学和检案的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了毕业论文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第三,通过司法鉴定、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案例报告实现了检案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山西医科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和山西省第一家司法鉴定中心,是全国首批公民非正常死亡法医鉴定推荐机构和山西省第一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实行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实现了检案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司法鉴定的发展,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案例和素材。

“四位一体”是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同时加大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设施投入力度,加快科学研究和司法鉴定平台建设,联合山西省公安厅,通过法医学一流专业的创建,实现教学、科研和检案的结合,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司法鉴定、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3 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成效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历经43 年的“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在以下8 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7-22]。

3.1 法医学专业创建

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公安联合院校创办法医学专业,开创了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先河,为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于1980 年开始联合招收本科生,1983 年承办全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并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 年取得法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 年成立全国高校第一家司法鉴定中心,2003 年取得法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 年联合举办庆祝“晋祠会议”25 周年法医学学术交流会,2013 年联合举办庆祝“晋祠会议”30 周年法医学学术交流会,2019 年联合举行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建成全国教学竞赛和示范教学视频库,2023 年将联合举办庆祝“晋祠会议”40 周年法医学学术交流会。“晋祠会议”被公认为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的里程碑,首届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成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回归本科教育的新起点,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被同行喻为新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的“井冈山”和发源地。在每一次机遇与挑战中,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踔厉前行,不但为自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1 年7 月,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王镭司长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成立题词“衷心祝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成立。在过去的年代里,山西医学院曾经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的创建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祝愿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今后继续开拓,不断奋进,再创新的辉煌。”)。

3.2 法医学人才培养

坚持“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3/X”一体化改革方案,为全国培养了最多的法医学本科毕业生。

面对国家需求,经过43 年的探索与发展,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模式。团队设计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5 个教研室,建成了法医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法医DNA 实验室、法医毒物学实验室、法医免疫组化实验室、法医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法医尸体解剖室,建成本科生教学实验室5 个、科研教学基地35 个,承担着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任务,进行“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截至2022 年底,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已为全国培养法医学本科毕业生2 579 名、研究生毕业生361 名,分布于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公、检、法、司系统,已成为当地法医技术骨干力量,多人荣立一、二、三等功,在2003 年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中占13.3%,山西医科大学成为全国培养本科毕业生最多的法医学专业院校。

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人才需求,深化现有教育模式,巩固法医学及科研教育培养水平,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开始试行建立“5+3/X”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2]。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着力完善一体化培养,提出新型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加速资源建设,从各层面提出建立法医学“5+3/X”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于2019 年成立“宋慈班”,致力于建立法医学教学创新改革试点,进行法医学本-硕-博教育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丰富法医学人才培养方式,为法医学一级学科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3.3 法医学科学研究

坚持公安-院校联合科研,形成协同研究机制,提升了法医学科学研究水平。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坚持公安-高校联合,形成协同研究机制,围绕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医学鉴定,重点开展法医毒物动力学、损伤和死亡机制、复杂亲缘关系鉴定,进行创新研究。1987 年毛树章教授在国内介绍了“遗传指纹图”(DNA 指纹图),为我国法医DNA 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自“十一五”以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连续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17 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 项(其中重点项目2 项),发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篇Nature 系列期刊论文(2004 年),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06 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百万元以上国家级项目和非公检法直属院校第一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公共安全领域项目(2007 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 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 年)、全国法医毒物分析领域获批的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 年),首创法医毒物动力学新分支学科,出版《法医毒物动力学》专著,参与制定了16 项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并应用于重大疑难案件的鉴定。在毒物入体时间判定、多指标联合推断损伤时间和法医疑难物证多标记解析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提升了法医学科学研究水平。

3.4 法医学司法鉴定

坚持“合法、独立、客观、公正”,创建全国一流司法鉴定中心。

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是依托于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本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1 年7 月9 日成立的。在山西医科大学法医43 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山西司法鉴定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坚持“合法、独立、客观、公正”,创建全国一流司法鉴定中心,成为全国高校系统首家和山西省第一家司法鉴定机构,全国首家氰化物Ⅱ相代谢物检测机构,全国培养法医本科生最多的机构,全国首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鉴定机构,全省首家乙醇及其非氧化代谢产物检测机构,全省第一个CNAS 认可机构,全省最早参加国家级能力验证机构,全省力量最强、面积最大和设备最好的机构等山西司法鉴定的“十个第一”的成绩,下一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将创建司法部重点实验室,打造全国一流司法鉴定中心。

3.5 法医学团队建设

坚持“引育结合,重在培养”,打造全国一流法医学团队。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拥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和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团队现有44 人,其中教授9 人,副教授13 人,任职中国法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毒物与毒品检验委员会、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委员18 人,中华医学会法医学分会和中国法医学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2 人,中国法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组长1 人,《法医学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证据科学》、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等杂志副主编或编委7 人,全国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或编委16 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 人才工程”、“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和“三晋英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19 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 人,荣登2020 年法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 版)》)3 人。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共有研究生导师60 人。

3.6 法医学学科建设

坚持“五个一流”,瞄准“六大成果”,创建全国一流学科。

法医学专业曾支撑了山西医科大学3 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建设,是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联合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7 年),即将申报法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23 年)。山西医科大学特种医学现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2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第一、2021 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二,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在2021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二(排位6%),在2021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五(排位10%)。特种医学和法医学已具备了冲击“双一流”或A 类学科的实力和潜力。

2022 年9 月13 日教育部公布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法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为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医科大学制定了“五个一流”的“十四五”法医学学科发展目标,即“全国一流法医学专业”“全国一流法医学学科”“全国一流法医学鉴定”“全国一流法医学平台”和“全国一流法医学团队”,我们将锁定目标,踔厉前行,笃行不怠,努力实现“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人才、大团队、大文章”的“六大成果”新的突破,创建全国一流法医学学科。

3.7 法医学平台建设

坚持联合共建模式,形成协同共享机制,打造全国一流法医学平台。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始终坚持联合共建模式,联合公安部鉴定中心、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山西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山西公大智检科技有限公司等35 个法医学科研和教学基地,整合国家和省内最具优势的法医学专业教育资源,建成了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司法鉴定,形成协同共享机制,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最佳结合。依托山西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司法鉴定中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1331 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本科教学示范实验室、山西省医学科学院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建成法医毒物检测、法医分子病理检测、法医基因组学检测、法医代谢组学检测等科研鉴定平台和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学、法医精神等教学平台,拥有法医基因组学系统、蛋白质纯化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等先进设备,总价值达5 000 余万元,建成全国院校一流的法医学教学、科研和鉴定平台,不但可完成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任务,而且可实现产学研用的最佳结合,发挥平台最佳效益。

3.8 法医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传承,秉承山医精神,继承山医法医基因,发扬山医法医传统,团结拼搏,建设全国一流法医文化。

在山西医科大学几代法医人的努力下,法医学团队文化建设效果明显。我们将“热爱、理想、奉献、坚持、和谐、文化、传承、支持、发展、机遇、人才、学习、格局、感恩、担当、快乐”16 个文化元素融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发展中,传承和形成了与学校“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献身、务实、团结、进取”校风及“求实精进、坚韧弘毅”山医精神一脉相承的具有山西医科大学特色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文化”,具体包括:(1)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基因——溶在骨子里的对山西医科大学法医的热爱;(2)团结创新,坚韧拼搏,具有蚯蚓和蜜蜂精神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传统;(3)“精彩人生路,辉煌法医人”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人的自信;(4)永远向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无止境的谋事创业氛围和精气神。2021 年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个和山西省教育系统第二个“全国工人先锋号”,我们将传承和发扬“山医法医文化”特色,促进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实现“五个一流”,取得“六大成果”新的突破。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在43 年发展中进行“一结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或山西医科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二十一个第一”,我们将锚定“五个一流”的“十四五”发展目标,踔厉前行,笃行不怠,努力实现“六大成果”新的突破,创建全国一流法医学专业和学科,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4 法医培养模式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法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为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坚持“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5+3/X”一体化改革方案,建立法医学八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增设法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试行法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设法医鉴定能力必需的胜任能力和准入认证培训,为全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法医创新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3]。

致谢:

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历经43 年探索和发展,是几代山西医科大学法医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感谢、许彦文、张敦平、王卓、李岩、景民、王玉瑾、郭大玮和郝继莲等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历任领导和全体师生们的付出。特别感谢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王镭司长对法医学事业的支持与奉献。感谢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法医学会的领导和支持。感谢公安部鉴定中心、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山西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山西公大智检科技有限公司等教学科研基地及全国同行和校友们的关心和支持。

猜你喜欢

法医学法医司法鉴定
虫虫法医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