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水施工技术在市政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

2023-08-17陶承品,陈元康,施国龙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4期
关键词:挤塑板保护层防水层

1 引言

综合管廊充分发挥出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集通信、电力、燃气、供热等管道于一体[1],是城市地下管道建设中的重头戏。综合管道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为居民的工作与日常生活提供便捷条件。防水是综合管廊施工的重要环节,防水效果影响综合管廊的使用状态,深入探讨防水施工技术具有必要性。

2 工程概况

昆明市飞虎大道综合管廊北段 (广福路—关景路),长4.28 km。 断面为三仓(电力仓+ 管道仓+ 燃气仓),断面尺寸=9.1 m×4.65 m。综合管廊包含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管、市政给水管等管线, 统一布设在道路东侧绿化带下, 并配套照明、通风、排水、消防、控制中心及监控系统等。

3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

施工采用C30 抗渗混凝土, 抗渗等级根据管廊埋深做灵活的调整,其中管廊埋深超10 m 时抗渗等级为P8 级,其他部分均为P6 级。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要点如下。

1)合理选择原材料。 例如,水泥的水化热、安定性各项性能均合理,无受潮结块现象,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缓解水化热;中粗砂,细度模数2.5~2.8 mm;任何超过保质期的材料均不可投入使用。

2)试验室试配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表现确定关键参数[2],以便正式施工期间混凝土拌和的顺利进行。 氯离子含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3)向混凝土中适度掺入UEA 膨胀剂,利用此类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收缩变形问题,保证成型效果。

4)于外墙设置穿墙螺栓时加焊止水片,避免渗水。 螺栓套管紧密裹覆橡胶止水圈,消除空隙,以免发生渗漏。

4 自粘性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技术

4.1 基本施工流程

管廊底板底部防水施工采用到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将SBS 弹性体沥青作为基料, 将聚乙烯膜、 铝箔作为表面材料。 工程所用防水卷材的黏结强度较高,能够保证卷材之间以及卷材与基层的紧密结合,构成完整且严密的防水层。 按照如下基本流程施工自粘性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基层表面处理(清除杂物,保证平整性)→涂刷基层处理剂→节点粘贴→测量放线→铺设防水卷材并处理(清除气泡,提升卷材的平整性和严密性)→收头和搭接→质量检验→施作保护层。

4.2 基层表面处理

全面检查防水基层,清理尘土、碎石、油污等各类不利于防水施工的杂物;基层应保持平整,局部凸起时找平;阴、阳角设置成半径为50 mm 的圆弧角;基层保持干燥、整洁,为防水卷材的施工打好基础。

4.3 底料涂刷和测量放线

1)底料涂刷。 经检查确认基层处理效果达标后,向表面均匀涂抹基层处理剂。 沿同一方向均匀涂刷, 确保涂刷后无漏底、涂料堆积问题。

2)测量放线。 基层表面涂刷的处理剂达到指触不粘的状态后,测放控制线,安排复核,作为摊铺卷材时的控制基准。 以测量放线结果为准进行试铺,掌握防水施工条件,评价防水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要求铺设到位的防水卷材平整、紧密。

4.4 摊铺卷材

1)掀剥隔离纸、铺设卷材。 向成筒卷材中心穿钢管,两端分别由一名员工手持, 两者相互配合, 将卷材转移至摊铺位置,向前展出约500 mm;一名员工掀剥卷材的隔离纸,将卷材对准基线,调整位置后铺设到位,适度压实。 一名员工掀剥隔离纸并向上抬起,以基准线为参照,有条不紊地向前摊铺。 手持钢管的2 名员工同步向前移动卷材,避免卷材歪斜。 滚铺力度适中,每结束一幅卷材的铺设后,随即用长柄滚刷处理,清理基层与卷材间夹杂的气泡,用大压辊压实,使卷材与基层紧密粘贴且具有平整性。

2)立面和大坡面防水。 自粘型卷材的黏结力有限,用于立面和大坡面粘贴时可能由于粘贴不稳而下滑, 为维持自粘型卷材的稳定性,对卷材底面的胶粘剂做加热处理,再完成粘贴作业。 加热工具选择手持式汽油喷灯,控制加热温度,保证加热有效性的同时避免卷材因过热而受损。

3)气泡的清理。 施工人员手持小压辊,从卷材内边缘开始向外碾压,挤出卷材与基层间的气泡[3]。

4)搭接缝的施工。 厂内加工阶段,在卷材搭接部位留有搭接边,因此现场施工时掀剥隔离纸后即可快速粘贴到位。 为使搭接卷材具有完整性与严密性, 按照至少为8cm 的要求控制搭接宽度。

5)密封处理。 卷材接头、管道包裹位置、短边搭接处及异型部位均要得到密封处理,密封材料采用专用密封膏,搭接边密封宽度不少于100 mm。

6)接头的设置。相邻两排卷材短边接头错开500 mm 或更多,避免因多层接头重叠而导致卷材的平整性下降。 大面积防水施工时,分段依次施工,用密封膏处理临时收头位置,防止渗漏。 防水卷材铺设位置如图1 所示。

图1 防水卷材铺设位置示意图

7)临时防护。 临时遮盖粘贴到位的防水卷材,实现对卷材的全面防护,避免受损、变形等问题。 向卷材反铺前期粘贴过程中揭开的有机硅隔离纸,增强防护效果;宜保留有机硅隔离纸,原因在于发挥出此隔离纸在防水与防护方面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

8)隐蔽处理。 隐蔽处理时间安排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的24 h 内,需组织闭水试验时,以试验结束的时间算起,条件适宜时尽快采取隐蔽措施。

9)细部处理。 阴阳角及其他特殊部位的防水卷材铺设难度高,为避免细部发生渗漏,设置宽度不少于50 cm 的卷材加强层。

10)其他方面。 沿底板、侧墙至底板以上50 cm 位置铺设防水卷材时,需要注重对材料的防护。 若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偏低, 防水卷材的自粘效果差, 采取用喷灯加热黏结部位的方法,待温度提升至20 ℃后结束加热,进行接头的稳定黏结。

5 外墙防水保护层施工

5.1 侧墙防水保护层的施工

以挤塑板为材料施作侧墙防水保护层, 板材粘贴采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合剂。 施工要点如下。

5.1.1 基层处理

防水层面的积水、杂物均要被清理干净;检查防水层的施工质量,针对空鼓、开裂等问题采取处理措施,使防水层具有平整性和完整性。

5.1.2 粘贴挤塑板

长向水平铺贴挤塑板,板材连续分布,上下两排竖向错缝量取板长的1/2。 从阴阳角、预埋套管等细节部位进行粘贴,再向中间推进,各区段的施工统一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挤塑板铺设到位后, 板间缝隙不大于2 mm, 板间高差不大于1.5 mm,板材紧密结合,整体保持稳定与平整,否则根据缝隙实际宽度填塞挤塑板条,使缝隙具有严密性。 挤塑板的粘贴采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合剂,配制活动由厂家完成,现场施工时调制均匀即可。 从挤塑板边缘部分开始逐步向中间点涂聚醋酸乙烯胶, 随后于待粘贴的板上点涂8 个φ100 mm 的粘合剂饼,实现稳定的粘贴。

点涂挤塑板的黏结材料后,根据粘贴位置要求,将板材稳定粘贴至墙面防水层, 尽可能缩短点涂后至粘贴前的间歇时间,否则粘合剂表面结皮,从而导致黏结性能大幅下降。 粘贴准确、稳定可靠,禁止上下、左右错动已粘贴到位的板材,必要时以橡胶锤轻度敲击的方式调整, 确保在精细化调整过程中无粘合剂溢进板间缝隙。

用2 m 靠尺检查挤塑板平整性和稳定性, 判断粘贴效果是否达标。 板间的连接必须平顺,相邻两板紧密接触,板缝间不可存在聚醋酸乙烯胶粘合剂。 每完成一块的粘贴后,及时清理板周边被挤出的粘合剂,避免在此处发生固结。 板切割不直而产生缝隙时,先根据实际形态用木锉锉平,再进行粘贴。 挤塑板粘贴到位后, 要求粘合剂占板的面积达到30%~50%,确保粘贴到位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挤塑板施工时尤其要注重预埋套管洞口位置的挤塑板,根据实际尺寸对整幅板做切割处理, 板材尺寸合理、 结构完整、边缘顺直,其他接缝与洞口周边的距离应超过200 mm。

5.2 顶板面防水保护层的施工

顶板面防水保护层的厚度为5 cm, 施工材料采用细石混凝土。 保护层施工前,将堆积在防水层表面的杂物和积水清理干净,贴灰饼作为厚度的控制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厚度要求进行铺设。 施工时加强对防水层的防护,减小施工活动对防水层的干扰,保证防水层的稳定性。 细石混凝土摊铺后,用铝合金杆刮平拍实,局部凸起时整平,遇塌陷问题时用相同材料找平,用长铝合金杆子刮平、木抹子搓平,面层凝结后用铁抹子轻压收光。

顶板面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24 h 后,进入养护环节,按照每日至少为2 次的频率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在良好的环境中有效成型。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7 d,具体根据混凝土成型状态和现场环境而定,必要时适当延长,以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顶板面防水保护层施工,如图2 所示。

图2 顶板面防水保护层的施工示意图

6 结语

猜你喜欢

挤塑板保护层防水层
寻找空气保护层
桥面防水层的技术突破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挤塑聚苯板外墙保温开裂渗漏的原因与防治
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简支箱梁桥防水层接触分析
桥上CRTSⅡ型板式轨道梁端高强度挤塑板的合理弹性模量研究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挤塑板铺设技术研究
强制放顶技术在己14-31010保护层工作面的应用研究
路桥施工防水层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