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2023-08-16刘笑夏王春霞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感光影结构

刘笑夏 王春霞

摘 要: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创作理念成为湖北武汉文化场馆中的明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博物馆的功能和意义已经不再仅仅停留于展示文物和艺术品,而是更多地强调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感知和体验。在这个背景下,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设计师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光影、声像、造型和艺术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一个集艺术、历史、科技和文化于一体的空间。

关键词:五感;光影;结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一、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与五感设计

五感广义上指人体直观感受到的“视听嗅味触”,投射到建筑设计中,狭义上表现为色彩、光影、造型、声音、风感五个设计元素。在当今数字时代,人们可以轻松地使用各种电子设备来获取各种信息。然而,这往往会使人们忽视通过五种感官获得信息的重要性。通过触摸、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人们可以获得独特的、无法用电子设备获取的感官体验,这些体验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来源。因此,设计师们正在探索如何帮助人们重新体验这些被忽视的感觉。

(一)色彩分析

色彩在室内空间的运用自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起便不断地更新迭代,古典的写实色、印象派的光照色,直至今日的现代主义黑白灰。丰富的色彩可以构筑梦幻、浮夸、无重点的空间,简约的色彩则可以突出展示空间的主题作品。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建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为了展示张之洞在中国近代钢铁实业中的杰出贡献,建筑采用全钢结构;其二,为了突显武汉作为水城的特色,建筑师将水的元素融入其中。建筑师采用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方舟造型,将其悬浮于广场之上,并用由钢和玻璃构成的支撑结构进行固定。这种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打造一艘扬帆远航的钢铁方舟。建筑材料保持了钢铁的自然质感,钢材的色彩和纹理也是其特色之一。建筑外墙采用冷灰色调,与周围景色相融合。这艘反重力的“方舟”以其独特的设计对自然空间进行了有限的衬托。室内则采用了明亮和温柔的色调,体现了设计师独特的人文精神,并为游客提供了最佳的参观体验。

(二)光影分析

光影方面,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曾提出“结构是光线的赋予者”(Structure is the giver of light)。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设计师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与钢结构建筑框体,将自然光线通过建筑立面完美地引入室内空间,满足了传统意义上的日常光照需求,视觉上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感。另外,为了达到展示区域一些明星展品的醒目效果,部分中心区域采用顶部开凿天光的方法,借助光明与黑暗的强烈对比,在建筑空间中,通过斜墙和屋顶上的窗洞透出来的光线,从室外到室内,逐渐变弱,清晰地区分了室内和室外的环境。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造照明,从而节省自然资源,同时也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环境。建筑设计巧妙地利用自然光线,在建筑内部产生清晰的光影结构,突出了展厅的展品,引发视觉上的冲击感(图1)。

(三)造型分析

造型是空間维度的艺术,造型上的大刀阔斧加上“声”与“光”的流逝方能支撑起一件立体的作品。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点,以高耸的核心筒为支撑,主体酷似一艘漂浮在空中的航船。建筑外立面采用金属表皮,屋顶向上翘起,昭示着积极向上的未来气息。建筑内部设有晶格状的巨型钢柱,充分展现了钢铁的力度与韧性,与周围的钢构建筑形成共鸣,体现了现代建筑对于材料和结构的探索与创新。

建筑顶层还设有室外观景露台,呈现出同心圆形状,象征着时间的年轮,连接着历史、文化和方向。这个露台圆环设计与室内空间的线条有机地穿插,打破了空间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和思考的空间。建筑师通过全玻璃幕墙、球面外墙形态的渗透等设计手法,将室内外空间有机相融,形成一个串联的时空轴。历史与现代在此碰撞出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时空对话,创造出一个带有历史文化符号的建筑语言,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和沉静的空间场所。

(四)声音分析

声音是时间维度的艺术。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应用听觉元素需要全面和细致的考虑。建筑设计师应该考虑到建筑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听觉元素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

一些建筑师以听觉为设计的核心元素,其中一个杰出的例子是赖特的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满足了人们对度假别墅的幻想,包括茂盛的植物、悦耳的流水声和与建筑结合的美景。这些听觉元素几乎愉悦了人们所有的感官。

然而,对于建筑环境中的许多声音,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们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听觉元素常常被忽略或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例如,在博物馆类的建筑设计中,当无法减少噪声源时,设计师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噪声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声音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吸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噪声的反射和扩散。

(五)风感分析

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不仅限于视觉,还包括周围气温的变化、气流的流动、不同材料和物体带来的气味和声音等。在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设计中,建筑师极为重视提升人们的感官体验。该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如周围气温、湿度和空气流动,创造了一种与其他建筑有所不同的独特感官体验。

二、光影的延展

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光影效果作为展览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照明和引导,更重要的是能够传达展览空间的主题、基调和氛围等信息,增强观众的感知体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光影效果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光影效果的适当运用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导观众对展品的关注,提升展览的品质和影响力。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中使用了传统与现代两种将光影引入室内的手法。如图2所示,每当一名体验者立于矩阵交错的面板之下,一束灯光便随之点亮,渐渐地让体验者成为空间中的焦点,同时顶棚音箱则播放出不同时代对张之洞及其历史贡献做出的社会评价。在光影的延展下,每点亮一个面板,体验者就会获得不同的声音信息,由此形成一个声光并存、时空共鸣的展示体验空间。

另外,如图1所示,里伯斯金将这里设计成一个四面围墙、密不透风的封闭空间,随后在天花上引入了一道顶光,径直地点亮了一张老木椅。空间地面呈斜坡状,仅在木椅处留有一块平地可供体验者逗留,反映了张之洞在时代的洪流中却能驻足冷静思考的境遇。当体验者踏入平台,坐上木椅后,随之映入眼帘的便是设计者需要体验者去深度思考的建筑主题点睛之笔。“我们看历史人物,由于时间久远,往往能从远距离看到历史的整体脉络,所以可以轻易地评价他的功与过,褒贬他的善与恶,但如果我们跟当事人一样,被困在历史的‘此时此刻,又将如何抉择呢?”里伯斯金通过入口处抓住眼球的天光,延展到视听触上的完美衔接,一步步地引导体验者代入张之洞的孤独改革之路。

三、皮骨的秩序建造

建筑作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融合体,需要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准确运用结构技术并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才能创造出卓越的建筑形象和充满表现力的空间。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在设计之初,致力于寻找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武汉市之间的历史联系,通过一套完整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将这三个叙事主体结合起来。同时借鉴中国古建筑的飞檐翘角,最终方案立意为一艘扬帆远航的钢铁方舟。

里伯斯金作为现代主义代表建筑师,不管是他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还是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都十分有效地结合了当地传统与人文主题作为建筑的亮点。而在建筑结构与外观上,里伯斯金从不采取过多的装饰手法,混凝土与玻璃幕墙是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皮骨建造语言。武汉身为中部江城,九省通衢,近代重工业、工商业、教育业的改革重地,里伯斯金根据以上关键词提炼出了一个象征着未来之门的“方舟”概念。地下的钢筋混凝土与地上的钢桁架作为建筑的“骨”,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的“皮”,彼此叠筑,建造出了一个昂首向上的反重力方舟建筑形象。

过去,我国许多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在结构与空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多设计者忽视了建筑结构对于空间的围合作用,以及结构自身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义。这种忽视导致了建筑与结构之间的脱节,也使得建筑个性表现的重要途径——骨骼结构的设计未能得到足够的发挥。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十分重视结构的围合作用,并且钢结构由于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快、工业化程度高、抗震性好等特点,成为新型的绿色环保建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楼梯是方方正正的,通过四个角的柱子构成。为了营造一个轻盈、飘逸的感觉,应设计师要求,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五层的越层楼梯设计成非对称的无柱悬挑楼梯。悬挑楼梯由于无梯梁梯柱,给人以外观轻盈、视野开阔的感受,近年来也被广泛运用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

关于内皮的设计,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建筑开始于两块砖被仔细地放在一起的那一刻。”里伯斯金在室内设计中也很好地印证了这句话。如图3所示,在一层至二层的阶梯地砖铺设时,巧妙地将阶梯设置为砖宽的同等宽度,收口处采用上砖压下砖的方法,使体验者在踏上阶梯向下俯瞰的时候,丝毫见不到多余的边角余料。这既形成了视觉上的秩序感,又不会造成材料上的铺张浪费,这种网格设计法,正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

四、五感以外的局限

作为中美合作的跨国际建筑项目,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设计方在追求五感的极致体验时,往往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较多需要协调的细节问题。例如根据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规定,主要交通用的楼梯,达四股人流时中间应加设扶手。常见的案例可参考地铁中的阶梯,当梯宽可同时容纳四个人并行时,中间会设置一段防护扶手。而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中的一层入口处楼梯,显然已经达到四股人流的宽度,设计方为了体验者可以更加直观地阅览到张之洞的生平表,通过减缓阶梯坡度、拓宽梯宽的手法,增加了台阶的使用安全系数,最终未增設中间扶手。类似的局限性还包括博物馆内的倾斜玻璃幕墙观赏问题。起初按照我国建筑规定,四楼展厅外墙向外倾斜,并设置落地玻璃窗。直径叙事工作室按要求设置了护窗栏杆,对此里伯斯金事务所非常反对,他们举出很多过往实例,有的建筑玻璃倾斜度更大,体验者甚至可以坐在玻璃上休息,认为这样更贴近自然。后经多方协调,并与审查及验收部门反复沟通,最终采用双层夹胶中空玻璃,取消了护窗栏杆。

现代博物馆已不再是单纯的展品陈列场所,而是将展览和叙事相结合的文化体验中心。在这种新的理念下,空间布局成为重要的叙事手段,为游客创造非同凡响的空间叙事体验。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布局,成功将叙事和展览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独特的叙事语境和思维游戏空间。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展品,更能通过叙事呈现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体验到文化的魅力和内涵。现代博物馆应更注重叙事,将展品和文化叙事相结合,为游客创造丰富的文化体验。设计师在追求五感上的极致体验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因地制宜的问题。昂首向上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以五感的完美叠筑及皮骨的秩序建造,诠释了19世纪至今以来的武汉江城风雨之行。通过中美双方不断地合作与协商,展现了一座引领未来之门的方舟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张凯静,周兰翎.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J].华中建筑,2019(4):32-35.

[2]覃钢.钢结构建筑推广与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28,130.

[3]刘先觉.密斯·凡·德·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全国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刘笑夏,硕士,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室内空间设计。

王春霞,硕士,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五感光影结构
基于五感疗法的疗养花园景观设计
——以惠州市惠城区惠环医院为例
五感之下的艺术家手制书拓展研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光影
光影
论《日出》的结构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