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新”背景下中国美术史对当代美育理论的影响

2023-08-16马腾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新美育

摘 要: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美育理论的影响非常深远。中国美术史为当代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遗产,使得当代美育理论更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为当代美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和表现形式,使得当代美育理论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当代美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使得当代美育实践更加具有适应时代需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研究和运用,来促进当代美育实践的审美教育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为当代美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实践基础,从而通过“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范式变革。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美育;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新背景下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223464)研究成果。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以“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四新”为导向的高质量建设发展,突破专业界限,多学科融合、多学科知识交错纵横的課程和学习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四新”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四新”建设工作就是对标国家发展的“四力”: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新文科提升文化软实力、新农科提升生态成长力、新医科提升全民健康力。在“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美育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内在驱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学校促进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坚持以美育人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是新时代高校美育的旨归,是“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和重要保障。

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古代及现代的艺术发展历程,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多个方面。中国美术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开始用各种工具在陶器、石器等载体上进行刻画和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美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特色,对世界艺术史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中有很多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品,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唐寅的《醉仙图》、清代石涛的山水画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之作,对中国艺术史和当代中国美育的实践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美育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品的收藏和欣赏,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艺术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艺术领域中,美育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艺术家们通过对美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在社会领域中,美育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来放松身心、丰富生活,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它不仅为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一、审美教育

在当代美育理论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美术史所涉及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和审美观念,都为美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素材。

艺术作品和审美观念都反映着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和开放式的审美思维方式。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内涵,从而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趋势,同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创意和理念。

中国美术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这些内容对于当代审美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当代美育理论中,应该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融合。在当代美育理论中,应该注重艺术史的教育价值,让人们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艺术。

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美育理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他认为美育对于人们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认为,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欣赏、创造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美育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心态,是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坚定信仰,是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当代美育理论中,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美术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进而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吸取他们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把他们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通过美育活动、艺术展览和演出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审美品味,从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传承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四新”建设的稳步推进。

三、创意思维

中国美术史中包含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思路,这些作品和思路对当代的创意思维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中,艺术家们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从艺术、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们是如何进行创作的,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学生的创意思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影响。这种以艺术史为基础的创新性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美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代美育理论中,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融合和创新。在当代美育理论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以艺术史为基础进行创新性教育,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融合和创新。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推动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

艺术家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创造出了一系列融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科技的艺术作品。比如,《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自创意诞生那一刻起,就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争做“艺术生产国家队、体制创新排头兵”的一次生动实践。再如,当代艺术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山水、花鸟等,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进行数字化处理,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在当代美育理论中,创意思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创作目标。美术史可以为美育带来创新思维,通过对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启发跨学科、跨文化的思考和实践,创新艺术作品和理念,同时也可以启发创新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在当代,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艺术类课程或沙龙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新”建设的核心是由学科融合带动现代科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科技本身而言在于推动交叉科学、变革创新方式,对社会而言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形态变迁。由“四新”建设的探索发现,学科相互融合有助于激发科学技术创新,学科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而创新产品服务能够形成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升级换代,各种元素融入到专业建设,共同形成培养“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科学成才、全面发展”高级专门人才的合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梳理“四新”探索所揭示出来的发展规律,在学科交叉、产业融合、面向社会变革、面向新兴科技、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时代新人等方面加强经验总结工作,通过推动范式变革的主动作为,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赢得先机。

四、跨文化交流

未来通过“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范式变革的主要着力点有:其一,加强针对问题的跨文化建设。问题总是综合的,因此在组织形态上需要开展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其二,加大创造产品的学科产业融合。“四新”建设成果最终一定要出产品、创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所以未来高等教育一定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推动社会变革。

中国美术史不仅是艺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中国美术史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作品,它们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和艺术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

跨文化的美育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美育活动。比如,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可以促进跨文化的美育。中国美术和美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国际上的传播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唐代,中国画、陶瓷、丝织品等就传入了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现代中国美术也逐渐走向世界,许多中国艺术家在国际上展出他们的作品,吸引了国际艺术家的关注和学习。同时,也有很多外国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这种跨文化的美育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美术史与美育的跨文化传播是一种有益的文化交流方式,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产生新的艺术和教育价值。比如,一些艺术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跨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将五千多年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交融于一体,体现了中华文化。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观念,同时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创造出更具跨文化特色的作品和理念,启发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和实践,同时也可以促进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应用,推动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四新”建设立足专业但必然走向学科,从而形成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求的学科融合发展理念。高校“四新”建设已在思想(学贯中西、融通社会)、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结果(创新成果、时代新人)上体现了先进性,适应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基于此背景,在中国美术史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可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基于此,通過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美育目标,推动美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炜,胡鑫宇.高校美育对中国文化继承性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美术,2022(6):99-102.

[2]李丕宏.高校美育理论与实践路径探索:评《高校美育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25.

[3]赵思童.新时代高校美育教材融合出版探析[J].中国出版,2023(4):55-57.

[4]刘丽丽.高校美育服务社会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6):33-37.

[5]齐国华.论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蔡氏《中学修身教科书》评析[J].史林,1994(3):40-46.

[6]朱惠娟.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德育思想及其价值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2):53-54.

作者简介:

马腾,硕士,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四新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美育教师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的学生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