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双减”·优化作业

2023-08-15赖玉芬

天津教育·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减学科作业

赖玉芬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巩固学生的课内所学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较大的作用。“双减”政策是2021年教育部为了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做出的重大改革,此项政策引发了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优化并创新作业形式,摆脱以往单一的题海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以部编版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依据,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整理,立足于教学实践探索,论述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业的优化设计对策。

一、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总量较多,学生的负担重

绝大多数教师给学生设计的作业总量与当前教育政策中的要求是相符的,中高年级的学生通常都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作业,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这是因为除了语文作业之外,他们还面临着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业,如果把这些加到一起,那么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远超过一个小时。由此不难看出,当前学生的作业负担是比较重的,即使每个学科的作业量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但是加到一起就会有很大的作业总量,给中高年级的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二)作业类型单调,学生缺乏兴趣

一方面,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类型比较单一,通常围绕部编版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配套练习册等设计相应的作业,或者针对所学的课文为学生布置抄写、背诵、默写类的作业,这样的书面作业比较机械,长此以往,就会磨灭中高年级学生对语文作业和语文课程的热情,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找各种理由来应付作业,降低了作业完成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安排的语文作业缺乏较大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更喜欢实践性和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但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机械性和重复性较强,这些常规类的作业不利于兴趣的强化,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

(三)作业内容枯燥,缺乏合理设计

第一,语文作业的内容以知识的习得和巩固为主,缺乏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连接。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语文教材和练习册为依据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当天或当堂课所学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育,难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思维品质的目的。第二,语文作业内容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教师通常聚焦本学科来安排作业,不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学生也只能站在语文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阻碍了其综合思维的进一步形成。第三,语文作业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语文教师习惯于为学生布置“大一统”的作业,缺乏对学生个性需求和特点的考虑,很少围绕学生的具体要求对作业进行设计。

(四)作业形式机械,教师布置为主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语文教师设计作业时更倾向于书面类的作业,缺乏对作业类型的创新,认为书面类型的作业更能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殊不知这样的作业模式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分低能”的人。与此同时,作业设计以教师的单向布置为主,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习惯凭自身的主观意愿、围绕课文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导致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单向的、教师主观安排的作业设计方式会让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受到限制,强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很难发挥语文作业原本的价值。

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业设计问题归因分析

(一)教师对作业设计目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后作业就是用来巩固学生当堂课所学知识的,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更注重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忽视了其在强化技能和育人等方面的作用,没有认识到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独特优势,弱化了语文作业原本的价值,这说明教师对作业设计目的的认识不够充分,作业设计理念存在偏差,影响了作业设计水平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二)教师对“双减”政策了解不够深入

2021年教育部提出“双减”政策,很多教师对政策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得不够深入,缺乏对政策理念的研读和深入探讨,不清楚“双减”政策对课后作业设计提出的要求和方向,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很难符合“双减”标准。由于缺乏对政策的了解,很多教师不知道应该如何改进和优化学科作业设计。

(三)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缺乏对作业的研究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忙于授课和备课工作,还要迎接检查、做好教科研工作,而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也要处理班级各项事宜,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少有时间来思考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日常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教师缺乏专门的研究,阻碍了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理念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學语文中高年级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1.加强年级组对作业的研究和统筹。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必须加强对各个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长的把控,避免出现有的学科作业量少、有的学科作业太多等不均匀的情况。首先,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每天做作业花费的时间,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协商和交流,共同优化作业设计;其次,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作业管理小组,由小组负责对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进行布局和优化,并设计一个“作业时段表”,对一些书面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其他类型的作业再让学生回家自主完成,在各学科教师达成一致后实施,确保减轻学生课余时间的负担。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设计。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各科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和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来安排相应的作业,确保作业难度和深度在中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范围内,能够结合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对很多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围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作业,尽可能地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不再将作业当成一种负担。

(二)对作业类型进行多样化设计

1.设计表演类作业。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其设计表演类的语文作业,鼓励学生扮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享受角色表演带来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倾听和表达等综合能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表演类的作业,以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展示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将作业当作有趣的事情,提高作业完成的主动性和效率。

例如,在讲解完《将相和》一文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要人物的特点,教师为学生安排了角色表演类的课后作业,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和“负荆请罪”。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通过协商任意挑选一个故事,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改编和创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和神态,针对人物特色进行活灵活现的表演,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其体会到语文作业的乐趣。

2.设计探究类作业。

语文除了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之外,还是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探究能力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调查和参与实践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发挥课后作业强化技能的作用。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调查探究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本城市的环境污染及资源破坏情况进行实际调查。调查前期,学生需要自主设计一个调查路线和方案,在方案中需要明确调查对象,如工厂、校园或某个社区,在明确调查对象和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察来完成调查,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调查报告。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深化学生保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情感,实现作业的育人价值。

3.设计制作类作业。

传统单一的书面性作业内容比较机械,通常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来设计,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磨灭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情,甚至找理由来应付作业。因此,教师要减少这类作业的设计,根据小学生好动和好玩的特点设计动手制作类的课后作业,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激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动手制作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准备一些彩泥等材料,制作课文中描述的海底动物,或者让学生准备纸、剪刀等材料进行手工剪纸,以手工的形式呈现海底世界的动植物。这样的作业可以发展学生的手脑协调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再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制作节日手抄报”的作业,让学生围绕春节这个节日自己动手绘制一个丰富多彩的手抄报,画出相应的事物,如红色的灯笼、鞭炮等,既可以促进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设计表达类作业。

表达类的语文作业需要学生将之前在学习中所观察到和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并呈现出来,对发展其语文表达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可以促进其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自由表达的作业,让学生四个人结为一组,在组内分享自己名字中的故事,说出名字的含义、由来等。有的学生说:“我叫许乐,小名叫乐乐,这是妈妈给我起的名字,她希望快快乐乐地长大,妈妈说不求我能大富大贵,只愿我健康、快乐。”有的学生说:“我的名字叫张晨曦,虽然晨曦这个名字笔画多,非常难写,但是它有着独特的含义。爸爸妈妈说我出生在早晨,太阳刚升起来,给我取名晨曦是希望我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象征着一缕光明”。这样的表达类作业可以促进小学生口语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三)作业内容注重合理设计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作业内容往往缺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教师通常聚焦本学科来安排作业,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視野,学生只能站在语文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阻碍了其综合思维的进一步形成。要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只依靠一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双减”政策倡导教师摆脱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巧妙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各个学科的优势,设计跨学科整合作业。教师要认真践行“双减”政策要求,注重对各学科知识的合理设计,以激发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

例如,在“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语文学科与艺术类课程进行融合,在作业中融入摄影、美术等元素,设计观察类的作业活动,鼓励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或者家里有的植物,进行连续观察,利用拍照记录(摄影)、绘画(美术)、写观察日记(语文)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耐心和实践观察能力,还有利于为其后续的语文习作提供思路和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的提出让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改进作业设计方式和形式,围绕本班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课后作业,将学生从“题海”中释放出来,给予学生更多想象、探究、制作和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发展,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增强语文作业的效能。

猜你喜欢

双减学科作业
【学科新书导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超学科”来啦
作业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