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梅与茶混交:黄山市绿梅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023-08-15吴丽玲

福建茶叶 2023年6期
关键词:绿萼黄山市茶园

吴丽玲

(黟县渔亭林业工作站,安徽 黄山 245511)

绿梅,又名绿萼梅,蔷薇科植物,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绿梅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旅游观光场所,同时也受到园林设计人员的青睐;食用价值:绿萼梅的叶子可用来制作一种传统调味品,也可以当作药材;药用价值,绿萼梅的花、叶汁可以治疗妇科疾病,有抗癌作用。

可见,绿萼梅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有助于开发绿萼梅的新品种及新品种的商业应用。同时,绿梅的产业化也是实现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为了进一步开拓绿萼梅在中医药的应用前景,安徽中医药大学等研究机构已经在不断的加强绿萼梅的研究。相关部门的农学专家同时也开始探索绿萼梅的混交技术。本文主要研究绿萼梅与茶的混交技术及市场前景。

黄山市的歙县上丰乡是全国知名的绿梅种植主产地之一,2022年绿梅树存量已有20万株,规模近333.33 hm2,产值2000万元。2014年,休宁县汪村镇栽培面积已经突破13.33hm2,黟县的渔亭镇也在2020年发展了绿梅基地6.67hm2。绿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黄山市广大农户带来一个居家就可致富的产业,带动了一大批村民脱贫奔小康。

黄山市种植的绿梅,除了在林地和山地茶园上栽培的以外,有一些是在撂荒地上种植的,这些撂荒地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耕地。随着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以及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国家明确指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在推进退林还耕工作,黄山市绿梅种植规模势必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萎缩,对农民发展绿梅产业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如何保障绿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推动绿梅茶叶混交模式。茶叶与其他树种混交,是我国很早就有的做法,体现着民间智慧,我国著名的碧螺春茶培育就是典型的茶果混交模式,黄山市绿梅与茶叶混交栽培也有几十年的历史,有着稳定的群众栽培基础。

近年来,茶叶市场面临着全球品种多样化和本土品种消失的双重威胁。为了推动茶叶行业的多样发展趋势以及林特产品的推广,许多研究者开始研究将绿梅与茶生物体的不同基因杂交,以创造新的茶品种。

早期的研究发现,将绿梅叶和茶叶相互杂交后会产生新的茶品种。它们的品质可能会比原来的绿梅叶和茶叶更好,具有更佳的糖度、咸度和香气。此外,由于它们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抗病能力,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耕种在各种气候条件下。

在当前茶叶杂交育种方面,专家指出,将绿梅与茶生物体杂交并不容易,而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培育新的品种。然而,如果在茶叶杂交育种中能够成功地将绿梅与茶生物体结合,将能够产生新的优良茶品种,突破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茶品种,为茶叶行业和林特产品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1 茶园的选址和绿梅苗木的选择

1.1 混交茶园选址

绿梅为阳性喜光树种,造林地应选择向阳的丘陵或低山茶园,茶园土壤肥厚疏松为好,红壤和沙壤土最佳,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茶园种植区域应避开。

1.2 绿梅种苗选择

绿梅的品系很多,我们在茶园中栽培绿梅,宜选择易扦插、多花重瓣的品系为好,选择优良品系的扦插苗和嫁接苗。初产期的茶园可选择绿梅小苗栽植,盛产期茶园应选择1m以上绿梅大苗栽植。

2 栽植与日常管理

2.1 栽植方法和时间

采用株行间混交,绿梅密度以225-300株/hm2以下为宜,株行距以茶园本身条状分布安排,挖定植穴,顺着茶园条垄之间挖一个宽0.6m×0.6m、深0.5m的方形定植穴,平行沿茶垄布点,一般株间间隔6m-7m的样子。有条件的可施入基肥,先填表土覆盖,再填新土。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初,都可以移栽绿梅,在移栽绿梅时,要做到苗正根舒,层层覆土,三埋两踩一提苗,让根系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嫁接苗的嫁接口应露在土层外面,栽好后浇足定根水,是保障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2.2 综合修剪

在树体管理上要求绿梅定干高度不低于1.2m,使其不影响茶树的生长,一方面不影响绿梅的采摘,也有利于茶叶采摘修剪,能达到最佳的产量与效益。绿梅冠幅不大,初植密度控制好以后,梅茶混交林生产管理上只需要对绿梅适时修剪,使得茶棵生长季节能接受全日照30%~50%的光照强度,适合茶叶的生长发育要求就好。绿梅春季修剪一般选择花蕾采收后20天后可进行,修剪弱枝枯枝、病害枝、交叉枝,修成自然开心形就可以了,修剪后要对伤口喷洒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对较大的伤口涂抹生石灰水处理,剪下的枝条应带离茶园烧毁。茶棵修剪,修剪时期一般在春茶采后(5月中旬),或夏季后(6月下旬)进行。

2.3 抚育管理

绿梅栽培不需要额外的施肥,结合茶叶修剪和中耕除草,略施薄肥即可,防止枝条徒长。除草以人工进行,可间种花生、紫云英等农作物,以耕代抚,实现茶叶和药用梅花无公害化生产。间种绿梅的茶园可有效抵御夏季烈日暴晒,增强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叶有机物质积累。

2.4 病虫害防治

目前,黄山市正在推进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全域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科学防治茶园病虫草害。其对茶叶病虫害的防控模式是适用于绿梅的,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以生态农艺增强树木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以物理防治为辅,目的就是提高茶叶和绿梅的品质,无公害化生产。

2.5 绿梅的采收

绿梅小苗移植后一般培育4-5年就可以采蕾,大苗移植2-3年可以采蕾,单株干花产量在0.5kg。当日采收及时烘干就可以进入市场销售了。

3 效益分析

3.1 直接经济效益

绿梅进入盛花期后,栽植在茶园的产量1hm2大约可收110kg-150kg干花,根据近几年收购价平均300元/kg,每hm2绿梅价值在33000~45000元之间,加上茶叶本身产值,根据市茶叶站统计,2021年茶园平均产值61500/hm2,对于广大茶农来说,茶园混栽绿梅是个不错的选择。

3.2 间接经济效益

绿梅的市场前景广阔,而且种植、采摘及管护的劳动强度不大,生产技术容易掌握,产品有销路,种植效益比普通农作物高出一大截,是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好产业。绿梅采摘期集中在正月里,多数打工人员都还在家,每人每天采梅收入一百多块钱,采二十多天,能挣两三千元。绿梅采摘结束后20多天才是茶叶开采季节,完美错开采收季,达到效益最大化。

3.3 生态效益

茶叶与绿梅复合立体种植,形成了分层保土蓄水的良好的乔灌模式。茶树喜阴、怕阳光直晒、怕霜冻,绿梅喜光、抗风、耐寒,可以为茶树提供遮阳、蔽覆霜雪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茶叶品质。茶梅混交模式,实现了两个树种水肥管理一体化,节约了资源,也美化了环境。修剪的绿梅枝条,可以作制茶的燃料,燃烧后的灰又回到茶园中作肥料,实现了养分循环利用。茶梅混交,既可保障茶叶的优良品质,也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增加绿梅干花的产出,大幅提高了当地老百姓收入水平。

3.4 旅游观光

绿萼梅素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由于其花色洁白,香味浓郁,绿萼梅常常被人们用作旅游观光的最佳选择。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以梅花为主题进行旅游景点或者景区设置。如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梅园,就是以探香湖为核心,利用其周围的起伏地形和地貌特征,打造了“一湖三岭七道湾”的旅游观光线路。其中,二道湾即绿萼湾,以绿萼梅为主的混交种群,花开淡绿色,清新脱俗。江阴的香山景区打造了300亩香山梅岭,种植了绿萼梅、江梅、美人梅、朱砂等品种梅花一万多株,半坡梅岭、万株齐放时,景色美不胜收,是张家港及周边著名的赏梅胜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很多旅游景点已经开始把梅花作为重要的景点布置和装饰物品,由此可见,绿萼梅在旅游观光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黄山市绿梅产业可持续发展可行性分析

4.1 乡村振兴政策的需要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绿梅产业正是符合“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政策,目前国内的有些地区已经通过发展绿梅产业帮助农户有效的提高了农业收入。如安徽省庐江的龙桥镇,他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经营绿梅,最后让“一颗颗绿梅变成了提款机。”此外,在上海的一些旅游区通过成片种植绿梅,把绿梅变成一种观光性植物,这样就形成了“绿梅种植+旅游”的创新模式。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我国国土政策的调整,短期内绿梅种植面积或有减少,但对于绿梅价格影响可能有限,2022年初,受寒潮影响,歙县绿梅干花产量减少2成,但收购价调高了30%,农民减产未减收,市场还是遵循价值规律的。黄山市现有茶园5.33万hm2,黄山市政府在2020年12月出台了《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建设中国名茶之都,茶业与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按照“生态美化、立体种植”要求,鼓励茶园间作桂花、红豆杉、香榧、乌桕等乔木林。”绿梅产业完全可以借助这股东风,减低国土政策调整带来的产业震荡,适度推进绿梅与茶叶混交模式,把绿梅产业融入茶文化为导向的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产二产三产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绿梅茶叶混交株数的确定只是根据传统经验获得,对于大于300株/hm2未进行深入研究,是以后可以继续深入实践获得答案的问题。

4.2 关于绿梅产业化思路分析

一是进行树种的繁育改良,包括全球绿梅品种选择、品系提升、栽培技术改进等;

二是进行绿梅采摘技术与质量管理,重点加强质量检测、冷链物流、智能化采摘技术研究等;

三是进行绿梅加工及配套产业化,发展绿梅饮料加工等新兴产业;

四是深化绿梅市场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绿梅产销信息发布系统、面向大众活动,提高绿梅消费能力并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4.3 绿梅的市场前景

绿梅市场前景十分乐观,由于它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绿梅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国内多个省市也纷纷推动绿梅的种植和开发,使得绿梅的产业化步伐也更加迅速。此外,国家政策优惠也使得绿梅的产业发展更有发展动力。近年来,随着绿萼梅果园化的发展,绿萼梅的种植已开始逐渐兴起,其中黄山绿萼梅种植更有迅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黄山绿萼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良品种也日益增多,在黄山上的绿萼梅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绿萼梅果园化建设的好处在于采摘管理更方便,更有利于提高产品价值,更有助于促进农民致富,也有利于建设“乡村振兴”,实现社会繁荣。此外,黄山绿萼梅还具备比较高的市场营销前景,因为黄山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可以为绿萼梅搭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的挖掘价值。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对绿梅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绿梅的产业化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为社会经济带来积极的成长性。根据市场调研,绿梅产业化给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收益,同时得到行业专家们的认可,相关部门也有充分的政策支持。因此,从投资成本分析角度来看,绿梅产业化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4.4 绿萼梅产业化发展的组织支持

4.4.1 提高绿萼梅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目前,黄山市绿萼梅的几个种植区域分散在歙县、休宁、黟县等地,目前由于种植相对分散,这就导致绿萼梅无法规模化经营。要想实现规模化,必须要依托地方政府,成立相应的绿萼梅种植组织,如“黄山市绿萼梅种植合作社”、或者是“公司+基地+农户”等组织形式。

4.4.2 构建绿萼梅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人才支持体系。因此,要想进一步发展黄山绿萼梅种植,还需要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入,积极推动果园化建设,把握种植技术,完善管理,以确保收获高品质和高产量的绿萼梅,为绿萼梅农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其中重要的是政策支持体系和人才支持体系。

政策支持是设法把绿萼梅种植纳入黄山市乡村振兴计划的“六个千亿”的乡村振兴行动之中。到2025年,黄山市徽茶、中药、养殖、林特、农旅乡愁和数字乡村六大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绿萼梅产业应该被明确写入产业振兴的目录之中,这样绿萼梅的种植就有了政策支撑。

绿萼梅的种植和培育过程中必须要有关于绿萼梅的栽培、嫁接以及日常的养护技术和知识。目前从事该种植的农户对这方面的知识还是相对比较缺乏,这就政府或者产业化组织通过构建一定的机制,或者与兄弟绿萼梅地区构建人才合作机制,或者引进相关的专门人才。

4.5 以绿梅的产业化为示范点,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黄山市有很多林特产品和产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林特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黄山市应该通过发展一批典型的林特产品,形成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通过积累成功的经验,在推广到其他产品的产业化。近年来,政府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城乡发展政策协调升级,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让更多的人安居乐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促进乡村振兴,政府构建了以优势资源为支撑、以服务业为支点、产业集群岛,全力开展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产业建设之外,政府还将资源优势转化成有价值的国土自然资源,以助力乡村振兴,并形成国家发展新体制、新型经济新动力,进而实现乡村和谐发展。

黄山市可以把绿萼梅的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试点。在试点过程中,通过积累大量的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之后,再把这种经验复制到其他相关的产业发展上。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振兴只有搭建了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才能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规范体系,激发乡村民众创业投资的热情,创造更大的就业机会。只有政府能有效推动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构建乡村繁荣发展的根基。

猜你喜欢

绿萼黄山市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刘峰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绿萼
湄潭茶园
绿萼
茶园观色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