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席卷全球,我们如何对抗

2023-08-14

读报参考 2023年23期
关键词:柳叶刀病耻心理健康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认为,目前持续且日益严重的全球抑郁症危机还未得到解决,呼吁全社会共同采取对策,缓解全球抑郁症负担。

有大量证据表明,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有很多方式可以预防抑郁症并帮助康复。然而,目前,在高收入国家,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诊断或治疗,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80%-90%。

有许多人谈“抑”色变,充满病耻感,对于得病讳莫如深,但也有很多人把抑郁症当成一场“心灵感冒”,认为不干预它也会自行好转。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发展博士认为,从医学的角度讲,不干预的情况下,通常六个月会自行缓解。“但是如果真的不干预,可能几个月,患者人就没了,尤其是当生活中出现重大困难时,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它不是简单的‘心灵感冒,抑郁症比感冒要重得多,是可能危及生命的。”陈发展经常会遇到辗转各地前来看病的患者。他觉得许多人能够走进医院,就说明已经作好了心理建设,相对地放下了病耻感。

秦浪浪,六年前确诊重度抑郁症,今年刚停药。“一般来说,精神疾病治好的标准叫做临床痊愈,而不是完全治愈,不保证你这次治好了,就永远不会复发了。我是这么理解的,就像感冒,你这次治好了,下一次着凉了,你还是会感冒的。所以跟感冒对标以后,感觉好像就没有那么害怕了。”所以,“心灵感冒”这种比喻让人们明白抑郁症是疾病,如同感冒、肺炎等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有助于去除病耻感,但同时也会弱化人们对于抑郁症严重性的认识。

陈发展遇到过一名擅自为孩子断药的母亲。母亲觉得孩子有所好转,但断药后,孩子更糟糕了。“我问她为什么给孩子断药,妈妈当时就哭了,说如果孩子一直有病的话,会被别人看不起的。”陈发展说,“当家人要隐藏疾病时,实际也隐藏掉了患者的痛苦,当他没有被家人理解时,会很影响病情。”

《柳叶刀》这个报告的共同作者、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Charles Reynolds表示:“我们知道,如果抑郁症患者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治疗,各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可能康复。有了可靠的科学、政治意愿和共同责任,能够预防和治疗抑郁症,避免其潜在的致残后果。我们必须为有抑郁症经历的患者及其家人、从业人员、决策者和公民社会赋权,通过分享他们的经历减少对抑郁症的污名化,支持其他人了解病情和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并倡导提供更多有证据支撑的资源,以解决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秦浪浪现在是抖音的科普博主,拥有47万粉丝,还创办了“抗抑星球”,创建病友群,累计八九千病友一起抱团取暖。“对于普通人来说的话,你如果遇到一个抑郁症患者,请记住一句话,就是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解决问题。我们作为普通人,更多的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她发现寻找一个合适的好医生是最重要的,也很难。“确定一个你信任的医生,然后你跟他一起治疗一段时间,因為精神疾病的确诊,他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你的,你可能没有一次性就能解释到位,医生也不会一次性就给你发掘到位,毕竟我们门诊的看诊时间也是挺短的,几分钟就出来了。”

2021年9月,《柳叶刀-精神病学》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但由于多数抑郁障碍患者未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因此只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

而《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也显示,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美国则是1000人,相差50倍。同时,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抑郁症患者门诊量却每年增长20%。

好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直面抑郁症,他们通过各类渠道学习相关问题。《2022 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近1年B站“心理健康”相关话题播放量为76亿次,同比增长83%。

目前公认的治疗抑郁症办法是科学合适的综合结合。“原则上,每个患者都应该综合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但具体情况要因个体差异而论,所以一定要寻求专业且合适的治疗方式。”陈发展说。

抑郁症有哪些预防办法?“预防是抑郁症中最被忽视的一点。”《柳叶刀》该报告的共同作者、来自印度金奈自杀预防中心和志愿卫生服务机构的Lakshmi Vijayakumar说,“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终身影响,从学业和未来人际关系的困难,到药物滥用、自我伤害和自杀方面的风险,积极进行抑郁症预防是非常有价值的。重要的是,我们应将循证干预措施付诸实践,以支持养育子女、减少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促进工作中的心理健康,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拥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并且有慢性健康问题的人中抑郁症的流行率较高,这都支持采取共同的预防措施。”

(摘自《看天下》石悦欣、张洺璇)

猜你喜欢

柳叶刀病耻心理健康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心理健康
《柳叶刀》子刊:又一种致病菌加入到耐药大“菌”的行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乳癌手术后病床口占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