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泳戏水,需警惕引发中耳炎

2023-08-13魏莎

科学之友 2023年8期
关键词:外耳耳部咽鼓管

魏莎

耳朵的基本结构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鼓膜像一扇门,将中耳和外耳分开,保护中耳不受细菌侵害。中耳中的咽鼓管是鼻腔和中耳沟通的管道,当我们张口、吞咽、打哈欠时,咽鼓管处于开放状态。这是咽鼓管在调节中耳内的气压,从而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游泳导致中耳炎的原因

中耳炎是来自中耳黏膜的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的感染途径有咽鼓管途径和外耳道鼓膜途径。

鼓膜在没有穿孔的情况下是可以阻挡异物以及细菌进入中耳的,但如果游泳过程中发生呛水,导致卫生不达标的水通过鼻腔或者口腔进入咽鼓管,水中的细菌就会到达中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感冒、抵抗力差、外耳道损伤或者耳屎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游泳后外耳道感染,继而引发中耳炎。

如果本身患有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疾病,中耳缺少保护屏障,游泳时脏水就很容易进入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

中耳内潮湿、不通风给细菌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会导致中耳炎加重。

儿童更易在游泳后发生中耳炎。第一,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宽、短、平直,泳池水中的细菌更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导致急性中耳炎;第二,在游泳时,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注意保护耳朵,他们通常不喜欢戴耳塞,泳池水更容易进入耳朵,刺激外耳道皮肤、鼓膜,从而造成中耳炎。

游泳有很大概率会引发中耳炎,但对于大部分无外耳道炎症的健康人群来说,只要在游泳过程中多加注意,还是可以避免中耳炎的发生,愉快玩水的。

游泳时应保护好耳部

游泳时应选择卫生指标合格的游泳池,注意掌握正确的换气方法,避免不适当的捏鼻鼓气、咽鼓管吹张或擤鼻等。在不小心被水呛到之后,千万不要用双手捏住鼻子擤鼻涕,可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

患有耳部疾病的人应避免游泳,鼻炎症状严重时也建议暂缓游泳。儿童在游泳时可选择佩戴游泳耳塞,减少泳池水对耳内皮肤的刺激。

游泳前应做好外耳清洁,清除外耳道耵聍。游泳后应及时清理耳道内的积水,具体操作方法是:站在原地,头偏向一侧,单腿用力跳几下,然后用棉花球轻轻拭干外耳道。

如果游泳后出现耳部疼痛、流液、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就诊,进行科学的诊断及治疗。

猜你喜欢

外耳耳部咽鼓管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胎儿外耳的产前超声观察
产前超声在胎儿外耳异常筛查中的应用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耳部放血疗法治疗风热血热证风瘙痒的疗效观察
一种阳极板
声导抗基本概念(4)
耳部瘢痕疙瘩的综合性动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