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2023-08-11李琳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公司,都会有内部控制的问题。因此,很多国企都是以身作则,开始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以防范各種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且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条例。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加强内部控制十分重要。在风险管理方面,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模式来加强风险的应对能力,保证了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的经营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展开,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种潜在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高效、优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风险应对能力。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的有效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国企改革的成效并不理想,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困难。我们只有形成一套真正有效的控制体系,将企业的管理和治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国有企业发展。而一种健全的、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既可以使企业的运作更加高效,也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改善,使企业内外的利益得到平衡,使企业的工作更加清晰,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障。

2.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密切相关,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基础。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治理。同时,加强内控制度、强化风险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治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和创新的阶段,而当前的任务就是构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离不开内部控制系统,这就需要完善、有效、规范、科学的内部控制,并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中起到决策和监督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在竞争中取得较好的发展。

二、企业风险管理内涵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近年来,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逐渐兴起,企业风险管理领域中常见的企业治理、企业文化、战略管理、卓越绩效管理、危机管理、高效沟通等都可以应用于风险管理的主流,并渗透到企业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通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危险程度,增强风险的处理能力,减少经营意外和风险的损失。风险辨识是指企业的风险管理,既要辨识个别的风险又要认识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增强其整体、针对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企业在必要时可设立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对风险进行识别、规避和控制,并对各种风险进行及时、可靠的监督,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这离不开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企业内部控制就是由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执行的一系列控制行为,目的是合理地保障企业的基本目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建立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之上,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却是从企业的全局角度出发,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风险管理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同时此项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应该遵循的原则

1.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强对风险的辨识与应对的能力,尽量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这样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运作中的作用大于其运作费用,国有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争取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持续的竞争成本优势,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2.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要与其职能部门协调,既要顺应国家的监管政策,又要符合国有企业的行业和业务模式特点,同时,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战略的调整,并且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提高企业内部对风险的控制和应对能力,以及应对外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不可控风险。

3.系统性原则

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应该围绕长期战略目标来进行,并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划分不同的部门,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相互协调、不相容、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4.全面性原则

此项基本原则是建立在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覆盖企业的各个环节,涵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工作。在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参与意识,保证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中。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面临的挑战

1.国有企业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处于体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对风险管理与内控的重要性也不甚了解。一些企业虽然拥有了内部控制,但是由于缺乏执行能力,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企业的中层干部,由于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只把风险管理看作管理层的工作,却没有让全体员工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在经营活动中无法进行有效的防范。

2.法人治理的结构缺乏科学性

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清晰地规定了各个管理机构的职责,彼此之间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都已建立起了企业治理结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法人治理的功能却难以发挥出来,国有企业常见的情形是由董事长领导控制,往往集执行权、控制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形成了一种大权在握、互相监督的局面,所有者缺位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未能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脱节

通过对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的调研,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国有企业都面临着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企业没有严格遵守有关的制度。其次,有关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大都是照搬照抄,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无法与实际情况相匹配。最后,内部控制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之间产生了脱节。

4.企业监督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要使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而审计、监察等监督机关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關键。虽然近年来国资委、审计署等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但外部监督机构监督缺乏持续性,内设监督机构不具有独立性,使其监督能力大打折扣。

5.国有企业缺乏风险评估体系

国有企业的各类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质,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决策情况下,所面对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确保风险应对能力有针对性。风险防范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对安全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但是,从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来看,目前我国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尚处于停滞阶段,在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之后,缺乏长期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灵活性较差,不能进行长期使用。

五、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的策略

1.强化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也日趋复杂,如果还保持原有的经营观念,将很难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因此,在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式时,应着重于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全新的内控概念,其核心在于加强企业文化、引进新的内控理念、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从而为新的内控模式的构建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在风险管理上,要提高员工的风险判断和识别能力,并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使风险防范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应提高风险意识,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绩效考评中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制度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参与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整合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要深入认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交叉,加强两者的融合和协调,目的在于增强国有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降低其经营风险。在强化内控、增强内控能力的前提下,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引导内控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在实践中积累风险控制的实践经验。

3.构建风险导向型内控制度

国有企业要建立一套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正确的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国有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风险控制战略,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业绩评价,以利益为导向,促使企业员工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在进行经营与投资的实践中,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归类、投资预判。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要实现风险分级,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构建纵向风险管理系统。从顶层到底层进行风险管理,划分了各层级的风险管理权限,从而实现了对风险的规范化和效率的提升。

4.强化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

国有企业要通过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灵活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建立相关的信息采集与上报机制,提高内部信息的流通和精确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及时解决各种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要建立有效、优质的信息体系,提高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企业的信息交流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并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国有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信息交流委员会,协调各利益方,并加强有关信息的公开。

5.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为了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内部的监督和反馈,必须建立民主、透明、参与性的内部治理机制。这一制度必须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国有企业要大力推进“政企分开”,健全股东与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关系,进一步发挥监事会的职能。国有企业还可以建立一种风险责任制:把决策收益和企业的风险挂钩,同时,为了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在企业面临重大决策问题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整体利益,并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6.完善国有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使用着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企业文化,很难在市场条件下很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为此,国有企业要树立一种能够调动力量的风险管理文化。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风险管理的思想,针对国有企业的特点,通过定期的风险管理专题讲座,组织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参加,提高员工识别各种风险的能力,引导员工主动参与风险管理。在对员工进行业绩评价时,应该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制度激励,使其能够正确地处理和有效地控制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注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防止滥用职权。国有企业要合理配置内部组织结构,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实行不相干的岗位分开。

7.发挥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监督是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对推进国有企业规范化的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监督体制进行风险管理的载体。在保证审计部独立性的基础上,在国有企业的经营和重大项目决策中,将风险控制的动态及风险控制的状况纳入审计工作中,与各风险管理机构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监控系统。

8.构建国有企业风险评估体系

国有企业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并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要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及时关注国有企業的风险动态状况,及时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将风险信息传达给各个部门。

对国有企业的风险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略风险。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与现实情况不符,或者偏离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致使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难以顺利实施。二是融资风险,包括融资、投资和风险评价等风险,融资风险是指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小、偿还困难等。所谓投资风险,就是国有企业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做出了盲目的投资决策,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收入下降、资金链的断裂,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三是经营风险。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通过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细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达到有效规避各种风险的目的。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过程进行风险评价,为了提高风险评估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数据库。要善于利用风险分析技术,准确掌握各个行业的风险,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制定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影响。建立一个风险评价体系,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的具体成果及时传达给各个部门,提高各个部门的应对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它的稳定运转和长期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实现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一席之地,就要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极地融入风险管理理念和内部控制理念,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风险应对的能力,全面促进各行业国有企业的发展,为行业内部的中小企业发挥出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治雄,余万纤子.风险管理视域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22(35):43-45.

[2]丁娜.风险管理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27):52-54.

[3]陈睿.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探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16):149-151.

[4]朱建良.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J].财会学习,2020(14):276,278.

[5]王霞.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5):147-148.

[6]田喜洲,姜梦媛,郭小东,等.调节定向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变革型领导的调节作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6):69-82.

作者简介:李琳(1992— ),女,汉族,云南楚雄人,工程师,经济师,一级造价师,注册咨询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建筑经济、国企内控管理、风险管控。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