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产业,让“穷山”焕新颜

2023-08-10文|叶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贡米酉阳秀山

文|叶 开

脱贫攻坚阶段,渝东南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渝东南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在老重庆人的印象里,如果想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难,就让他去渝东南武陵山区的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地走一走就知道了。

群山环绕、交通闭塞、贫穷落后一度是渝东南甩不开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纪录片《穷山在呼唤》真实反映了当时渝东南群众住岩洞和窝棚,衣衫褴褛、吃不饱饭、饮水困难、生病靠扛的生存条件,直接推动了中国的开发式扶贫进程;脱贫攻坚阶段,渝东南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渝东南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

秀山:“边城”崛起的电商飞轮

“咔哒、咔哒……”重庆市秀山县武陵山电商加工中心的一间厂房内,机器设备发出低沉有规律的声响。脱贫户陈琼珍手指翻飞,有条不紊地将传送带上的钵钵鸡调料码放到包装箱中。几天后,这些调味料将会进入武陵山区乃至更远地方的线上线下消费市场,成就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十多年前,秀山县政府提出“买武陵、卖全国,买全国、卖武陵”的口号,建设了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适逢电商的大潮席卷全国,围绕“电商+物流”,秀山成功打造出一个增长飞轮:电商发展,物流发单量增长;单量越多,议价能力越强,物流成本降低;低成本的物流又刺激电商发展和相关产业进一步集聚……

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一角

目前秀山已拥有武陵山区唯一具有区域分拨功能的快递分拨中心,每年为山区农产品上行节约物流成本上亿元人民币,快递成本和时效均实现西部地区领先。

谈及秀山的电商物流行业的变化,秀山祺飞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秋感慨万千,“过去,我们发一个快递要十多元钱,而现在1.6元就行;从前发一个去广州的快递得先去重庆转一圈,时效性根本没法保证,而现在秀山能直发广州,做到今日发次日达。”

秀山的物流优势,对一些给电商配套的加工企业也有很大吸引力。“在秀山办厂,我们的配送网络能通过高速公路覆盖周边300公里的地区,辐射武陵山区的几十个县。”秀山县富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庆和说。

电商、物流及配套产业蓬勃发展,解决了大量周边群众就业。2016年来到这家电商配货的企业工作后,陈琼珍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企业还为她缴纳五险,免除她的后顾之忧。陈大姐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的生活好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酉阳:山区小村的品牌修养

“哗哗哗、哗哗哗……”山泉水穿过岩层、流过沟渠,在青石上奏出清脆的乐章,最终流入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稻田,滋养着正在分蘖的花田贡米。

距酉阳县城41公里的何家岩村是远近闻名的“贡米之乡”,一句当地顺口溜“大日头明晃晃,龙洞子水淌淌,云顶子润汪汪”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何家岩种植水稻优异的光、热、水条件。据史料记载,15世纪初,明成祖朱棣品尝何家岩出产的大米后赞不绝口,将何家岩所产的大米划为贡米,经200多年发展,何家岩形成了多达99级的壮美梯田景观。

近年来针对云计算安全性的研究重点涉及数据安全、内容安全、隐私保护、运行环境安全、虚拟资源安全等几个方面,而针对敏感信息的保护问题,在虚拟化环境下尤为突出。从近年来发生网络信息平台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来看,大多数系统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户Web应用系统的后门或泄露,另一方面是用户IT支撑系统安全防护手段的缺失。这些事件都反映出云平台敏感信息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十多年前,由于重山阻隔、分散经营、缺乏统一规划,何家岩的大米一度销路不畅、在市场上卖不上价,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员外出打工,超过40%的梯田撂荒,何家岩沦为守着贡米文化和良田饿肚子的深度贫困村。

2013年以来,何家岩村建设了5000亩水稻核心示范基地,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供种、指导和收购,逐渐擦亮了“花田贡米”的品牌,贡米稻谷的收购价格从每斤1元涨到了现在每斤12元,村民种植贡米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贡米的知名度,2022年,何家岩村和互联网平台共同推出“何家岩云稻米”项目,9298名网民支付每平方米9.9元的费用,“认养”稻田成为“云上农场主”。在水稻生长期内,“云上农场主”们既能够通过慢直播观看水稻生长,又能学习农业知识,稻米收获后还能获得一份加工好的大米。“何家岩云稻米”项目的100亩稻田共创收66万元,其中30万元直接分给参与种植管理的农户,20万元存到全村共富基金进行年终分红。何家岩村12组村民何易立家有5亩田,以前自己种,一年只能卖1万元。参与“云稻米”项目后,去年的分红就达到了1.5万元。

2023年3月,酉阳县了发布“酉阳800”区域公共品牌,计划将酉阳油茶、酉阳贡米等地方特色打造成拳头产业,构建“酉阳800+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矩阵。6月12日,作为“酉阳800云稻米5500亩认养计划”的第一期,何家岩村将今年的“云稻米”认养面积扩大到300亩,村民将进一步获益。

中元村村民焦金桃做起药材和蔬菜生意

武隆:搭上文旅快车的云上苗寨

“滋啦、滋啦……”伴随火焰的跃动,油脂融化、水分析出,浓郁的肉香飘散在空中,勾起食客肚里的馋虫。武隆区后坪乡文凤村的脱贫户姚廷润在自家烧烤店里,招待着来吃烤肉的外地游客。

文凤村海拔1100多米,青山环抱,云雾缭绕,井干式民居和吊脚楼古色古香,拥有重庆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群之一。然而,囿于交通条件,文凤村曾经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旅游开发的潜力无从释放。不少当地村民以种玉米土豆为生,仅能勉强维持生活。

“过去从区里到我们村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一到下雨天,村里土路上的黄泥巴混着鸡、牛、羊的粪便粘在脚底板上,臭不可闻。说发展旅游业,我自己都不相信。”脱贫户罗元发说。

转机发生在2018年。武隆区启动天池苗寨乡村旅游示范点标准化建设项目,44户农户以寨田土林房10年经营权入股,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固定分红+收益分红”方式共同打造天池苗寨民宿精品,从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关部门还帮助后坪乡打通了外联大通道,目前从武隆城区到文凤村的车程仅需70分钟。

昔日穷山沟里无人问津的苗寨,一下子火了起来。姚廷润接受了市里组织的扶贫技能培训,学习了烧烤技术,开起了烧烤店,仅2022年国庆假期的收入就达4万元;罗元发成为农家乐业主,拿出自家的7间房子出租,近几年的家庭收入稳定在20多万元。

武隆区后坪乡天池苗寨景区一瞥

如今,放眼古寨,民俗文化展馆、电影放映厅、综合文化站、民宿等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仅寨内民宿餐饮营业收入就达到年均上百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餐饮、农产品销售等发展。

未来的渝东南,立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黔江:搬出来的幸福路

初夏时节的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草木并秀,山峦青翠欲滴,丝带般的乡村公路和一栋栋土家吊脚楼风格的民居掩映其中,煞是好看。

“嘟、嘟……”中元村村民焦金桃开着自家小车走在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向对侧车道上的乡邻按了按喇叭,打了个招呼。自从回到老家做起药材种植生意,他已经在这条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回。

“以前我家住在高山上,别说开车,就算骑摩托车都到不了。”焦金桃回忆道。2008年起,黔江区开始鼓励居住在高山上的中元村居民搬迁,在山下地势较低的地区为他们提供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具备生活污水排放条件的土地。一些率先“吃螃蟹”的村民尝到了甜头:搬下山后,不管是外出打工还是入学、就医都方便了许多。焦金桃一家觉得从山上搬下来这个主意“要得”,于是也搬到了山脚下。

搬迁后,焦金桃外出务工方便了许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下过厂、干过工地,眼界开阔了,也有了一些积累,最终在2020年选择回到最熟悉的家乡,一边照顾年事渐高的父母,一边做起中药材和蔬菜种植生意。“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重要,但归根到底还是得靠自己去打拼。”焦金桃算了笔账,扣掉120多亩流转土地的租金和雇佣五名乡亲务工的工资,一年的净利能有10多万元。

像焦金桃这样搬下山后外出打拼,如今回到村里的种植大户,在中元村还有好几位。中元村出产的小白菜、南瓜、辣椒等蔬菜正源源不断地输往20公里外的黔江城区,带动了50多位留守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对“焦金桃们”来说,搬下山、走出故乡并不意味着切断与这片故土的联系,而是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回来。

猜你喜欢

贡米酉阳秀山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绿色高质高效典型案例专题——酉阳篇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酉阳杂俎》中游仙故事的传承与变异
万年贡米田里的“稻”书记
地球化学元素对贡米品质的影响
酉阳古歌
秀山花灯
雪花
贡米:两点之间,曲线最短